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興漢九年

字數:10025   加入書籤

A+A-


    聽完杜白的講述後,杜預心中滿滿的都是疲憊。
    杜白並沒有告訴他在隴西是如何跟劉諶作戰的。
    因為杜白知道,自己的兵法謀略在這位叔父麵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叔父詢問自己的也根本不是這些無關緊要的東西。
    杜白隻是把他在隴西的時候對劉諶軍的所見所聞告訴了杜預。
    免除賦稅、分發土地,這些在杜預看來都不算什麽。
    可什麽叫士兵替百姓收糧耕地,挑水劈柴?
    什麽叫百姓簞食壺漿,爭相迎送?
    杜預自認為治軍頗嚴,但也僅僅隻是做到和百姓秋毫無犯。
    想讓百姓迎送自己,絕無可能!
    甚至在馮翊郡呆的這些年,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擔心受到士兵劫掠而悄悄遷走。
    更可怕的是杜白告訴杜預,劉諶此舉絕非是做戲給別人看。
    因為劉諶不光在天水這麽做,在占據隴西和南安後也是這麽做的。
    隻不過那時候杜白已經返回長安,具體做到哪一步,杜白也無從知曉。
    “劉諶此人之謀,雖比不上諸葛武侯。”
    “但收買人心這一點,諸葛未必能及!”
    杜白以這樣的話為此次談話做了一個總結。
    杜預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作為魏國曾經最大的對手,杜預雖然沒有見過諸葛亮,但是對其人並不陌生。
    這個劉諶在籠絡人心上,可不隻是要勝過諸葛亮,恐怕就連他的祖父劉備都未必能及。
    想到這裏,杜預的心中又是升起一絲無力感。
    怪不得劉諶在登基後短短幾年就能積蓄到足夠北伐的力量。
    而且這麽快就能在隴西站穩腳跟。
    當初自己就是在得知劉諶開墾荒地分給百姓,才起了在關中墾荒的念頭。
    雖然開墾出來的土地在這些年裏已經逐漸被關中士族所蠶食,可在民間百姓的心目中。
    杜氏,尤其是自己的名聲,可是一直很好的。
    自己隻做了這麽一點小小的事情就能得到這麽大的名聲。
    而把所有事情都落到實處的劉諶,能在隴西站穩腳跟也就不奇怪了。
    這樣的人,秦王該怎麽和他爭?
    看著杜預久久沉默不語,杜白說道:
    “叔父,侄兒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杜預被杜白的話拉回過神,點了點頭道:
    “但講無妨!”
    杜白道:
    “侄兒以為,劉諶所依仗者,不過是些收買人心的手段罷了。”
    “但這土地到底是咱們大魏的,隻要叔父此次出征亦效仿劉諶之舉。”
    “這民心未必就不能重新歸魏!”
    杜預聞言點頭道:
    “你所言甚是,這次回來前我已經給秦王寫信。”
    “讓他額外籌措一筆糧草,能不能成,也就在此一舉了!”
    杜白心中頓時大定,原來叔父早就已經預料到了。
    但同時他也知道杜預話裏在此一舉的意思。
    秦王的地盤就這麽大,現在還丟了隴西三郡,更西邊的涼州也沒了消息。
    這筆糧草指不定是秦王怎麽籌措出來的,恐怕也沒有再籌到這麽多糧食的可能。
    確實是成敗在此一舉了。
    看著杜預臉上的倦容,杜白起身告辭:
    “叔父長途跋涉,還是早些歇息的好,侄兒先行告退。”
    杜預再次點了點頭,杜白躬身而退。
    等到杜白退走後,杜預緩緩的閉上眼睛,看似是在休息,腦子卻在飛速運轉。
    雖然從情報上來看,蜀漢的勢力遠不如洛陽那邊來的強大。
    甚至隴西三郡除了一個街亭外,也沒有什麽太險要的關隘可以駐守。
    但杜預的心中的壓力卻是前所未有的大。
    因為杜預知道,他一個操作不好,隴西三郡所有的百姓都將是他的敵人。
    對於劉諶這個人,杜預知道的並不多。
    一次是劍閣之戰,劉諶用計賺了鍾會一波。
    一次是漢中之戰,劉諶打的鍾會大敗而歸。
    無論是第一次還是第二次,要不是因為自己出手及時,恐怕鍾會早就已經飲恨疆場。
    可即便如此,杜預依然不覺得劉諶能夠翻盤。
    在他看來,劉諶不過是一個運氣比較好的人罷了。
    兩次都精準的拿捏住了鍾會的性格弱點,才有機會反敗為勝,使蜀漢得以苟延殘喘。
    可是在經過杜白的這一番描述之後,杜預覺得自己把劉諶想的有點過於簡單了。
    是啊,雖然蜀漢隻有益州一地,可到底是立了國祚的。
    能掌控一個國家,並且能讓國力蒸蒸日上的人,怎麽可能隻靠運氣。
    而劉諶在隴西三郡的所作所為,也證實了杜預的猜想。
    但那又如何,相較於劉諶而言,自己這邊還占據一個相當大的優勢。
    那就是自己是本土作戰。
    杜預斷定,以劉諶的行事風格,短時間內絕不可能在隴西三郡大規模征糧。
    這樣一來,所有糧草供應皆需從益州調撥,路途遙遠不說,還崎嶇難行。
    即便是有漢水船隻相助,依然負擔巨大。
    這種後勤壓力恐怕也是劉諶占據三郡之後,不敢再繼續冒進的原因。
    既然了解到這一點,那此局未必無法可解!
