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中上水平

字數:4549   加入書籤

A+A-


    “不要臉,太特麽不要臉了!”
    7月22號,在去往京城的路上,薑紋搖頭晃腦一臉鄙夷:“合轍京城人去紐約當牛做馬,就是為了賺到錢投資你們津門是吧?!”
    電視台不但想讓馮曉剛拍《北紐》續集,甚至還想讓薑紋這個男主角在紀錄片裏登場,好徹徹底底把去年《北紐》引發的熱度,轉變成對津門營商環境的宣傳。
    結果薑紋說什麽也不答應,畢竟他以後還要在京城混呢,這吃裏扒外的事情怎麽能幹?
    張延不屑道:“你懂個屁,這叫京津一體化協調發展,投資津門就等於給京城添磚加瓦。”
    這話其實是真的,畢竟津門每一分發展都會‘助力’京城,而寄省每一分資源都會滋養京津,要不怎麽叫京津寄呢。
    張延也隻是偶爾反過來薅京城一些羊毛,根本改變不了這個大勢。
    一路順風順水。
    到了京城之後幾人約好24晚上再湊齊,然後就暫時散了夥。
    張延先去見了劉小慶,一番溫存後劉小慶提出要求,去歐洲可以,但薑紋得保證不跟那個洋妞撩騷。
    “你這就有點強人所難了。”
    張延無語道:“人家這都要去見家長了,這法國嶽父嶽母都不管,你讓我怎麽管?”
    “那你告訴他,他要是跟那洋妞膩膩歪歪的,我晚上就去鑽你的被窩!”
    好嘛,這就衝自己來了!
    “我嚴重懷疑你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張延的懷疑沒有獲得解答,但這一下午確實被壓榨的不輕。
    所以晚上他喊餘樺出來吃燒烤的時候,上來先點了十串大腰子,然後就著紮啤咕嘟嘟下了肚。
    “老餘啊,你也算是熬出來了!”
    張延拍拍餘樺的肩膀,自從《活著》在戛納拿獎之後,兩人還是第一次正兒八經,單獨坐下來聊天。
    畢竟張延忙,餘樺更忙——忙著到各地作報告。
    “是啊,可算是熬出來了!”
    餘樺也是滿心的感慨,之前《活著》雖然在文學圈內評價頗高,但實體書銷量其實一般般。
    直到拿了獎之後,實體書的銷量才一飛衝天,而他也從文壇新銳,一下子被捧到三四層樓的高度。
    “怪不得都想改編成影視劇呢。”
    穿著背心褲衩的餘樺一邊啃腰子,一邊感慨道:“有名有錢的感覺真是其樂無窮。”
    張延嘿笑:“光改編成影視劇可沒這效果,重點還是牆外開花牆內香——這年頭,洋鬼子放的屁都比你做的滿漢全席香。”
    這次去歐洲參加電影節,他心裏其實挺矛盾的,主要是受後世網絡風氣的影響,他對三大獎沒那麽看重,甚至多少還有點逆反心理。
    可理智上張延又清楚的知道,這年頭如果能拿個國外大獎,對所有人都好處多多。
    “這些話你以後還是少說吧。”餘樺勸道:“去年你捅那馬蜂窩,到現在還時不時有人跳出來嗡嗡兩聲呢。”
    去年去邊疆省開巡回演唱會之前,張延跟所謂的自由派文人吵了一架,還被打上了‘玉用文人’標簽。
    後來在《京城人在紐約》熱播之後,他又迎來了新一波的攻訐,認為他是在刻意且卑劣的抹黑自由燈塔。
    不過張延一直在忙事業,所以這次沒怎麽回應。
    “愛怎麽說怎麽說吧。”
    張延不以為然道:“難道聽蝲蝲蛄叫還不種地了?不扯這個了,說說足球隊集訓的事兒,11月中旬就要跟港島踢友誼賽了,你這聯絡官再不幹活兒,我可另請高明了。”
    明星足球隊在津門挑頭的是馮龔,京城這邊餘樺自告奮勇居中聯絡,結果正趕上《活著》拿獎,這兩個多月他天南海北的跑,壓根就沒顧上管足球隊的事兒。
    “別介啊。”
    餘樺忙道:“咱這叫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活著》當招牌,我以後說話分量也不一樣了,保證給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那你最近多跟馮龔交流。”
    張延道:“等8月中旬從意大利回來的時候,我得見到實際效果才行,不然就隻能撤職查辦了。”
    “嘁,就一友誼賽,讓你弄的比甲A還正式呢——對了,你們津門的足球隊衝A應該十拿九穩了吧?怎麽樣,你有沒有想過給它盤下來?”
    94年天津隊雖然定級甲B,但實力在那擺著,衝A基本沒什麽懸念。
    張延撇嘴道:“盤個屁,我得保持中立,不能攪和進職業足球裏,不然我還打什麽明星友誼賽?”
    現在的甲A雖然光芒萬丈,但後世的東大足球可謂是體壇馬桶,借著熱度搞搞慈善可以,真金白銀的投資就沒必要了。
    兩人正邊吃邊聊足球,韓三坪忽然打來了電話,詢問張延是不是在京城。
    “中午剛到的。”
    張延納悶道:“韓廠長,你怎麽知道我來了?”
    “聽董屏說的。”
    韓三坪有些著急的問:“你現在在哪呢?我過去找你去,有件事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什麽事這麽急?”
    張延捂住話筒,征詢了一下餘樺的意見,見餘樺無所謂多個人,就把燒烤攤的位置告訴了韓三坪。
    韓三坪來的還挺快。
    他坐到張延對麵先擼了幾串,然後才道:“聽說了沒,好萊塢要進入國內院線了。”
    “嗯?”
    張延用手比了個造型:“就《侏羅紀公園》那種?”
    “你這比的是恐龍還是王八?”
    韓三坪吐槽了一句,又肅然道:“我也是剛剛收到的風聲,為了跟老美更好的做生意,上麵有意要開放電影市場,目前已經在跟好萊塢談判了,估計談妥之後,每年都要引進十部左右的美國電影。”
    見他一副山雨欲來與風滿樓的架勢,張延就知道他是在擔心內地電影受到好萊塢的衝擊。
    畢竟北影廠也正準備搞商業改革,在商業電影領域,他可沒信心能打的贏好萊塢。
    “那你找我有什麽用?”
    張延納悶道:“既然國家都已經定調了,你不會以為我能影響到上麵的想法吧?”
    韓三坪道:“大勢上肯定不行,但咱們商量出一些限製條款,讓上級領導酌情采納總還是可以的,畢竟咱們本土的電影也需要嗬護嘛。”
    “這……”
    張延想了想,反問道:“每年的引進數量上能改不?”
    “能改,但改不了太多。”
    韓三坪盤算道:“我估計壓到八部就是極限了,最可能是的每年十部。”
    “我說的是往上調。”
    “往上調?!”
    韓三坪愕然:“一年十部大家都喊‘狼來了’,再往上調咱們國產電影還活不活了?!”
    “你別光引進好的啊。”
    張延解釋道:“咱們是不是可以這樣,在引進十部好片子的同時,也引進二十部垃圾電影——你得讓老百姓知道,美國人也拍爛片,而且爛得一塌糊塗,不然總拿好電影對比,國內電影人還不擎等著挨罵?”
    這倒是一下子開拓了韓三坪的思路,既然比好的比不上,那就幹脆比爛好了。
    十部好片二十部爛片,國產電影排在兩者中間,那不也是中上水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