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少年醫班初開課,雙邦藥訣譜新篇
字數:3796 加入書籤
瑞國都城的暮春,聯韻學堂的後院辟出了一方新的天地——“少年醫班”的教室窗明幾淨,案幾上擺著小巧的藥碾、銅臼和層層疊疊的藥罐,牆上掛滿了彩色的草藥圖譜,既有雲羅的焰靈根、血竭草,也有瑞國的金銀花、石榴皮,連窗台上都擺著幾盆剛發芽的連理藤,透著勃勃生機。
“阿禾姐姐,這‘雙花藥訣’你背熟了嗎?”阿豆捧著一張泛黃的紙,上麵是陳鬆和李修遠合編的口訣,用兩國文字對照書寫,“瑞雪融時采銀花,焰靈初綻摘其華——後麵是什麽來著?”
阿禾正用小秤稱取金銀花,聞言笑道:“後麵是‘青翹帶露晨時采,血竭凝脂午後挖’。記藥訣要結合時令,就像咱們種莊稼,什麽時候播種,什麽時候收獲,都有講究。”她把稱好的金銀花倒進陶甕,“你看這銀花,得在瑞雪剛化時采,那時的藥性最足,過了時節就差遠了。”
王硯之坐在旁邊研磨焰靈花粉,瑞國的瑪瑙研缽裏,豔紅的粉末漸漸細膩。“藥訣不光記采摘,還要記配伍,”他指著圖譜上的標注,“比如‘銀花配青翹,清熱效力高;焰靈合當歸,補血更精妙’,這些都是兩位爺爺從合璧藥方裏提煉出來的,得爛熟於心。”
狗蛋則在練習包紮,用雲羅的麻布裹著瑞國的竹片,模擬骨折固定。“我爹說,好郎中不光要會開藥,還得會包紮,”他笨手笨腳地係著布條,額角滲出汗珠,“這瑞國的‘八字包紮法’真難,總係不緊。”
阿禾走過去幫他調整:“要像雲羅的藤條纏竹架那樣,先鬆後緊,層層相扣,才能固定住。你看,這樣是不是穩多了?”
正說著,陳鬆和李修遠走進來,身後跟著幾個新入學的孩子,有雲羅的農家少年,也有瑞國的工匠之子。陳鬆拍了拍手,教室裏立刻安靜下來。
“今日是少年醫班第一堂課,咱們不講太深的醫理,先學認藥、辨藥,”陳鬆拿起一株連理藤,翠綠的藤蔓上,金銀兩色的花朵正悄然綻放,“大家看這連理藤,根是瑞國的金銀花根,枝是雲羅的焰靈花枝,開花卻能兼具兩者之效,這告訴咱們什麽?”
一個雲羅少年舉手:“告訴咱們,不同的東西合在一起,可能有新用處!”
李修遠讚許地點頭:“說得好。學醫也是如此,不能隻守著自己國家的法子,要學會取人之長。比如雲羅的艾灸擅長驅寒,瑞國的針灸擅長止痛,合在一起用,效果往往翻倍。”他指著案上的藥材,“今天咱們就分組實踐,一組跟著阿禾認雲羅藥材,一組跟著王硯之辨瑞國藥材,狗蛋和阿豆負責演示藥訣裏的采摘時機,大家輪流學習。”
教室裏頓時熱鬧起來。阿禾帶著孩子們來到藥圃,指著青翹草講解:“這草的葉子背麵有絨毛,聞起來有股清苦味,夏天蚊子咬了,揉碎了塗在皮膚上,比瑞國的驅蚊水還管用。”她摘下一片葉子,讓孩子們輪流聞,“記住這味道,下次在山裏見到,就不會認錯了。”
王硯之則在教大家辨認瑞國的石榴皮:“這皮要選陳年的,顏色越深越好,表麵有皺紋的更佳,治腹瀉最有效。去年在張家莊,就是用它配焰靈花,救了不少人。”他拿出兩片石榴皮,“大家對比一下,這片新皮和這片老皮,顏色、紋理是不是差很多?”
狗蛋和阿豆則在演示采摘,阿豆舉著小籃子,狗蛋拿著小剪刀,按照藥訣上的說法,小心翼翼地剪下帶露的青翹草。“晨露未幹時采摘,”狗蛋認真地說,“陳爺爺說,這時的草藥帶著露水的靈氣,藥效最好。”
孩子們學得認真,連課間休息都在討論。一個瑞國女孩拿著藥訣,向阿禾請教:“阿禾姐姐,‘雲羅陶甕藏幹藥,瑞國冰窖儲鮮汁’是什麽意思?我們家沒有冰窖怎麽辦?”