    想到這裏,杜預重新睜開眼睛,目光也再次變得堅定起來。
    而在另一邊的太尉府。
    鍾會卻端著酒杯,一個人自斟自飲。
    和杜預心中的擔憂不同,此時的鍾會隻有滿心的興奮。
    時隔多年,他終於有機會和劉諶再次交手。
    劍閣和漢中的兩次大敗,讓鍾會這個自負且自傲的人受到不小的打擊。
    得知蜀軍北上的消息的時候,鍾會第一時間就想親自提兵前往。
    可彼時的長安還需要自己幫著司馬攸維持。
    隻能派別人前往。
    沒想到就是這個決定,讓劉諶一日坐大過一日。
    直到現在占據隴西三郡。
    但是沒關係,一切都要結束了。
    自己和杜預一起出手,劉諶拿什麽抵擋!
    “劉諶,薑維!”
    鍾會捏著酒杯,狠狠的一飲而盡。
    良久之後,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進入臘月之後,不僅百姓不再活動,就連朝廷的一應運轉,都慢慢的放緩了速度。
    不過這對於劉諶來說並不存在。
    身上披著汪氏給他繡的大氅。
    劉諶輕輕的撥弄著麵前的炭火。
    和往年不同,今年的劉諶對炭盆做了一些小小的改進。
    命人打造一個長長的鐵皮筒,將所有的煙氣全都借著鐵皮筒引到屋外去。
    進一步的降低了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
    看到爐子裏的火旺了一些,劉諶這才丟下火釺子。
    又拍了拍那雙不曾沾染灰塵的手:
    “司馬炎讓羊祜撤兵,多半是要專心對付劉淵。”
    “如此一來,之前羊祜在馮翊取得的優勢不敢說蕩然無存,但也所剩無幾。”
    “再加上司馬炎準備打造水師,短時間內恐怕不能再在長安投入太大的精力。”
    “這就給了司馬攸喘息的機會。”
    薑維聽完劉諶的話後,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司馬炎退兵,對於司馬攸來說確實是個難得的喘息之機。”
    “臣估摸著司馬攸也會趁著這個機會集中兵力對付咱們。”
    “他絕不可能坐視咱們日益 壯大。”
    “否則等司馬炎滅了劉淵,再次兵臨馮翊的時候。”
    “他可就抽不出來手了。”
    “到那時候,他司馬攸才是真正的困獸。”
    廖化道:
    “不過咱們眼下最大的問題還是騎兵不足。”
    “司馬攸若是出兵來攻打咱們,多半還是要以騎兵為主。”
    “咱們手裏的騎兵這會兒大部分都在關彝手上。”
    “其餘的兵馬尚未訓練出來,老臣擔心到時候咱們會被司馬攸牽著鼻子走。”
    “是不是先把關彝調回來?以應對將來。”
    關彝派人押送王渾前來天水的同時,也將武威郡的戰馬搜羅一空並一起送回來。
    但是這點戰馬對於大漢來說算不得什麽,更不要說士兵同樣也要一點點的訓練。
    聽到廖化的話,劉諶搖了搖頭:
    “關彝是有心想要收複整個涼州的。”
    “這個時候把他調回來,難保已經到手的幾個郡會反複。”
    “而且朕也覺得這是個難得的機會。”
    “否則等下次再去的話,一切都又要重頭開始。”
    “徒費錢糧。”
    劉諶淡淡的否決了廖化想要把關彝調回來的想法。
    此時的涼州就剩下三個郡不在自己手中,若是不趁著這個機會奪取涼州全境。
    等其餘魏軍反應過來,雖說造不成太大的麻煩,總歸是會拖慢進度的。
    “臣倒是覺得這沒什麽可擔心的。”
    “當年丞相北伐之時,亦是以步兵為主。”
    “還不是差點收複整個隴西。”
    “若不是馬謖失了街亭,恐怕這會兒陛下已經君臨長安了。”
    李驤開口說道。
    劉諶聞言道:
