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進攻略陽

字數:10285   加入書籤

A+A-


    “街亭怎麽了?”
    劉諶問道。
    “若敵人真如咱們所料,分兵兩路前來的話。”
    “那街亭和天水的聯係必然會被短時間切斷。”
    “臣是擔心馬秉的安危。”
    聽到薑維的話,劉諶的目光看向輿圖上街亭所在的方位。
    之前為了配合範長生的行動。
    劉諶把楊稷從廣魏撤了出來。
    隻留下馬秉作為釘子,釘在街亭這個地方。
    防止敵人大規模的調動兵馬。
    可若是真按照自己和薑維所料想的那樣,對麵兩路出兵夾擊天水。
    那街亭這顆釘子他們就不得不拔出。
    現在不是當年丞相北伐的時候,大漢威望還在。
    隴西諸郡可以傳檄而定。
    守住街亭就能阻斷魏軍的援兵。
    若是真被敵人給圍上,街亭這顆釘子很有可能會被拔掉。
    劉諶想了想問道:
    “伯約有何意見?”
    薑維道:
    “臣的意思是增兵!”
    “增兵?”
    劉諶麵露詫異,這個時候給街亭增兵?
    可就算是增兵又能增多少?
    而且兵力的增加必然會帶來後勤的消耗增大,到時候別敵人還沒怎麽攻打,就先被自己給拖垮!
    “臣並不是要給街亭增兵。”
    “而是出兵略陽,爭取在敵人到達廣魏之前,把略陽拿下。”
    “到時候略陽和街亭可以連為一線。”
    “甚至還能對興國造成威脅!”
    薑維指著輿圖上略陽的位置。
    輿圖上,略陽、街亭和興國三個地方組成了一個鈍角三角形。
    興國和街亭在兩腰,略陽則在頂端。
    廖化看到場上的局麵,搖了搖頭說道:
    “大將軍,街亭和興國之間不光是距離遠,而且多山路。”
    “恐怕沒法輕易達成大將軍的想法。”
    劉諶也同樣覺得這個想法有點太天馬行空了。
    互為犄角之勢的根本是來犯之敵,或者說是需要進攻的方向夾在兩座城池中間相當的距離。
    若是興國和街亭圍困略陽,倒是還說得過去。
    略陽和街亭?確實是有點難!
    忽然,劉諶的目光放在了和略陽一河之隔的顯親。
    然後又在廣魏和天水之間掃了幾個來回。
    “伯約,你的心思恐怕不隻是在略陽吧!”
    劉諶開口問道。
    薑維笑道:
    “果然什麽都瞞不過陛下!”
    廖化和李驤則是聽的一臉懵,不是說要打略陽嗎?怎麽突然間心思又不在略陽上了!
    “此次咱們的目的除了要守住隴西三郡,還要盡可能的消滅偽賊的有生力量。”
    “想要消滅偽賊的兵力,就需要引誘他上鉤。”
    “街亭就是咱們拋出去的魚餌!”
    把街亭這個戰略重地當做魚餌?
    廖化和李驤不由得麵麵相覷,難道大將軍就不擔心弄巧成拙?
    “非是末將質疑,街亭之險要非同尋常。”
    “當年丞相北伐形勢大好,就是因為街亭有失,才導致功虧一簣。”
    “末將擔心這魚餌要是被敵人吞下去不吐出來怎麽辦?”
    劉諶聞言說道:
    “不吐出來,那不就等著被釣上岸咯?”
    薑維點頭道:
    “攻下略陽之後。”
    “成紀、顯親和略陽就能對興國形成合圍之勢。”
    “但若是直接這麽做的話 ,必然會引起賊將的疑心。”
    “若是咱們擺出一副連通略陽和街亭的姿態。”
    “說不定能讓他們以為咱們的戰略要點依然放在街亭這個位置。”
    “到時候賊將肯定會在街亭安置兵力,從而放鬆對興國的警惕。”
    “隻要時機一到,咱們就可以三路出兵,直接將興國圍起來。”
    “到時候無論敵人是戰是降,局勢都會掌控在咱們手中!”
    “滅了他們的有生力量,即便街亭暫時有失,也能再輕鬆奪回!”
    薑維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
    聽的廖化和李驤雙目神采連連。
    若果真如此,則大計可定!
    “可要是賊將看出咱們的意圖,不上當怎麽辦?”
