第426章 破曉後的暗潮

字數:2002   加入書籤

A+A-


    敦煌實驗室的成功讓"星海"突破了技術封鎖,但陳宇深知,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當國產光刻機的消息傳遍全球,國際半導體聯盟迅速召開緊急會議,三洋與黑石集團更是暗中勾結,準備發起新一輪攻勢。
    這天,陳宇正在主持星雲生態合作夥伴會議,突然收到一封匿名郵件。附件裏是一段模糊的視頻:三洋公司高管與某國科研機構負責人密會,桌上攤開的文件赫然寫著"量子芯片聯合研發計劃"。更令人心驚的是,文件角落標注著一行小字——"針對星海昆侖係列的技術絞殺方案"。
    "量子芯片......"陳宇的手指在桌麵上敲擊出急促的節奏。傳統半導體技術的差距剛剛縮小,對手卻已經將戰場轉移到了下一代技術領域。他立刻撥通王局長的電話:"我們需要國家實驗室的支持,量子計算這塊陣地,決不能再讓西方壟斷。"
    與此同時,歐洲市場傳來噩耗。歐盟以"數據安全隱患"為由,突然叫停所有搭載星雲os的設備進口。陳宇連夜飛往布魯塞爾,卻在機場被媒體團團圍住。"陳先生,有消息稱星海的開源係統存在後門,是否屬實?"刺眼的閃光燈下,記者的提問如利箭般襲來。
    陳宇接過助理遞來的檢測報告,對著鏡頭展示:"這是由瑞士、新加坡等五國獨立機構出具的安全認證。某些勢力企圖用莫須有的罪名阻礙中國技術發展,但事實勝於雄辯。"然而,輿論的漩渦已經形成,星雲生態在歐洲的市場份額開始直線下滑。
    回到國內,陳宇立即召開緊急會議。研發部的大屏幕上,量子芯片的技術參數不斷跳動,但每一組數據都顯示著巨大的技術鴻溝。"我們的量子比特穩定性隻能維持0.3秒,而三洋的實驗室數據已經突破5秒。"林博士的聲音裏帶著焦慮,"更糟糕的是,他們可能掌握了常溫量子計算的關鍵技術。"
    深夜,陳宇獨自來到實驗室。月光透過百葉窗灑在實驗台上,照見他手中的筆記本——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量子計算的各種設想。突然,他的目光被一段批注吸引:"或許,我們可以從傳統超導材料中尋找突破口?"
    這個靈感如閃電般劃過腦海。陳宇立刻聯係中科院的超導材料專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利用改良後的高溫超導材料,構建全新的量子計算架構。這個方案風險極高,但一旦成功,將徹底繞開西方的技術專利壁壘。
    在陳宇的推動下,"星火二號"計劃秘密啟動。數百名科研人員進駐敦煌實驗室,與時間賽跑。而此時,三洋公司卻在東京召開全球發布會,高調展示其最新的量子計算機原型機,並宣布將在半年內實現商業化。消息一出,全球科技股震蕩,"星海"的股價也一度暴跌。
    麵對壓力,陳宇反而更加冷靜。他頻繁往返於實驗室和生產線之間,甚至親自參與材料測試。當第37次實驗失敗時,一名年輕的研究員沮喪地說:"陳總,這條路可能真的走不通......"
    "愛迪生發明電燈失敗了一千多次。"陳宇擦去設備上的液氮,目光堅定,"我們才剛剛開始。"他拿起一塊新型超導材料,在低溫環境下注入電流,突然,監測儀器發出尖銳的蜂鳴——量子比特的穩定時間,首次突破了1秒!
    這個突破點燃了整個團隊的鬥誌。經過三個月的連續攻關,"星海"終於推出了自主研發的量子計算原型機"盤古一號"。更令人震驚的是,它采用的高溫超導架構,不僅實現了5.2秒的量子比特穩定時間,還將能耗降低到三洋產品的三分之一。
    消息傳出,全球嘩然。三洋緊急召開記者會,試圖質疑數據真實性,但當第三方機構公布檢測報告時,輿論風向徹底逆轉。而此時的陳宇,已經帶著"盤古一號"的技術方案,踏上了前往日內瓦的航班——他要在國際量子計算標準會議上,為中國技術爭奪話語權。
    飛機穿越雲層,陽光灑在陳宇的筆記本上。他寫下最新的計劃:將量子計算技術與星雲生態結合,構建全球首個分布式量子物聯網。窗外,雲海翻湧,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科技革命。而陳宇知道,這場與西方技術霸權的博弈,遠未到結束的時候。
    喜歡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請大家收藏:()陳宇的1983重生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