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醫班初顯濟世能,雙邦共築健康堤
字數:3315 加入書籤
瑞國都城的初夏,驟雨初歇,聯韻學堂的少年醫班門前擠滿了人。原來今日是醫班的首次“鄰裏義診日”,孩子們要將學到的醫術用於實踐,為周邊百姓看診。消息傳開後,不僅都城的鄉親來了,連河對岸雲羅村落的百姓也撐著傘趕來,小小的醫班一時間人聲鼎沸,卻井然有序。
“阿禾姐姐,我的脈枕擺歪了嗎?”一個叫翠兒的瑞國女孩緊張地整理著案幾,她今日負責給孩童診脈,小手攥著《雙花藥訣》簡本,指尖微微發顫。
阿禾幫她扶正脈枕,溫聲道:“別慌,就像在課堂上練習的那樣,先看舌苔,再摸脈搏,記住‘浮脈為風,沉脈為濕’。實在拿不準,就請王硯之哥哥幫忙,咱們是一個團隊。”
翠兒用力點頭,深吸一口氣,看著第一個坐下的小病人——那是個雲羅男孩,指著喉嚨說不出話。翠兒定了定神,按照學過的法子,先讓男孩張開嘴,用瑞國的銀製壓舌板壓住舌頭,仔細查看咽喉:“紅腫了,是風熱犯喉。”她轉身取來金銀花和青翹草,“用蒸餾法煮水,加半勺焰靈花蜜,喝兩天就好。”
男孩的母親驚喜地說:“小姑娘比鎮上的郎中看得還仔細!我們家娃怕苦,加了花蜜正好。”
不遠處,王硯之正給一位雲羅老漢處理扭傷的腳踝。他先用瑞國的活絡油輕輕按摩,再取來狗蛋做的竹夾板固定,手法嫻熟:“您這是韌帶拉傷,得固定七天,每天用青翹草煮水熏洗,既能消腫又能止痛。”他指著牆上的圖示,“您看,就像這樣熏,水溫別太高,以不燙皮膚為準。”
老漢連連點頭,用生硬的瑞國話道謝:“好孩子,比我那在雲羅學醫的侄子還耐心。”
狗蛋和阿豆的攤位前最熱鬧,都是些調皮的孩童,不是磕破了膝蓋,就是被毒蟲咬傷。狗蛋拿出雙花膏,阿豆則負責安撫哭鬧的孩子,兩人配合默契。“這藥膏裏加了薄荷,涼涼的,”狗蛋一邊塗抹一邊說,“上次我被蠍子蜇了,陳爺爺就是用這藥膏給我治好的,一點疤都沒留。”
一個瑞國小男孩被黃蜂蜇了,哭得撕心裂肺。阿豆掏出一顆焰靈花蜜糖,塞到他手裏:“吃了糖就不疼了,這是雲羅的糖,甜著呢。你看,我昨天被針紮了,塗了藥膏就好了。”他伸出手背,果然光滑無痕。
陳鬆和李修遠在一旁巡查,時不時低聲指點。見翠兒給一個腹瀉的女孩開了石榴皮藥方,陳鬆輕聲道:“記得提醒她母親,石榴皮要炒焦了再煮,加些雲羅的粳米同熬,既能止瀉又能護胃。”
李修遠則走到王硯之身邊,看著他給老漢包紮:“繃帶可以再鬆半寸,老年人血液循環慢,太緊了容易發麻。你做得很好,能根據病人年齡調整鬆緊,比書本上教的更靈活。”
義診的消息很快傳到市集,錢老板提著一籃剛出爐的“雙花糕”趕來:“小神醫們辛苦了!嚐嚐這糕,用瑞國的麵粉和雲羅的焰靈花醬做的,墊墊肚子。”他看著翠兒給孩子診病,笑著對周圍人說,“這醫班真是辦得好,咱們尋常百姓有個小病小痛,不用跑大醫館了。”
張奶奶也帶著幾個婦人送來解暑湯,用瑞國的綠豆和雲羅的蓮子熬的,清熱又爽口。“孩子們站了一上午,肯定渴了,”她給每個孩子遞過一碗湯,“慢點喝,這湯加了些薄荷,喝著涼快。”
後宮裏,蘭妃正和柳妃翻看李德全送來的義診記錄。上麵詳細記著孩子們看診的病例:翠兒診治了七個咽喉腫痛的孩童,用藥精準;王硯之處理了五例跌打損傷,包紮規範;狗蛋和阿豆給十二個孩子塗了雙花膏,效果顯著。