    劉諶開口問道。
    薑維沉默了片刻後說道:
    “陛下,這世上本就沒有真正的萬全之策。”
    “能有五成把握便是良策,若是能有七八成的把握,便是勝券在握。”
    “臣隻是盡最大的可能,讓這個把握多增加幾分罷了。”
    劉諶笑道:
    “伯約,朕此言並非漲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此次賊兵至少會分兩路前來,對咱們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
    “咱們必須要在戰前把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全都考慮進去。”
    “才能在狀況突發的時候從容應對。”
    “否則隻靠臨場急變,很容易落入敵人的掌控當中。”
    “朕以為,不光要打略陽,還要增兵街亭。”
    “務必使敵以為咱們的重心放在街亭和略陽一線。”
    “就算最終還騙不到他們,也要盡可能的拖出他們的兵力!”
    薑維再次點頭道:
    “除了這一路敵軍外,還有一路敵人會從扶風而來。”
    “上邽是必經之路,咱們要立刻增強上邽的防務。”
    劉諶詢問道:
    “伯約,你就直接告訴朕擬打算怎麽做。”
    “......”
    “此次賊必以安定方向為主,扶風方向為輔。”
    “故臣會親自坐鎮略陽,防範來敵。”
    “同時,廖將軍需要需要前往成紀坐鎮,玄龍則前往顯親督兵。”
    “......”
    “那上邽怎麽辦?派誰前往?”
    “......”
    薑維道:
    “臣建議從陳倉調張翼或者霍將軍前來!”
    劉諶聞言緩緩的搖了搖頭:
    “不可,霍弋他們在來信中說的很清楚。”
    “要以弱兵之計麻痹陳倉守軍。”
    “一旦二人有什麽別的動作,很容易引起敵人的警覺。”
    “陳倉乃是要道,真要是有機會奪取的話,還是盡量拿下的好。”
    薑維又道:
    “那是不是把董厥從漢東調來?”
    劉諶同樣搖頭:
    “漢東緊鄰南陽郡,司馬炎若是知道董厥調走之後。”
    “多半是要派人進攻的。”
    上個月西陵那邊傳來消息,說是吳國朝堂上出現了一些雜音。
    這些雜音來源於一些對陸抗的流言,說陸抗似有異心。
    劉諶一眼就看出來這是司馬炎所為。
    再加上司馬炎向吳國購買造船的木料一事。
    劉諶覺得司馬炎恐怕對吳國有什麽想法。
    但又有點不確定,畢竟現在魏國自己都四處漏風,哪裏還有什麽心思去進攻吳國。
    可防人之心不可無,司馬炎若是真對吳國有什麽想法。
    多半要從上庸和荊州兩路出兵,那漢東和興山這兩個地方的漢軍,就是司馬炎的威脅。
    他肯定是要先動手的。
    劉諶也立刻給董厥去信,讓他時刻緊盯著南陽方麵的動向。
    所以董厥也動不了。
    見提議董厥前來的建議也被陛下否決。
    薑維又思索一番後說道:
    “那調薑筠前往上邽如何?”
    薑筠嗎?
    李驤立刻跳出來說道:
    “不可!”
    “大將軍,非是下官有意唐突。”
    “那雖然是大將軍同族子侄,但畢竟是個降將。”
    “況且當初降漢也並非是主動為之,而是被下屬脅迫。”
    “上邽之重,大將軍心知肚明,把這麽重要的地方交到他的手中。”
    “下官隻是擔心萬一...”
    薑維聞言立刻說道:
    “確實是臣考慮不周,還望陛下恕罪!”
    劉諶卻說道:
    “朕倒是覺得這是個不錯的主意。”
    “薑筠此人,朕有所了解。”
    “當初屈身事賊,也不過是盡守土之責。”
    “何況咱們能在天水快速站穩腳跟,也多虧了他的幫助。”
    “而且朕此前將其調離天水,他也毫無怨言。”
    “試想若是薑筠有異心,哪裏會輕易離開天水?”
