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齊之亂,都是姓田惹的禍
字數:5726 加入書籤
第57章 齊之亂,都是姓田惹的禍
漢王於營帳之中,正精心籌劃著東歸之事,那營帳之內燈火搖曳,謀士們圍坐在一起,對著地圖指指點點,討論著行軍的路線與策略。而此時,遠在東方的項羽,已然陷入了一場新的麻煩之中,好似陷入了一張無形且複雜的大網,難以輕易掙脫。
齊國,在六國之中是最後一個走向覆亡的國家。當秦國的鐵騎踏遍中原大地,其他國家紛紛在秦軍的淩厲攻勢下土崩瓦解,可齊國卻憑借著自身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深厚的底蘊,苦苦支撐到了最後。秦國在征服齊國這一地區之後,由於急於將統治的觸手伸向更廣闊的地方,對於齊地的清理工作做得並不充分。就好比一片雜亂的樹林,隻是匆匆砍去了表麵的一些枝幹,而那些深埋地下的根係依然盤根錯節。
齊地的舊勢力極為發達,其中齊國田氏更是幾百年來開枝散葉,宛如一棵參天大樹,其根係遍布齊地的每一個角落。田氏家族人才濟濟,有善於謀略的智者,有武藝高強的勇士,還有富甲一方的商賈。他們之間的關係盤根錯節,家族內部有著嚴格的等級製度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與齊地的其他勢力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在家族的聚會上,那些身著華麗服飾的田氏子弟們,或高談闊論著天下大勢,或低聲交流著家族的事務,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對往昔輝煌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待。
早在始皇帝時代,齊地舊勢力的問題就如同一塊頑疾,始終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始皇帝深知齊地的不穩定因素,多次進行巡遊封禪、尋仙等活動。每次巡遊,那龐大的儀仗隊伍浩浩蕩蕩,所到之處塵土飛揚,軍隊整齊排列,盔甲在陽光下閃耀著寒光。他這樣做,其中也包含了以儀仗和軍隊的威嚴來震懾齊地之意。那壯觀的場麵,讓齊地的百姓們驚歎不已,也讓那些舊勢力心中有所忌憚。然而,曾經強大富庶的齊國,又怎麽可能這麽簡單就被懾服呢?齊國在過去的歲月裏,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傳統,經濟繁榮,百姓富足,有著很強的民族自豪感。他們看著那秦國的儀仗和軍隊,心中或許會有一時的畏懼,但更多的是對自己國家昔日輝煌的懷念和對秦國統治的不滿。
始皇帝為了解決齊地的問題,采取了將齊國故地劃分為齊北郡、琅琊郡、薛郡三郡的措施,並且派駐郡守和縣令分而治之。他期望通過這種方式,將齊地的權力分散,削弱舊勢力的影響力。郡守和縣令們帶著皇帝的使命來到齊地,他們試圖建立起新的秩序,推行秦國的法律和製度。然而,帝國初建,郡縣體係根基淺薄。就像剛剛種下的樹苗,還沒有紮穩根,難以承受風雨的洗禮。那些舊勢力在齊地經營了數百年,早已根深蒂固,郡縣體係的建立並不能在短時間內消解他們的影響。郡守和縣令們在推行政策的過程中,處處受到舊勢力的阻撓,他們的命令常常無法得到有效的執行,齊地的局勢依然暗流湧動。
在那風雲變幻、動蕩不安的秦末時期,天下猶如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壓抑著無盡的怒火與反抗的力量。陳勝於大澤鄉毅然決然地舉起了反秦的大旗,這一壯舉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瞬間激起千層浪。消息如疾風一般迅速傳遍了四麵八方,原本就暗流湧動的齊地,很快就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齊地,這片曾經孕育了輝煌齊國文明的土地,田齊家族的勢力在此盤根錯節,根深蒂固。當陳勝起義的烽火燃起,田齊家族那些心懷壯誌、渴望恢複往日榮光的子弟們,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們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個能夠讓田齊家族重新屹立於天下的契機。於是,田齊家族的勢力開始蠢蠢欲動,他們相互串聯,暗中謀劃,準備在這亂世之中重新自立為王,恢複齊國昔日的輝煌。
