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選拔
字數:4745 加入書籤
等到陳壽和壽良兩個人把這一千多份卷子送到劉諶的手上的時候。
劉諶才明白為什麽當初上學的時候,老師會對那些好學生有明顯的偏愛。
劉諶最先看的是那些官科考生的卷子。
一開始的時候,劉諶還能耐著性子往下看。
僅僅隻是幾份卷子看下去,劉諶就已經快要忍不住殺人的衝動了。
盡管早就已經預想到那些世家子弟中,多有不察民間疾苦者。
但當這些人真的把這些東西擺到劉諶麵前的時候,劉諶還是一陣火從心頭起。
“這些官科的策論你們自己從中挑出三百份,交給朕。”
“朕再從中擇優錄用。”
劉諶把那些官科的文章全都交給陳壽他們去看,自己主打一個眼不見心不煩。
然後專心的查看民科那些考生的試卷。
相比較於官科,民科的要讓劉諶的心情好上不少。
不光是因為這些民科考生裏沒有那麽多的世家子弟。
還因為民科考卷本就偏實用,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
幾乎不存在胡編亂造一說,即便有胡編亂造者,也能夠一眼看出來。
更多的則是空在那裏什麽都沒寫,讓人一目了然。
幾篇試卷看過去之後,劉諶的嘴角開始逐漸上揚。
這裏麵有很多題目其實都是劉諶故意設置的高難度題目。
尤其是和算數有關的東西,這個年代普通人識字都難,更別說算學了。
能答出來的要麽是天賦異稟者,要麽是家學淵源的人,這樣的人才哪怕出一個對劉諶來說都是賺到。
很快,杜尹的卷子就出現在劉諶的麵前。
對於杜尹,劉諶還是有印象的。
從此人進入成都之後,劉諶便在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
在得知他準備參加科舉還是民科的時候,劉諶也很是驚訝,一個世家子弟,居然願意放下身段去親自接觸土地。
這在魏國那個以門閥出身為準繩的國家可不容易出現。
但是在看到杜尹的作答之後,劉諶忍不住笑了。
杜尹的答案裏,除了那些和算學有關的東西還算靠譜之外。
剩下的也基本是照本宣科,甚至是想當然而為之。
看來也不過如此嘛。
將杜尹的卷子放到預選通過的那一份裏,劉諶接著往下看。
很快,就又看到一份答卷,但是這份答卷倒讓劉諶看出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這個人是有真才實學的。
“荀悝......莫非是潁川荀氏族人?”
劉諶看著這個名字想了半天,沒有猜到對方的來路。
不過這個荀悝的答卷確實漂亮,比杜尹的答卷漂亮上不少。
於是劉諶也理所當然的把他的答卷放到了預選通過的那一份裏。
隨後又看了將近百餘份之後,才在內侍的提醒下發現外麵天色都變暗了。
抬眼看了一眼陳壽等人,劉諶笑著說道:
“眾卿先歇歇吧,這麽多考卷,不是一天兩天能弄完的。”
陳壽等人的臉上也明顯露出倦色,一下子看這麽多卷子,是一件很耗時耗神的事情。
而且這是所有人第一次經曆這樣的事情,壓根就沒有什麽經驗。
在聽到劉諶的話後,所有人都如釋重負的長出了一口氣。
剛準備開口告辭,劉諶卻說道:
“朕吩咐太官令做些吃食,你們陪朕一起吃個飯。”
聽到劉諶的話,眾人臉上立刻露出了受寵若驚的表情。
除了每年的宮廷宴會,還沒聽說有誰被主動留在宮中吃飯。
細說起來,倒真有一個,那就是陳壽的老師譙周,可那也是因為他之前在宮中做教授才有這個資格。
沒一會兒,眾人麵前的案幾上就擺上了飯菜。
劉諶一邊招呼眾人開動,一邊裝若無意的詢問他們閱卷的結果。
陳壽等人便將他們今日閱卷的結果一一講述。
劉諶一邊聽,一邊琢磨這幾個人的偏好。
這些東西可是自己過兩天複閱考卷的依據。
等到時候就可以根據這些人的偏好,來看看他們是如何挑選人才的。
這樣才能夠避免個人好惡。
吃過飯後,劉諶命人將他們都送回去。
接下來的三天裏,劉諶和陳壽等人仔細的批閱那些試卷。
而在宮外,那些來成都考試的學子們,也在展示著人間百態。
參加官科的人早就已經聽說了民科試卷有多難。
那些民科的考生考的有多差。
本身參加民科的考生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出身。
在他們這些世家子弟看來,不過是一群奴仆都不如的人罷了。
仗著陛下的種種迫害世家的舉措,竟然能跟自己這些人平起平坐。
科舉是什麽?放到魏吳兩國便是察舉,是專門為士族子弟設置的掄才大典。
你們這些泥腿子有什麽資格跟我們參加同一場考試?
平日裏因為朝廷政策在,不便多說什麽。
現在這麽好的機會在眼前,他們怎麽會輕易放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於那些參加民科的世家子弟,早就被這些人主動踢出了自己人的行列。
而那些參加民科考試的考生自然不服,大家都是來成都參加科舉的,憑什麽你就比我們高一等?
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還是嘴皮子上使勁兒。
來參加科舉的人,都是一二十歲的年紀,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
很快就從語言衝突,演變成了肢體衝突。
這個年代的世家子可不是後世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書呆子。
君子六藝幾乎樣樣不落。
可那些普通百姓的子弟常年勞作,同樣也不是吃素的。
雙方在不使用兵器的情況下,竟然打了個有來有回。
廖武和杜尹他們倒是沒有參與其中。
廖武更是看著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冷笑著說道:
“我算是知道陛下為什麽要分民科和官科了。”
消息很快傳到劉諶的耳朵裏,劉諶對此倒是無所謂。
年輕人嘛,不氣盛還叫什麽年輕人?
大漢本就有尚武之風,隻要不鬧出人命,打打更健康。
不過話雖然是這麽說,劉諶還是派了不少人維持秩序,免得真生出什麽變故來。
隨著劉諶的介入,雙方的衝突也逐漸落下帷幕。
就這樣過了幾天後,所有人都沒了繼續纏鬥的心思。
除了朝廷的介入。
還因為放榜的日子,到了!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季漢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