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如蘭的婚後生活

字數:5541   加入書籤

A+A-


    這一日,陽光明媚,金府中洋溢著溫馨的氣息。華蘭挺著已然隆起的大肚子,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親自將如蘭迎進府中。姐妹倆已有好些日子未曾相見,此番重逢,自是滿心歡喜。華蘭親昵地拉著如蘭的手,笑嗬嗬地引領她往後宅走去。
    剛到後宅,淑蘭也迎了上來。隻見她的肚子同樣顯了懷,行動間多了幾分小心翼翼。進了屋內,如蘭看著兩位姐姐高高隆起的肚子,眼中不自覺地流露出一臉羨慕之色。待下人將茶水奉上來後,華蘭佯裝不悅,嗔怪道:“如蘭呀,你瞧姐姐我這身子,愈發笨重,實在不便四處走動。你呢,怎麽也不常來看看我。”
    淑蘭在一旁掩嘴輕笑,打趣道:“莫不是,如蘭妹妹有了官人,就把咱們姐姐倆給忘到腦後去啦!”
    如蘭一聽,趕忙著急地擺手,嚷嚷道:“哎呀!姐姐們可別這麽說,我哪是那種人呀!你們是不知道我在那文家過的都是什麽日子喲。”緊接著,如蘭便一五一十地細細道來她嫁入文家之後的種種事情。
    如蘭新婚的第二日清晨,晨曦微露,整個文家便已在晨曦中漸漸蘇醒。依照盛家一貫的作息習慣,如蘭的起身時間稍晚了些許。當她匆匆趕到正廳請安時,卻見文大太太正端坐在主位,神色威嚴,身旁還站著一眾下人。
    文大太太見如蘭姍姍來遲,臉色瞬間沉了下來,當著眾人的麵,便毫不留情地訓斥道:“哼,這文家可不是你盛家,沒有那麽多縱容你的規矩。既已嫁入我文家,就得守文家的規矩。每日寅時三刻便得起身梳妝,卯時務必準時前來請安。瞧瞧你,這都日上三竿了才露麵,是壓根沒把我這個婆婆放在眼裏嗎?”
    如蘭心中委屈,忍不住剛要辯解幾句,囁嚅著說道:“婆婆,盛家平日裏請安也沒這麽早呀……”然而,話還未說完,便被婆婆一聲厲喝硬生生打斷:“還敢頂嘴?簡直目無尊長!去祠堂跪著思過兩個時辰,好好給我學學規矩!”
    如蘭咬著嘴唇,眼眶瞬間紅得如同熟透的櫻桃,淚水在眼眶裏直打轉。她滿心的委屈與不甘,卻又不敢再多說什麽,隻能在丫鬟的引領下,默默朝祠堂走去。
    到了祠堂,如蘭緩緩跪在那冰冷的青磚上。不多時,膝蓋便傳來陣陣鑽心的刺痛,仿佛有無數根針在紮。她滿心的委屈如決堤的洪水,再也抑製不住,淚水止不住地簌簌往下掉。此時此刻,她不禁想起在盛家時的日子,即便偶爾犯了錯,母親也隻是嘴上嚴厲地訓斥幾句,從未舍得讓她受過這般苦楚。可如今,身處婆家,她舉目無親,孤立無援。雖說丈夫文炎敬對她疼愛有加,可在孝道大如天的禮教麵前,他也不敢公然違抗婆母的命令。如蘭越想越傷心,淚水愈發洶湧,打濕了她的衣衫。
    自那之後,罰站與罰跪儼然成了如蘭在文家生活的常態。婆婆仿佛總能挑出她的錯處,稍有不慎,便會以形形色色的理由,責令她站規矩。
    有一次,文家設宴請客,滿桌佳肴羅列。如蘭見婆婆喜愛其中一道菜,便多夾了幾筷子。孰料,婆婆當場臉色一沉,目光如針般射向如蘭,冷冷說道:“身為兒媳,心裏就隻裝著自己的口腹之欲?好菜上桌,理應先敬奉長輩,你這般不知禮數,今日便站在廊下,等所有宴席散了再回房!”