在田齊家族眾多子弟中,田氏直係的田儋堪稱是一位有勇有謀、果敢堅毅的人物。他平日裏就心懷大誌,對秦朝的暴政早已心懷不滿,一直在等待著一個合適的時機揭竿而起。當陳勝起義的消息傳來,田儋覺得時機已到。他趁著齊地混亂不堪、人心惶惶之際,果斷地采取了行動。他率領著一群誌同道合的追隨者,衝進了狄縣縣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死了狄縣縣令。這一行動猶如一聲驚雷,在狄縣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田儋振臂一呼,召集了當地的百姓和豪傑,宣布舉兵起義。他自立為齊王,以恢複齊國為己任,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征戰。
田儋深知,要想真正恢複齊國的榮耀,就必須攻取平定齊國故地。於是,他率領著起義軍四處征戰,憑借著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和士兵們的英勇奮戰,一路勢如破竹。他們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很快就收複了大片齊國故地。田儋的勢力也在不斷壯大,他的名字在齊地逐漸變得家喻戶曉,成為了人們心中反抗秦朝暴政的英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秦朝畢竟是一個龐大的帝國,不會輕易地放棄對齊地的統治。章邯,這位秦朝的名將,奉朝廷之命東進平叛。他率領著精銳的秦軍,如同一條凶猛的巨龍,氣勢洶洶地朝著齊地撲來。章邯所到之處,叛軍紛紛潰敗。當他來到臨濟城下時,與齊魏聯軍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
在這場大戰中,章邯充分展現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指揮藝術。他巧妙地排兵布陣,利用秦軍的優勢,對齊魏聯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齊魏聯軍雖然奮勇抵抗,但在章邯的強大攻勢下,漸漸陷入了困境。戰鬥異常慘烈,戰場上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最終,齊魏聯軍大敗,田儋也在這場戰役中不幸戰死。
田儋的死,對於剛剛興起的齊國起義軍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然而,田齊家族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正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死了一個田儋,卻冒出來更多田氏子孫。田氏家族旁支的田都、田安等人,他們繼承了田儋的遺誌,懷著對秦朝的仇恨和對恢複齊國的堅定信念,紛紛起兵響應。
田都、田安等人深知,在這亂世之中,隻有團結起來,才能有更大的力量對抗秦朝。於是,他們率領著各自的起義軍,在戰亂中相互配合,共同作戰。他們在齊地四處征戰,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他們的起義軍逐漸壯大起來。
隨著反秦鬥爭的不斷深入,各路起義軍逐漸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項羽,這位勇猛無畏、威震天下的英雄人物,成為了反秦義軍的領袖。田都、田安等三支田氏起義軍,在經過一番權衡之後,決定跟隨項羽西進入關。他們認為,項羽有著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強大的軍事力量,跟隨他能夠更好地實現反秦的目標,恢複齊國的榮耀。
於是,田都、田安等人率領著自己的軍隊,加入了項羽的大軍。他們跟隨項羽一路征戰,曆經無數次的戰鬥,為推翻秦朝的統治立下了赫赫戰功。最終,秦朝在各路起義軍的猛烈攻擊下,土崩瓦解,宣告滅亡。
秦朝滅亡後,項羽成為了天下的霸主。雖然他沒有奪取一個皇帝的稱號,但是他對天下諸國的治理思路和始皇帝其實有幾分相似。他深知齊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物產豐富,是一個龐大富庶的國家。他對這樣一個強大的齊國有所忌憚,擔心齊國日後會成為自己的威脅。於是,項羽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決定按照秦國的郡縣設置,把齊地一分為三。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削弱齊國的勢力,使其無法對自己構成威脅。
