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兩個蠢豬
字數:6320 加入書籤
真的非常抱歉,學校的實習出了問題,我上課白上了,學校說我實習分錯了就隻能在找別的機構重新實習弄報告,不然就要重修,所以我這幾天忙得焦頭爛額,最後終於找到人幫忙了。大概率不會拖更了,我的書桌也裝好了
經濟學中的博弈論理論框架與現實應用
博弈論作為現代經濟學的重要分析工具,旨在研究多個決策主體在相互影響的環境中如何選擇策略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它打破了傳統經濟學中“完全競爭”“信息對稱”等理想化假設,更貼近現實中個體或組織間的互動關係,已廣泛應用於市場競爭、公共政策、企業管理等多個領域。
一、博弈論的核心概念與基本要素
博弈論的研究始於對“博弈”行為的抽象建模,任何一個博弈場景都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1 參與人(pyers)
參與人是指在博弈中做出決策的個體或組織,既可以是自然人、企業,也可以是國家、國際組織等。例如,在寡頭市場中,參與人是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少數幾家企業;在國際貿易談判中,參與人是不同的國家。
2 策略(strategies)
策略是參與人在博弈中可以選擇的行動方案,它是一個完整的行動計劃,規定了參與人在各種可能的情況下如何行動。例如,企業的定價策略(高價、低價)、廣告策略(投放、不投放),國家的貿易政策(關稅、配額)等都屬於策略範疇。
3 支付(payoffs)
支付是參與人選擇特定策略後所獲得的收益或效用,它取決於所有參與人的策略選擇。支付可以是貨幣形式(如企業利潤),也可以是非貨幣形式(如國家的安全保障、社會福利等)。在博弈分析中,通常用支付矩陣來表示不同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情況。
4 信息(ration)
信息是參與人對博弈環境及其他參與人特征、策略選擇、支付等方麵的了解程度。根據信息的完備性,博弈可分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信息指參與人對所有信息都完全了解,如在標準的囚徒困境模型中,雙方對彼此的支付情況完全清楚;不完全信息則指參與人對某些信息不了解,如企業在進入市場時,可能不完全清楚現有企業的成本結構。
5 均衡(eili
iu)
均衡是博弈的穩定結果,指所有參與人選擇的策略組合中, no 參與人有動力單方麵改變自己的策略。博弈論中最基礎的均衡概念是納什均衡,它是後續各類均衡分析的。
二、博弈論的基本模型分類
根據參與人行動的順序和信息的完備性,博弈論模型可分為以下幾類
1 靜態博弈與動態博弈
靜態博弈參與人同時選擇策略,或雖非同時但後行動者不知道先行動者的策略選擇。例如,石頭剪刀布遊戲中,雙方同時出手;企業同時製定價格的寡頭競爭也屬於靜態博弈。
動態博弈參與人行動有先後順序,且後行動者可以觀察到先行動者的策略選擇。例如,下棋時,雙方輪流落子,後行動者可根據對方的棋子布局調整策略;企業的研發競賽中,先投入研發的企業行動會影響後進入者的決策。
2 完全信息博弈與不完全信息博弈
完全信息博弈參與人對所有參與人的支付函數、策略空間等信息完全了解。經典的囚徒困境、智豬博弈等都屬於完全信息博弈。
不完全信息博弈參與人對其他參與人的某些信息(如成本、偏好等)不完全了解。例如,在二手車市場中,買方不了解車輛的真實質量,賣方則清楚,這就是典型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可能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逆向選擇問題。
結合行動順序和信息完備性,可進一步組合出四類基本模型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分別對應納什均衡、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貝葉斯納什均衡、精煉貝葉斯納什均衡等均衡概念。
三、經典博弈模型及其經濟學啟示
1 囚徒困境(priner"s dilea)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中最著名的模型之一,描述了兩個被捕的囚徒在無法溝通的情況下,如何選擇坦白或抵賴的策略。假設兩人共同犯罪,警方證據不足,若兩人都抵賴,各判1年;若一人坦白、另一人抵賴,坦白者釋放,抵賴者判10年;若兩人都坦白,各判5年。
支付矩陣如下(行代表囚徒a,列代表囚徒b,數字為判刑年數,負號表示損失)
抵賴 坦白
抵賴 1,1 10,0
坦白 0,10 5,5
分析對每個囚徒而言,無論對方選擇什麽策略,坦白都是最優策略(若對方抵賴,坦白可釋放;若對方坦白,坦白判5年優於抵賴的10年)。因此,納什均衡是(坦白,坦白),但這一結果對雙方而言並非最優(最優應為都抵賴,各判1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經濟學啟示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可能存在衝突。在寡頭市場中,企業之間的價格戰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每個企業都想通過降價搶占市場,最終導致全行業利潤下降;公共資源過度開采(如公地悲劇)也源於此,個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最終損害了集體利益。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建立合作機製,如簽訂協議、形成行業聯盟等,但需注意協議的可執行性。