    當時的時節,天氣仍帶著幾分涼意,如蘭衣著本就單薄。她站在廊下,冷風如刀般刮過,凍得她瑟瑟發抖。就這樣,如蘭在淒冷的風中足足站了兩個時辰。待回到房中,她便渾身滾燙,發起了高燒。
    文炎敬得知此事後,心急如焚地趕來。看著如蘭虛弱地躺在床上,他心疼得如同被利刃割絞。當下便要去找母親理論,為如蘭討個說法。然而,如蘭吃力地伸出手,攔住了他,聲音虛弱卻又帶著一絲堅定:“官人,你若去說了,隻怕我往後的日子愈發艱難。你母親本就對我諸多不滿,切莫因為我,壞了你與母親的情分。”
    文炎敬緊緊握住如蘭的手,眼中滿是自責與無奈。他深知如蘭在這個家中所受的委屈,卻又因孝道的束縛,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心中的愧疚如潮水般翻湧,恨不得能為如蘭承擔所有的痛苦。
    文家婆婆對如蘭的刁難可謂變本加厲,無所不用其極。她處心積慮地在府中四處散播謠言,宣稱如蘭不通禮數、舉止粗鄙不堪。這一番惡意中傷之下,府裏的下人們聽聞後,看向如蘭的眼神中也不自覺地少了幾分敬重,多了些輕視與怠慢。
    自此後,每當如蘭吩咐下人做事,總能遇到形形色色的敷衍。就拿那次來說,如蘭覺著有些涼意,便讓丫鬟去取自己的披風。她在房中靜靜地等候,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足足等了半個時辰,那丫鬟才磨磨蹭蹭、慢悠悠地回來,臉上卻毫無愧疚之色,還大言不慚地借口說自己忘了這回事。如蘭見狀,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就冒了起來,實在忍無可忍,便要依照府裏的規矩罰這個丫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可誰知,這事兒很快就傳到了婆婆的耳朵裏。婆婆非但不主持公道,反而顛倒黑白,指責如蘭苛待下人,隨後不由分說地罰她去佛堂抄寫《女誡》十遍。如蘭滿心委屈,卻又無力反駁,隻能默默領罰。
    在這般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的環境裏,如蘭無數次動了回盛家訴苦的念頭。畢竟,在她心中,母親王氏向來是疼愛自己的。然而,她心裏也清楚,母親即便心疼她,恐怕也會勸她凡事忍耐,教導她要以和為貴,務必維護好婆家的關係,以免落得個不懂事的名聲。至於父親盛紘,一向最為注重家族顏麵,在他看來,女兒在婆家受些委屈是小事,若輕易回娘家,定會遭人議論,落人口實,壞了盛家的聲譽。所以,如蘭即便心中有千般委屈,萬般無奈,也隻能硬生生地將這些苦水咽進肚子裏,獨自一人默默承受著這一切,無人傾訴。
    然而,如蘭生性剛烈,骨子裏自有一股倔強,絕非那種甘願任人隨意拿捏的柔弱女子。在文家日複一日的生活裏,她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委屈與羞辱,那些不堪的經曆如同一把把重錘,狠狠地敲擊著她的忍耐底線。終於,在長久的壓抑之後,她內心的抗爭意識徹底被激發,決定不再一味地逆來順受。
    那日,驕陽似火,熾熱的陽光無情地烘烤著大地。婆婆又不知出於何種緣由,僅僅因為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便要罰如蘭在烈日下站上整整一個時辰。這一次,如蘭不再像以往那般默默忍受,她毅然挺直了腰板,身姿如同青鬆般挺拔,毫不畏懼地直視著婆婆的眼睛,目光中滿是堅定與決然,緩緩說道:“婆婆,兒媳自嫁入文家以來,每日戰戰兢兢,時刻不敢忘卻規矩,處處小心謹慎,努力做好兒媳該做的一切。然而,婆婆卻似乎總是對兒媳諸多不滿,處處刁難。就拿今日之事來說,兒媳思來想去,自覺並無任何過錯。倘若婆婆一定要執意懲罰兒媳,兒媳也無話可說,但兒媳懇請婆婆能給個合情合理的說法,也好讓兒媳明白,究竟是何處做錯了,竟惹得婆婆如此動怒?”
    文家婆婆萬沒想到,一向在自己麵前唯唯諾諾的如蘭,今日竟敢公然反抗自己。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她頓時惱羞成怒,臉上的肌肉因憤怒而微微抽搐,她指著如蘭,聲色俱厲地嗬斥道:“好你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賤丫頭,膽子倒是越發大了,居然還學會頂嘴了?來人呐,把她給我押去祠堂,重重責罰!看她還敢不敢如此放肆!”
