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試點銷售電視機

字數:6120   加入書籤

A+A-


    葉衛東心中早有盤算,他一直想著借助林建清之手,將那份精心撰寫的方案呈交上去。
    在他的設想裏,若能把張俊和鄧天翔作為個體工商戶試點,那麽這批積壓在倉庫的電視機,便能名正言順地走向市場。
    然而,林建清因畏懼擔責,最終直接以葉衛東的名義,將那份凝聚心血的報告書遞了上去。
    日子一天天過去,如石沉大海,始終不見任何消息回饋。
    倉庫裏的電視機靜靜躺著,作為電子產品,它們經不起長時間的擱置。
    張俊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迫切想要賣掉這批電視機,這份焦急,並非毫無道理。
    “張俊,天翔,關於這批電視機,我是這麽打算的。咱們必須盡快讓它們脫手,可絕不能依靠黎奎他們在黑市交易。
    一旦這麽做,說不定咱們都得淪為被打擊的典型。
    平常一些小事,張俊姑父或許還能幫襯一二,但這三十台彩色電視機要是一股腦湧入京城,極有可能引起高層的密切關注。”
    葉衛東神色凝重,緩緩說道。
    鄧天翔和張俊聽後,不住點頭,深覺葉衛東所言極是。
    “那該咋辦啊?” 張俊焦急地問道,眼中滿是期待。
    葉衛東看向張俊,鄭重地說道:
    “張俊,要不你直接找你姑父或者你爸爸,跟他們講講,看看能不能想出辦法。價格方麵,可以適當壓低些,當務之急是盡快出手。”
    張俊一聽,立馬行動起來。
    其實,他早就想跟父親和姑父提及此事,隻是葉衛東未開口,他一直嚴守口風,絲毫沒有透露半點消息。
    第二天,張俊便帶來了好消息。
    是他姑父林建清在這關鍵時刻,給出了相關答複,讓葉衛東趕緊前往京城市工商局。
    說起來,事情巧得出奇。
    林建清上交葉衛東的報告後,國家工商總局剛好也收到了一份從廣東傳來的請示。
    原來,廣東的工商部門聯合公安人員,展開了一場突擊檢查,戰果驚人,查獲了三百多台從海外走私而來的電視機,還有二十多輛小汽車。
    以往,他們打擊走私不過是小打小鬧,罰沒的商品數量有限,處理起來也相對隨意。
    但這次,沒收的貨物數量龐大,他們不敢擅自處置,隻好向工商總局致電,請求給出處理意見。
    這些貨物並非正規渠道進入國內,大多沒有正規手續,擺在國營商店售賣顯然不合適。
    可在當時,國內又不允許私人買賣。工商總局的工作人員為此頭疼不已。
    有人提議,將部分產品交給國內生產廠家用於研究,等研製出同類型產品後一同銷售。
    但貨物實在太多,廠家根本不需要這麽多樣品,況且何時能研製成功,也毫無頭緒。
    於是,竟又有人想出個荒唐主意,要把多餘的貨物全部付之一炬。
    這可太浪費了,畢竟國內這些商品極度匱乏,真要燒掉,大家都心疼得厲害。
    正因這批貨物的處理問題,直接引起了最高層的關注。
    也就在這時,他們收到了京城市工商局提交的,來自京大葉衛東同學的一份報告書。
    當時,十一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高層人員實際上已在探討允許私有經濟存在的可能性。
    他們仔細研讀葉衛東的報告,對其中提出的 “改革試點” 方案尤為重視。
    葉衛東並不知道,參與研究這份報告的人裏,就有他的外公 —— 徐朝前委員。
    雖說葉衛東已與徐朝前等人相認,但由於葉衛東母親的特殊情況不能公開,徐家人並未對外公開與葉衛東的關係,還叮囑葉衛東暫時保密。
    最頂層的領導們,對一個京大的學生,能在這關鍵時期提出如此有見地的報告,紛紛豎起大拇指,連呼人才難得。
    徐朝前更是激動萬分,他怎麽也想不到,突然出現的外孫,竟好似深諳高層工作思路,在最恰當的時候,提出了高層急需的工作辦法。
    不少人提議要見見葉衛東,可最終被徐委員否決了。
    他認為,暫時還不確定這份報告的路線是否正確,此時不宜將一個學生過度捧高。
    不過,對於葉衛東提出的試點問題,大家一致認為可以嚐試推行。
    他們心裏清楚,這個方案一旦公布,必定會有人為了爭取 “試點” 崗位爭得頭破血流。
    葉衛東在報告書中恰好提過一句,若有需要,他能協助工商部門篩選試點單位和個人。
    最終,大家決定不興師動眾地選人定單位,而是依照葉衛東提案所說,直接將任務交給上交提案的京城市工商局執行,還提議市工商局找葉衛東再深入聊聊。
    與此同時,南方的請示也討論好了,那批罰沒的產品,像小汽車等大宗商品直接上交國家,由國家統一分配給相關部門,而電視機這類商品,則可交給試點單位進行銷售。
    按照回複,試點單位需先按正常采購價從廣東工商局采購,再繳納稅務部門臨時規定的一些稅收,之後便可進行銷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收到消息後,葉衛東立刻與張俊奔赴京城市工商局。