    “馬秉奪回街亭,便是洗刷了祖上之罪。”
    “馬謖失街亭一事,休要再提。”
    李驤立刻向劉諶請罪。
    劉諶擺了擺手道:
    “不過李卿所言也確實不錯。”
    “當年丞相北伐時,同樣以步戰為主,還不是打的偽朝落荒而逃。”
    “若不是丞相天不假年,李卿之言未必不能實現。”
    薑維麵帶擔憂的說道:
    “想要不被騎兵牽著鼻子走,就需要大量的步兵來彌補機動性不足。”
    “這樣一來,咱們的兵力恐怕就會略有不足。”
    劉諶聞言,微微一笑說道:
    “過了年,就可以在三郡各地慢慢征兵了。”
    “而且這一次的兵源,要比咱們想象的要好!”
    聽到劉諶的話,在場眾人的臉上頓時露出恍然之色,神色中也多了一絲興奮。
    是啊,怎麽把這件事給忘了。
    陛下之前派講武堂學子前往三郡各個村落裏操練民兵,對付流竄過來的魏兵時。
    可是有不少人產生了投奔漢軍的想法。
    隻不過當時被陛下給壓了下來。
    現在看來,陛下恐怕是在等著這一天呢!
    過了年,少說也能招募到數萬兵力。
    而且這數萬兵力的戰鬥力,可要比當初在益州招募的兵員要強上不少。
    甚至稍加訓練就是一支強軍。
    這樣一來,對付長安來敵,就更有把握了。
    “凱武。”
    張凱武聞言立刻起身:
    “臣在!”
    “朕此前已經派人回去,讓樊建他們開始準備軍服。”
    “你明日啟程返回成都,在成都過了年就把那些物資押送回來。”
    張凱武立刻道:
    “遵旨!”
    劉諶又說道:
    “今年朕依然不能回成都祭祀。”
    “太子已經年滿三歲。”
    “今年就讓你父親陪著太子一起前往宗廟祭祀吧!”
    聽到劉諶的話,張凱武的臉上頓時露出激動之色。
    去年陛下沒有回成都,成都的祭祀儀式是由太尉宗預代為主持。
    沒想到今年這件事居然落到了父親的頭上,而且還是陪著太子一起前往宗廟祭祀!
    這意味著什麽,張凱武當然明白。
    “臣多謝陛下!”
    “臣一定將陛下旨意轉告家父!”
    示意張凱武起身,劉諶又把目光看向吳梁:
    “吳卿,今年三郡的稅收如何?”
    吳梁立刻起身道:
    “回陛下的話,今年相較於去年,各項稅收增加了三成多。”
    “主要是今年的煤炭收入增加了不少。”
    劉諶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多收入的三成大約在百萬錢上下。
    和當初的通商城市相比自然是有點不夠看,但這三郡本就不是什麽富饒之地。
    這些錢已經不少了。
    “這三成撥給崔明煊,大力發展教育。”
    這三郡雖然不需要和當初在益州那樣,朝廷掏錢來辦教育。
    但一切也都是白手起家,錢這方麵同樣也要花銷不少。
    崔明煊立刻應聲:
    “臣遵旨!”
    把這幾件大事解決了之後,劉諶又笑著說道:
    “李卿。”
    “今年的宴會照例舉辦。”
    “隻是要辦的簡單一些。”
    “另外,從益州搬來天水的那些豪族。”
    “從裏麵挑幾個比較識趣的,讓他們也參加今年的宴會。”
    “好教他們知道,跟著朝廷走是沒錯的。”
    李驤起身道:
    “臣記下了!”
    劉諶看向眾人道:
    “過了年,恐怕這樣清閑的日子就少了。”
    “司馬攸既然要動,肯定是以雷霆萬鈞之勢前來。”
    “諸位還需齊心協力才是。”
    眾人紛紛起身道:
    “臣等遵旨!”
    窗外,雪花漫天飛舞。
    興漢九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