2 智豬博弈(boxed pigs ga)
智豬博弈模型中,豬圈裏有一頭大豬和一頭小豬,豬圈一端有食槽,另一端有按鈕,按按鈕會流出10單位食物,但按按鈕需消耗2單位成本。若大豬先到食槽,大豬吃9單位,小豬吃1單位;若小豬先到,大豬吃6單位,小豬吃4單位;若同時到,大豬吃7單位,小豬吃3單位。
支付矩陣如下(行代表大豬,列代表小豬,數字為淨收益)
按按鈕 等待
按按鈕 5,1 4,4
等待 9,1 0,0
分析小豬的最優策略是“等待”(若大豬按按鈕,小豬等待得4單位,優於按按鈕的1單位;若大豬等待,小豬按按鈕得1單位,不如等待的0單位)。大豬知道小豬會等待,因此隻能選擇按按鈕(得4單位,優於等待的0單位)。納什均衡是(按按鈕,等待)。
經濟學啟示該模型解釋了“搭便車”現象。在市場中,大企業往往承擔研發、開拓市場等成本較高的任務,小企業則通過模仿、跟隨等方式分享收益;公共服務供給中,財力雄厚的地區或群體可能承擔更多責任,而其他地區或群體則享受成果。這也提示,在資源分配中,需考慮不同主體的成本收益關係,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3 鬥雞博弈(chicken ga)
鬥雞博弈描述了兩個參與者在衝突中選擇“進攻”或“退縮”的策略。例如,兩輛汽車相向而行,若雙方都進攻,會相撞(支付均為10);若一方進攻、另一方退縮,進攻者得5,退縮者得0;若雙方都退縮,支付均為1。
支付矩陣如下(行、列均代表參與者,數字為收益)
進攻 退縮
進攻 10,10 5,0
退縮 0,5 1,1
分析該博弈有兩個納什均衡(進攻,退縮)和(退縮,進攻),即一方強硬、另一方妥協。實際結果取決於雙方的“決心”展示,如通過承諾行動(如燒毀退路)讓對方相信自己會堅持進攻,從而迫使對方退縮。
經濟學啟示鬥雞博弈常用於分析企業間的競爭、國家間的貿易摩擦等衝突場景。例如,兩家企業爭奪同一市場,若都堅持擴張,可能兩敗俱傷;若一方主動退出,另一方則獲得市場。在談判中,一方通過展示“破釜沉舟”的決心,可能迫使對方做出讓步,但需注意過度強硬可能導致衝突升級。
四、博弈論在經濟學領域的應用
1 市場競爭分析
寡頭市場定價在雙寡頭模型(如古諾模型、伯特蘭模型)中,企業的定價和產量決策是典型的靜態博弈。古諾模型中,企業同時選擇產量,均衡時各企業的產量取決於市場需求和成本;伯特蘭模型中,企業通過價格競爭,若產品同質,均衡價格等於邊際成本,與完全競爭市場結果一致。
進入與退出博弈潛在企業是否進入市場,取決於現有企業的“威脅”是否可信。若現有企業在潛在企業進入後選擇降價(鬥爭)的成本高於默許,那麽“威脅”不可信,潛在企業會進入;反之則會被阻止。這屬於動態博弈中的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分析。
2 公共政策製定
環境保護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博弈中,政府需選擇監管力度(嚴格、寬鬆),企業選擇是否減排。若監管嚴格且處罰重,企業會選擇減排;若監管寬鬆,企業可能選擇不減排。政府需製定合理的獎懲機製,使企業減排成為納什均衡。
稅收政策稅務部門與納稅人之間存在不完全信息博弈,納稅人可能偷稅,稅務部門需選擇稽查概率和處罰力度。均衡時,稽查概率與偷稅收益、處罰金額相關,合理的政策可減少偷稅行為。
3 企業管理決策
薪酬激勵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委托代理問題可通過博弈論分析。企業設計薪酬合同(固定工資、績效工資),員工選擇努力程度。若績效工資與努力成果掛鉤,員工會更傾向於努力工作,實現雙方共贏。
供應鏈協調上下遊企業之間的博弈中,通過簽訂長期合同、共享信息等方式,可避免因各自追求利益最大化導致的供應鏈效率低下,如供應商的產能決策與零售商的訂貨決策協調。
五、博弈論的局限性與發展趨勢
1 局限性
理性人假設博弈論假設參與人是完全理性的,能準確計算支付並選擇最優策略,但現實中個體可能受情感、認知偏差等影響,做出非理性決策。
信息獲取成本模型中常假設信息是可獲取的,但現實中收集、處理信息需要成本,可能導致博弈分析與實際結果偏差。
多重均衡問題許多博弈存在多個納什均衡,模型本身無法確定哪個均衡會實際出現,需結合文化、製度等外部因素判斷。
2 發展趨勢
行為博弈論結合心理學,研究非理性行為對博弈結果的影響,如公平偏好、損失厭惡等因素如何改變均衡策略。
演化博弈論借鑒生物學演化思想,分析群體中策略的動態調整過程,研究長期演化下的穩定均衡,更貼近現實中群體行為的變化。
實驗博弈論通過實驗室實驗驗證博弈模型的有效性,為理論實證支持,修正不合理假設。
結語
博弈論為經濟學了分析互動決策的係統性框架,從微觀的企業競爭到宏觀的國家政策,其思想和方法已滲透到經濟學的各個領域。盡管存在一定局限性,但隨著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博弈論不斷完善,為解釋和解決現實經濟問題了更有力的工具。理解博弈論不僅有助於個體做出更理性的決策,也能為社會製度設計、市場規則製定深刻啟示,推動實現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協調發展。
喜歡黑蓮花女配手撕原著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黑蓮花女配手撕原著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