    林局長見到他們,滿臉興奮,說道:
    “從上麵把這個任務交給咱們市工商局來看,就表明認可了衛東同誌的那份報告。”
    他還告訴兩人,京城市工商局為此特意召開會議。不少人聽聞有試點單位能光明正大地銷售南方那批罰沒產品,都清楚這是個大賺一筆的絕佳機會。
    所以,會議一結束,眾多人便找到林局長,爭搶這個 “試點” 名額。
    林建清如實告知眾人,這份報告是葉衛東所寫,上麵也明確表示,試點單位和個人,暫時隻能按葉衛東的提議來確定。
    林建清與葉衛東、張俊深入交談了近兩個小時,最終確定由張俊成立一家名為 “先鋒個人臨時試點商貿經營所” 的臨時部門。
    張俊擔任所長,葉衛東和鄧天翔為股東,由三人聯合經營。
    林建清鄭重地叮囑他們:“這可是高層為了探索能否放開私有經濟進行的試點,連最高層都會密切關注,葉衛東、張俊,你們務必認真對待。”
    很快,林建清親自指導,給他們辦理了臨時試點的營業執照。
    拿到執照的那一刻,葉衛東便馬不停蹄地投入後續工作。
    他心裏明白,這次試點意義非凡,不僅關係到他們自身利益,更有可能成為推動經濟改革的關鍵突破口。
    葉衛東當即與廣東工商部門的領導取得聯係。
    電話撥通,他禮貌而堅定地表明來意:“您好,領導,我們是京城市先鋒個人臨時試點商貿經營所。這邊已準備妥當,按照指示開展試點銷售,希望能盡快從貴處采購那批電視機……。”
    廣東的領導在電話那頭表示理解,並提出:“小葉啊,這批貨物意義特殊,我們想以你們的名義,在廣東本地也銷售一部分,以此觀察市場反應,你看怎麽樣?”
    葉衛東略作思考,覺得這對整個試點工作的全麵推進有益,便果斷同意:“領導,沒問題,我們全力配合工作,一切以試點成功為首要目標。隻是這批貨物成本頗高,我們需在銷售完貨物後,才能向貴局支付提貨成本……”
    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籌備,貨物由廣東工商局派人運往京城。
    當那一批嶄新的電視機抵達京城時,葉衛東、張俊和鄧天翔三人精神抖擻,全身心投入銷售工作。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次運來的電視機,與之前他們從廣東運來的竟是同一型號。
    隻不過,這次給廣東工商局的價格大幅提高,達到了 1600 元每台,總計 300 多台。
    但廣東方麵留下了一百多台,實際運到京城的隻有 200 台。加上之前的三十台,如今共有 230 台彩電要在京城銷售。
    他們將銷售價格定為每台 2200 元,按照進貨成本的 20 向國家上交稅收,再加上其他費用,這批電視機實際每台能賺的利潤不到 200 元。
    雖說這個價格在當時不算低,但考慮到產品的稀缺性以及試點的特殊性,他們認為還是具備一定競爭力的。
    銷售工作進展得異常順利,京城的百姓們對電視機這種新奇的電子產品熱情高漲。
    僅僅幾天時間,二百三十台彩色電視機便銷售一空。
    銷售完成後,葉衛東深知需要對整個過程進行總結匯報。
    他與張俊、鄧天翔一同,仔細核算各項數據,精心形成了一份詳細的報告。
    報告清晰地闡述了采購貨物的成本,以及向國家稅務部門繳納的稅收金額。
    經核算,此次銷售共向國家繳納了 x 元的稅收,為國家財政貢獻了力量。
    在毛利率方麵,除去采購成本、運輸費用以及稅收等各項開支,他們算出個人的毛利率大概在 x 左右,充分彰顯了此次試點銷售在經濟收益上的成功。
    此外,為完成這次銷售,他們招聘了一些臨時員工負責搬運、銷售和售後等工作,粗略統計,這次試點工作直接或間接解決了 x 人的就業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的就業壓力。
    而關於這次上麵打算放開私營經濟,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緩解大量返城知青的就業壓力。
    如果他們這個試點能成功,就能解決一個令上麵十分頭痛的大問題。
    葉衛東將這份報告精心整理後,第一時間提交給了京城市工商局。
    林建清收到報告時,眼中滿是讚賞。
    他清楚,葉衛東他們不僅圓滿完成了銷售任務,更為經濟改革的試點工作提供了珍貴的實踐數據和經驗,這份報告或許會在未來的政策製定中發揮重要作用。
    而葉衛東也深知,這僅僅隻是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與機遇在前方等待。
    他必須時刻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敢的行動力,在時代的洶湧浪潮中,勇立潮頭,破浪前行 。
    喜歡重生76,偏心父母後悔了請大家收藏:()重生76,偏心父母後悔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