項羽的這一決定,無疑在齊地引起了軒然大波。田氏家族的子弟們對項羽的分封方案心懷不滿,他們認為項羽此舉是在故意打壓齊國。然而,在項羽強大的勢力麵前,他們也隻能暫時隱忍,等待著時機的到來,以圖東山再起,恢複齊國昔日的輝煌。一場新的風雲變幻,即將在齊地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展開。
田市做膠東王。
田都做齊王。
田安做濟北王。
雖然一分為三,但三個人都是姓田的。這是以田製田的權宜之計,依靠的是田氏在齊地的影響和號召力,又讓田氏自己在齊地互相爭鬥。
田儋支係因為在戰爭中並沒有投靠相遇,就沒有得到這次分封的頭銜。但是田儋支係在齊地勢力又很大,自然不能眼看著其它旁支的田氏劃分走自己的肥肉。
田儋的弟弟田榮以“兄終弟及”名義,直接接管了齊地的勢力和疆域,又聯係了之前在齊魏一帶縱橫的大盜彭越的三萬大軍,共同抵抗旁支的新王。田榮勢大,竟然戰勝和誅殺了田市、田安,驅趕項羽所封的齊王田都和齊人擁立的齊王田假,竟然一統三齊。
項羽在戲下分封諸侯,操作極為粗糙,大體上是按照各個勢力的割據範疇進行分配。自己則取了起家的吳越江東之地。把廣袤的楚國故地分封給英布和吳芮。
這種分蛋糕的方式其實也說不上好壞。說穿了項羽也不過是走這麽一個形式,把自己想要的西楚九郡之地名正言順的吞到自己手裏。但是主持分肉的項羽如果滿意,別人自然就不會滿意。沒有得到封王的陳餘看到田榮的動作,就派人去聯絡,話是這樣說的:
“項羽主持分封天下,把原來的諸侯王都分封到偏遠貧瘠之地,卻讓自己的親信占據富饒地區,甚至驅逐舊主。比如趙王歇就被趕到北邊的代地,我認為這絕不能容忍!聽說大王您起兵反抗不義之舉,我請求您借我兵力,讓我去攻打常山王張耳,恢複趙王原來的地位。這樣,我趙國願作為齊國西方的屏障!”
有送上門的盟國,就能證明自己吞並三齊的正當性,田榮也就答應派兵支援趙國。
陳餘以三個縣的兵力,與齊軍合力進攻常山,大敗張耳。昔年陳勝起兵的時候天下稱讚的一對好兄弟陳餘張耳,反目成仇。
張耳逃走向西聯絡投奔遠在漢中的劉邦,陳餘則從代地迎回趙王歇,重新擁立他為趙王。趙王感激陳餘,封陳餘為代王。這是秦滅之後,中原的第一次重要戰爭,也開始了中原地區勢力重新劃分的序幕。中原大地又一次生靈塗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齊地緊鄰項羽的封國西楚,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再加上田榮所殺和驅逐的幾個王都是項羽所封,田榮所為,正是對項羽權威的挑戰。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項羽自彭城起兵,就殺向齊地。
田氏自立為王靠的其實還是之前在齊地盤根錯節的關係,麵對根基不穩的田市田安,當然有效果,但是麵對剛剛從戰場上下來的項羽,就完全不夠看。
項羽的軍隊主要風格是硬衝硬撞,從彭城一路北上,勢如破竹。齊國名義上歸於田榮一統,實際上田氏也完全沒有掌控這一區域,根本無法組織有效的防禦,項羽的大軍就這樣直直殺穿了整個齊國,在城陽今青島)附近大敗田榮,田榮逃亡,被百姓所殺。剛剛一統的齊國再次分崩離析。一些姓田的繼續在這一地區爭鬥不休。
說起來,齊國姓田的人太多,田榮時期,國王姓田、丞相姓田、將軍也姓田,似乎隻有姓田的才能治理這個地區,才擁有絕世的才幹。
項羽卻無意經營治理齊國,隻是在田榮之前的占領區大肆燒殺屠城,擄掠了財物,把一個爛攤子留下,軍隊仍然返回彭城,西楚九郡雖然富庶廣袤,卻也戰爭初定,需要時間恢複和治理。
西楚政權的核心是軍事集團,大家隻習慣掠奪不擅長治理,所以雖然占領了廣袤的疆土,卻遲遲沒有形成有效的郡縣行政管理體係,也沒有形成配合軍隊服務的後勤保障體係。和齊國姓田的把持政局情況相似,在西楚,把持高級職位的,大多數也都姓項。
秦國發展,就在於它有寬廣的心胸,能夠吸引天下英才為己所用,軍中的蒙氏就來自於東方國家,而朝中的丞相李斯也來自於楚國,始皇帝時期,朝中重臣燦如星河,卻沒幾個和自己有血緣關係。
等到秦國覆滅,六國餘孽複辟,拿出來的就還是血統論家天下的一套陳腐的東西。可見王朝更替並不一定是好的取代壞的,往往更可能是腐朽沒落的東西沉渣泛起。
項羽的軍隊長期以來依賴掠奪,沒有發展出治理能力。在未來的天下混戰中,這種天生的缺陷,會把西楚政權推向深淵。
喜歡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請大家收藏:()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