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門風雲第484章 新星紀·烏托邦藍圖
字數:1986 加入書籤
2029年7月20日,長安首都的星際觀測大廳被璀璨的藍光填滿。全息星圖中央,一顆編號“新伊甸2”的星球散發著柔和的翡翠色光芒,大陸板塊的輪廓與地球驚人相似,卻又更為遼闊——北美洲區域的麵積是地球的四倍,歐洲板塊延伸出廣袤的凍土苔原,就連島國的海岸線都比地球上拉長了三倍有餘。
“沈總理,新伊甸2的勘測報告已完成。”ai管家的聲音帶著抑製不住的興奮,“星球年齡僅為地球的三分之一,地質活動穩定,自然形成的淡水湖儲水量是地球五大湖總和的二十倍。更關鍵的是,其引力與大氣成分完全適配人類生存。”全息屏幕展開資源分布圖,富礦帶如金色脈絡般遍布全球,量子能源礦脈在地表下閃爍著幽藍的光。
我凝視著星圖上標注的“移民限製區”,那裏用紅色警戒線劃出島國的範圍:“每年1000萬移民配額,島國用水嚴格限製……這是為了避免重蹈地球資源爭奪的覆轍。”調出人口模擬沙盤,當移民數量突破閾值時,淡水消耗曲線呈指數級上升,而生態係統的崩潰倒計時令人觸目驚心。
沈氏集團核心成員的全息投影陸續接入會議。沈明遠身著星際規劃師製服,身後懸浮著新伊甸2的3d城市模型:“我們將采用‘大陸分治、島國集約’策略。北美洲建設‘星際科技中樞’,歐洲發展生態農業城邦,而島國作為‘文明試驗區’,所有建築必須采用水循環率99的量子仿生係統。”他輕點模型,東京灣大小的人工島浮出水麵,島上的螺旋狀建築如同巨大的海螺,每一層都包裹著透明的淨水膜。
蘇睛推了推超導眼鏡,展示著生態監測方案:“星球的年輕態既是優勢也是挑戰。我們在北極圈部署了‘量子冰川穩定器’,在赤道安裝‘大氣成分調節塔’,確保生態係統在大規模開發下仍能自我修複。”她調出數據,新伊甸2的氧氣含量比地球高15,但過量的甲烷可能引發溫室效應,這些設備將實時調控氣體平衡。
最引人注目的是“全民別墅計劃”。沈舒的遊戲公司轉型為虛擬建房平台,用戶在移民前就能通過vr設計自己的800平別墅。當她展示玩家作品時,全息大廳瞬間變換場景:有人將別墅建成懸浮在量子森林中的樹屋,有人設計出融合敦煌飛天元素的空中樓閣,還有人用納米材料複刻出圓明園的盛景。“我們的量子建造機器人能在72小時內完成定製化施工。”沈舒興奮地說,“而且每棟別墅都自帶小型生態循環係統,連花園裏的蝴蝶都是基因編輯的淨水生物。”
然而,移民政策的公平性引發了宇宙爭議。暗網論壇上,“星球分配歧視論”甚囂塵上:“憑什麽隻有前1000萬人才有別墅?後來者就要住貧民窟?”為回應質疑,我們公開了“文明階梯計劃”:所有移民先進入“基礎生活區”,通過參與生態維護、科技研發等項目積累“貢獻值”,達到標準後即可升級住房。沈明薇的商業銀行同步推出“星際房貸”,低息貸款讓普通人也能逐步擁有豪華居所。
a國與歐洲各國的代表團率先抵達新伊甸2。美國總統艾琳娜·陳站在北美大陸的量子基建工地上,身後是正在組裝的反重力軌道:“我們將在這裏建立‘星際民主城邦’,議會大廈采用量子投票係統,確保每個公民的聲音都能被聽見。”德國總理漢斯·施耐德則指著歐洲板塊的全息圖:“我們的生態農業城將實現食物的自給自足,每一粒小麥都帶有區塊鏈溯源碼。”
2029年7月20日深夜,我站在新伊甸2的臨時觀測站,俯瞰著這片充滿希望的大陸。遠處,量子燈塔的光芒穿透雲層,照亮了第一座竣工的城市——那裏的街道由可自我修複的量子混凝土鋪成,建築外牆會根據居民心情變換色彩。通訊器震動,ai管家傳來數據:“沈總理,全球移民申請已突破10億,其中87的申請者選擇參與文明共建項目。”
這場關於理想家園的實驗,不僅是對空間的開拓,更是對文明形態的重塑。當新伊甸2的第一縷陽光升起時,首批移民在各自的別墅前種下象征希望的樹苗。這些樹苗的基因經過特殊編輯,既能吸收過量的二氧化碳,又能分泌出淨化水源的物質——它們不僅是植物,更是人類與星球簽訂的永恒契約。而沈氏集團,將繼續守護這份藍圖,在這片年輕的土地上,書寫公平、繁榮與希望的新篇章。
喜歡豪門風雲沈氏家族的榮耀與征途請大家收藏:()豪門風雲沈氏家族的榮耀與征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