“真是沒想到,孩子們第一次義診就這麽成功,”蘭妃笑著說,“翠兒這孩子才學了三個月,就能準確判斷病症,將來定是個好醫者。”
柳妃指著記錄上的“合璧療法”次數,點頭道:“你看,有二十多個病例用了兩國合璧的法子,比單用一方效果好得多,這就是少年醫班的意義啊。”
蘇婉走進來,手裏拿著林羽剛批複的奏折:“陛下說,少年醫班的義診要常態化,讓工部在學堂旁建個‘鄰裏醫舍’,給孩子們提供固定的看診場所,再撥些藥材錢,保證常用藥供應。”
“陛下考慮得真周到,”蘭妃立刻讓人取來自己的份例銀,“我這有些銀子,先給醫舍添些藥櫃和診案,讓孩子們用著方便。”
禦書房裏,林羽正和林風商議在邊境城鎮也開設少年醫班。“邊境百姓更需要基礎醫療,”林羽指著地圖上的“共守亭”,“讓陳鬆和李修遠從醫班選些優秀的孩子,跟著守邊將士去邊境義診,既能鍛煉他們,又能解決百姓看病難的問題。”
林風拱手道:“臣這就去安排。邊境的將士們聽說少年醫班的事,都盼著孩子們能去呢,他們說常年巡邏,磕磕碰碰是常事,有孩子們在,就能及時處理傷口了。”
義診持續到傍晚,孩子們的藥箱漸漸空了,臉上卻滿是自豪。翠兒數著自己開的藥方,一共十九張,張張都被陳爺爺點頭稱讚;狗蛋的竹夾板用了七副,每個病人都笑著向他道謝;阿豆的花蜜糖送完了,卻收到了孩子們回贈的野果和野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今天才知道,學醫不光要背藥訣,還得會哄人,”阿豆捧著滿滿一兜野果,對阿禾說,“那個被黃蜂蜇的小弟弟,我哄了半天他才肯塗藥膏,比背藥訣難多了。”
王硯之收拾著藥材,深有感觸:“李爺爺說得對,書本上學的是死知識,隻有在病人身上實踐,才能變成活本事。你看那老漢的腳踝,書本上說要固定七天,但他年紀大,陳爺爺說要多固定兩天,這就是變通。”
陳鬆和李修遠看著孩子們的成長,相視而笑。陳鬆道:“這些孩子,已經懂得‘醫者仁心’不光是治病,還有體諒。等他們再學一年,就能跟著我們去偏遠村落義診了,把雙邦的醫術傳到更需要的地方。”
李修遠點頭:“我打算從下個月開始,教他們炮製藥材。雲羅的酒炙法和瑞國的蜜炙法各有妙處,學會了,他們開的藥方效果會更好。”
夕陽為醫班鍍上一層金輝,孩子們背著空藥箱,哼著新編的藥訣歌謠往回走:“金銀花,青翹草,合璧治病效果好;連理藤,焰靈花,雙邦醫者是一家……”歌聲在巷子裏回蕩,像一串跳動的音符,溫暖了整個初夏的傍晚。
屬於林羽與三千嬪妃的故事,在這純真的歌聲裏繼續鋪展。而瑞國與雲羅的土地上,少年醫班的燈火還在亮著,鄰裏醫舍的地基已經打下,孩子們的義診記錄正被抄寫傳閱——這些帶著溫度的印記,終將織成一張跨越國界的健康之網,讓雙邦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醫者的仁心與合璧的力量,在歲月的長河裏,守護著萬家安康。
喜歡穿越做皇帝,體驗三千嬪妃請大家收藏:()穿越做皇帝,體驗三千嬪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