阿禾笑著解釋:“沒有冰窖可以用井藏法,把鮮藥汁裝在雙花泥罐裏,吊在井中,離水麵三尺,既能保鮮,又不會凍壞,這是雲羅的老法子,比冰窖還方便。”
陳鬆和李修遠坐在廊下,看著孩子們互幫互學,眼中滿是欣慰。李修遠遞給陳鬆一杯草藥茶:“你看那幾個孩子,昨天還因為語言不通鬧別扭,今天就湊在一起認藥了,比咱們當年強多了。”
陳鬆喝了口茶,茶香混著花香在舌尖彌漫:“孩子的心最純,沒有那麽多隔閡。咱們編藥訣、開醫班,不就是想讓這份純心延續下去,讓雙邦的醫術能一代代傳下去嗎?”他指著牆上的《雙邦醫典》手稿,“等孩子們再學一陣子,就讓他們參與修訂,把他們的新發現、新想法加進去,這醫典才能活起來。”
消息傳到後宮,蘭妃正和柳妃翻看少年醫班的課表,上麵既有“雲羅草藥辨識”“瑞國針灸基礎”,也有“合璧包紮術”“雙邦急救法”,安排得滿滿當當。
“這課表真用心,”蘭妃笑著說,“既有各自的專長,又有合璧的技法,孩子們能學到真東西。”她讓人取來幾匹雲羅的細麻布,“給醫班送些去,讓孩子們練習包紮,這麻布柔軟透氣,比普通布料好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柳妃則讓人準備了瑞國的玻璃藥瓶:“這些瓶子用來裝鮮藥汁最好,透明的能看清沉澱,比陶甕方便觀察。再送些瑪瑙研缽,研磨藥材更細膩。”
蘇婉走進來時,手裏拿著林羽的親筆題字——“童蒙習醫,雙邦共益”,字跡蒼勁有力。“陛下說,少年醫班是大事,要好好支持,”她將題字遞給李德全,“讓人裝裱起來,掛在醫班的正廳,給孩子們鼓鼓勁。”
禦書房裏,林羽正和周明博士商議在雲羅也開設少年醫班的事。“瑞國的醫班開得好,雲羅也不能落下,”林羽指著奏折上的計劃,“讓陳鬆和李修遠各帶一隊人,分赴兩國各地,挑選聰慧的孩子入學,教材就用他們編的《雙花藥訣》和《雙邦醫典》簡本,務必讓更多孩子能學醫治病。”
周明拱手道:“臣已讓人準備教具,雲羅的陶甕、瑞國的玻璃瓶都備齊了。還打算請雙邦醫館的學徒們去當助教,他們既懂醫術,又通兩國語言,最合適不過。”
少年醫班的第一堂課結束時,夕陽已染紅了窗欞。孩子們排著隊,用小袋子裝著自己辨認的藥材,臉上滿是成就感。阿豆舉著袋子裏的連理藤花,蹦蹦跳跳地說:“我今天認對了五種藥,陳爺爺還誇我呢!”
狗蛋則拿著自己包紮的竹片模型,雖然還是有些歪歪扭扭,卻比早上進步多了。“明天我要學針灸,”他眼裏閃著光,“李爺爺說,學會了‘靈龜八法’,能治好多病。”
王硯之和阿禾整理著藥材,將孩子們稱取的金銀花、焰靈花分類收好。“你看這袋子上的名字,”王硯之指著標簽,“雲羅的孩子用瑞國字母寫名字,瑞國的孩子學寫雲羅漢字,多好。”
阿禾望著窗外的連理藤,輕聲道:“等這些孩子長大了,會不會也像這藤一樣,把兩國的醫術纏得更緊?到那時,可能就沒有‘雲羅醫者’‘瑞國郎中’的分別了,隻有‘雙邦醫者’。”
陳鬆和李修遠站在廊下,聽著孩子們的笑語,相視而笑。陳鬆捋著胡須:“會的。就像這藥圃裏的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總有一天,會遍布雙邦的每一寸土地。”
李修遠點頭:“到那時,咱們編的藥訣,孩子們會一代代傳下去;咱們合編的醫典,會治好更多的人。這比任何獎賞都珍貴。”
暮色漸濃,少年醫班的燈還亮著,窗紙上映著孩子們認真書寫的身影,藥圃裏的連理藤在晚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低聲吟誦著那首雙花藥訣。屬於林羽與三千嬪妃的故事,在這純真的童聲裏繼續鋪展。而瑞國與雲羅的土地上,少年醫班的讀書聲、藥圃裏的蟲鳴聲、雙邦醫館的藥香,正交織成一曲關於傳承與希望的歌謠,在歲月的長河裏,緩緩流淌,生生不息。
喜歡穿越做皇帝,體驗三千嬪妃請大家收藏:()穿越做皇帝,體驗三千嬪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