    麵對婆婆的盛怒與威脅,如蘭卻沒有絲毫退縮之意,她身形紋絲不動,宛如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隻見她提高音量,大聲說道:“婆婆,您若執意要這般蠻不講理,那兒媳也無話可說。隻是兒媳在此鄭重告知婆婆,明日兒媳便回盛家,將在這文家所遭受的樁樁件件委屈事,都一五一十地告知父母,讓他們來評評這個理!”那聲音堅定有力,在空曠的庭院中回蕩,仿佛在向這壓抑的環境發出最有力的抗爭。
    如蘭此言一出,宛如一顆重磅石子投入平靜湖麵,在婆婆心中激起層層慌亂的漣漪。婆婆雖說從心底裏厭惡如蘭,但她心裏也十分清楚,盛家在朝堂之上還是有些根基與勢力的。倘若真因為此事與如蘭鬧得不可開交,事情一旦鬧大,傳揚出去,對文家的聲譽和前程必定會產生諸多不利影響。
    就在這劍拔弩張、僵持不下的關鍵時刻,文炎敬聽聞消息,匆忙趕來。他快步走到母親麵前,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禮,而後一臉誠懇地說道:“娘親,如蘭自幼便是個直爽性子,說話做事不喜歡拐彎抹角,但她本心並無惡意。自嫁進咱們文家後,她一直都在努力學著做個好兒媳,平日裏對家中諸事也都盡心盡力。還請母親看在兒子的份上,莫要再為難她了。兒子日後定會好好教導如蘭,讓她更加用心地孝敬母親,咱們一家人齊心協力,和和美美地過日子。”
    文家婆婆抬眼望去,隻見兒子眼中滿是殷切與懇求,那眼神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他對如蘭的心疼與維護。婆婆心中原本熊熊燃燒的怒火,在兒子這般懇切的目光注視下,漸漸消退了幾分。再回想起如蘭剛剛那毫不退縮、強硬反抗的態度,她也深知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絕,以免日後生出更多事端。
    思索片刻後,婆婆冷哼一聲,臉上雖仍帶著幾分不悅,但終究還是一甩衣袖,轉身離去。隨著婆婆的身影漸行漸遠,這場劍拔弩張的風波,也總算暫時平息了下來。
    自經曆了那場激烈的衝突後,如蘭仿佛在一夜之間領悟到了在婆家生存的真諦:一味的委曲求全與軟弱退讓,換來的隻會是婆婆變本加厲的欺辱,唯有鼓起勇氣去抗爭,才能在這充滿算計與刁難的環境中,為自己爭得那一絲尊嚴。
    痛定思痛,如蘭開始用心琢磨,更加小心翼翼地應對府中的大小事務。她深知,在這複雜的宅院裏,稍有不慎便可能再次陷入困境。與此同時,她也愈發珍惜與文炎敬之間的感情,二人攜手並肩,共同努力改善與婆婆的關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婆婆生辰之際,如蘭可謂煞費苦心。她早早便開始籌備禮物,四處尋覓,精心挑選,力求這份禮物既能彰顯心意,又能博得婆婆歡心。平日裏,她更是主動請纓,幫著婆婆料理各種家務瑣事,從日常的膳食安排,到府中下人差事的調配,她都盡心盡力。盡管婆婆偶爾還是會雞蛋裏挑骨頭,對她百般挑剔,但如蘭不再像往昔那般,稍有指責便輕易退縮,而是默默承受,繼續堅持做好自己認為該做的事。
    而婆婆這邊,眼見如蘭一改往日逆來順受的模樣,變得堅毅果敢,不再任由自己隨意拿捏,心中也不禁有所忌憚,行事便收斂了許多。她不再像以往那般頻繁地刻意刁難如蘭,言辭也不再如從前那般尖酸刻薄。漸漸地,兩人之間那劍拔弩張的緊張關係,有了些許微妙的緩和。隨著時間的推移,如蘭在文家的日子,也不再似從前那般如履薄冰、難熬至極。
    然而,那段被婆婆罰站規矩的灰暗時光,宛如一道深深的傷疤,永遠地刻在了如蘭的心底,成為她心中難以磨滅的傷痛。每當回憶起那些在烈日下、寒風中獨自承受屈辱的時刻,如蘭心中便會湧起一陣酸澀。這段經曆,如同一個無聲的警鍾,時刻在她耳邊回響,提醒著她在這深宅大院中生存的艱辛與不易,讓她不敢有絲毫懈怠。
    如蘭將自己在婆家的種種境遇娓娓道來,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那些日子的心酸與無奈。華蘭和淑蘭靜靜聽著,臉上滿是心疼之色。她們深知,如蘭自幼在盛家便是備受寵愛的嫡女,王大娘子對這個女兒嬌慣非常,將她捧在手心裏長大。
    在盛家那溫馨且相對單純的環境中,如蘭養成了直爽潑辣的性子,率真坦誠,心裏藏不住事兒,說話做事也是直來直往。這樣的她,初入文家的她,就如同一隻闖進荊棘叢的小鹿,哪裏懂的其中那些錯綜複雜的規矩與深藏不露的算計。
    好在,經曆了諸多波折後,事情終於開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華蘭和淑蘭看著眼前雖曆經磨難,卻依舊堅強的如蘭,華蘭心中既欣慰又心疼,暗自希望她往後的日子能順遂一些,少些坎坷。
    喜歡劇組街溜子咋還穿到北宋知否劇了請大家收藏:()劇組街溜子咋還穿到北宋知否劇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