    李驤的話確實是有些冒犯,若論降將,薑維同樣也是降將,而且一開始也並非真心降漢。
    但是他的所作所為證明了他對大漢的忠誠。
    而且李驤的冒犯也僅僅隻是對薑維和薑筠的關係而言,並不是含沙射影。
    所以眾人都沒有為這件事多說什麽,有時候刻意的強調反而是一種在意。
    兩處人事安排都已經就位,接下來就是調兵遣將的時候了。
    在旨意前往隴西調薑筠回天水的時候。
    薑維已經帶著人馬出發了,他要在長安兵馬到達廣魏之前先要一步奪下略陽並成功布防。
    時間是很緊促的。
    和劉諶旨意一起出發的,還有前往涼州調廖文他們回來的旨意。
    進攻涼州,一個關彝一個馬奉足夠了。
    廖文這批已經鍛煉的差不多的新生代將領,需要開始擔負起屬於他們的責任了。
    與此同時,走扶風線的杜預也帶著大軍抵達陳倉,他需要從這裏經過然後趕赴天水。
    到達陳倉後,杜預讓馬隆帶著大軍先行。
    自己則入城查看一番軍情。
    倒不是杜預多事,而是陳倉的位置實在是險要。
    前番楊銳給長安的去信被 司馬攸謄抄一份快馬送到杜預的手上。
    杜預同樣也擔心陳倉真的丟失的話,自己後路被斷陷入危局。
    “車騎將軍請看!”
    將杜預迎上城頭,楊銳指著下麵正在搬運屍體的蜀軍說道,
    “自朝廷打算出兵隴西後,敵人的攻勢便猛烈起來。”
    “這些天才稍稍有所放鬆,末將估計多半是天水那邊也得到消息,想要抽兵前往天水抵禦天兵。”
    “既然敵人的兵馬有調走的跡象,是不是這陳倉守軍你也帶走一些?”
    “多一些人 ,就多一些勝算。”
    “末將可是聽說賊首劉諶在隴西招募了不少兵馬。”
    杜預沒有第一時間回答楊銳,目光順著城下的蜀軍一直看到對麵的軍營。
    看著軍紀嚴整的敵人,杜預的心中又多了一絲擔憂。
    進攻這麽長時間沒有取得戰果,軍心都沒有渙散,城下敵將絕非常人。
    “知道城下的蜀將是誰嗎?”
    郭統立刻說道:
    “回將軍的話,是蜀將霍弋和張翼。”
    霍弋和張翼?這兩個人杜預倒是有所耳聞。
    當初漢中之戰,也有他們兩個的份。
    轉過身走下城牆。
    杜預把目光看向楊銳:
    “楊將軍。”
    楊銳趕緊回道:
    “末將在!”
    “秦王將如此險要的陳倉托付給你,是多大的看重,想必楊將軍心知肚明。”
    楊銳再次回道:
    “末將深感秦王之恩厚,必肝腦塗地以報之!”
    杜預點了點頭說道:
    “既然如此,你就好好的替秦王守住陳倉。”
    “其餘一應事務,皆不勞楊將軍費心!”
    楊銳聞言一愣:
    “杜將軍何出此言?”
    杜預看著楊銳說道:
    “城下敵人營地陣腳紮實,各營房兵員出入以及換防情況正常,何來調動的跡象?”
    “若是我所料不假,敵人早就已經發現了城上守將已經換人。”
    “否則不會有這樣的攻勢,這是敵人的弱兵之計。”
    “兩個月之內,蜀軍的攻勢會逐漸減弱,那時候正是我到達廣魏的時候。”
    “你肯定會以為蜀軍把大部分人調走去支援隴西。”
    “你也會想著分兵支援我。”
    “但我告訴你,你若是真這麽想,就中了敵人的弱兵之計。”
    “隻要你敢把兵力調走,你就會立刻麵對蜀軍的猛烈攻勢。”
    “到時候陳倉必失。”
    “一旦陳倉有失,我大軍後路被斷,會是個什麽下場。”
    “楊將軍恐怕要比本將軍更清楚一些。”
    楊銳被杜預的一番話驚的目瞪口呆。
    良久之後才猛然打了個寒顫,眼裏也流露出一絲恐懼之色。
    自己的想法被杜預說的分毫不差。
    而且自己已經在不知不覺間中了敵人的計!
    城下這二人的謀略竟然如此過人?!
    “杜將軍教誨極是,若非杜將軍經過陳倉,末將險些中了賊人之計!”
    感受著後背被冷汗打濕的地方帶來的陣陣寒意,楊銳不由得心生慶幸。
    若不是杜預經過陳倉,自己肯定已經中計!
    杜預說道:
    “本將軍對陳倉軍情並不熟知,也沒法在此地久留,所以隻能給你一些基本的建議。”
    “你二人不許主動出擊,也不許分兵他處。”
    “守住陳倉,便是大功一件。等本將軍和太尉擊退蜀賊,自會替你二人表功!”
    連著兩員朝廷重臣向楊銳他們說這樣的話,楊銳的那點心思瞬間被打消的一幹二淨。
    “末將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