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一切盡在掌握

字數:3081   加入書籤

A+A-


    嶽飛被寧晨一番話激得老臉微紅,梗著脖子道:“陛下!末將豈是怕他?隻是…隻是覺得此人還需打磨,放在長安由陛下親自調教豈不更好?”
    張良在一旁看著君臣二人鬥嘴,眼中閃過一絲了然,適時地微笑著插話道:“嶽元帥,陛下此舉,用意深遠啊。其一,正如陛下所言,王彥章這等猛將,放在您這位治軍嚴謹、最能磨掉他的棱角,將他這塊璞玉雕琢成器。”
    “其二…”張良看向寧晨,見陛下沒有阻止的意思,便繼續說道,“陛下恐怕也是不想讓王彥章留在長安,給某些人…私下接觸拉攏的機會吧?畢竟,如此猛將,又心思相對單純,若被有心人利用,也是麻煩。”
    嶽飛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末將愚鈍!陛下深謀遠慮!末將明白了!請陛下放心,末將定將這王彥章帶在身邊,好好‘打磨’,讓他成為一把隻忠於陛下、忠於大夏的利刃!絕不會讓宵小之徒染指!”
    寧晨滿意地點點頭:“嗯,那就這麽定了。你走時帶上他。”他重新拿起奏章,仿佛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張良見狀,又問道:“陛下,那文舉選拔出的幾位俊才,如李儒、海瑞等,陛下是否要親自召見訓勉一番?或者…另有安排?”
    寧晨頭也不抬,朱筆不停,聲音平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掌控感:“不必急。讓他們先在位置上做著。朕自有打算。”
    “子房,你派些得力可靠之人,盯著點。看看他們上任後,都做了些什麽,見了些什麽人,說了些什麽話。尤其是…留在長安的。”
    張良心中一凜,知道陛下這是要暗中考察,同時也是一種未雨綢繆的監視。他恭敬應道:“臣遵旨。”
    這時,寧晨批閱奏章的手頓了一下,仿佛隨口提起,語氣卻帶上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冷意:“哦,對了。昨天…張居正,去了玉藻宮。待了有…小半個時辰吧。”
    “什麽?!”嶽飛和張良同時失聲,臉色驟變!張居正深夜密會霍貴妃?這傳遞的信號再明顯不過了!
    兩人緊張地看向寧晨,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陛下雷霆震怒,立刻就要處置張居正,那朝堂必將再起滔天巨浪!
    然而,寧晨的反應卻出乎他們的意料。他隻是輕輕歎了口氣,那歎息中充滿了複雜難言的情緒,有失望,有無奈,更有一份沉重的追憶。
    他放下朱筆,揉了揉眉心,聲音帶著一絲疲憊:“算了…看在他哥哥的份上…朕…就當作不知道吧。”
    張良敏銳地捕捉到寧晨話中的關鍵,小心翼翼地問道:“陛下…那…張丞相他…?”
    他擔心陛下雖然暫時隱忍,但會不會秋後算賬,或者直接罷免張居正。
    寧晨抬眼看了看張良緊張的神色,擺了擺手,語氣恢複了平靜,甚至帶著一絲蕭索:“子房放心。蕭相臨終前的囑托,朕字字句句都記在心裏。張居正…是個能辦事、會辦事的人才。”
    “眼下朝中繁雜政務,離了他,一時還真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頂上去。他…他或許隻是…一時糊塗,被人拉下水了。隻要他沒做出什麽不可挽回的錯事,沒越過那條線…朕…不會動他。丞相的位置,還是他的。”
    聽到寧晨這番話,嶽飛和張良懸著的心才稍稍放下,長長舒了口氣。陛下終究還是顧念大局和蕭相的遺言,保持了最大的克製。
    “臣等告退。”兩人行禮,帶著複雜的心情退出了禦書房。
    午後陽光正好,王猛結束了給皇子們的授課,剛走出上書房,便被等候在廊下的霍小玉攔住了。
    “王太傅辛苦了。”霍小玉臉上掛著溫婉得體的笑容,親自遞上一杯溫熱的清茶,“天氣漸熱,太傅為教導皇子們費心勞力,喝杯茶潤潤喉吧。”
    王猛連忙躬身接過:“老臣惶恐,謝貴妃娘娘關懷。”他小口啜飲著茶水,態度恭敬卻帶著疏離。
    霍小玉引著王猛在花園涼亭中坐下,閑聊了幾句天氣和皇子們的學業進展。氣氛看似融洽,但霍小玉的心思顯然不在此處。
    她話鋒一轉,狀似隨意地感慨道:“太傅教導兩位皇子,本宮看在眼裏,感激不盡。”
    “遠兒沉穩,安兒銳意,都是陛下的好兒子,大夏的好皇子。”
    “太傅主張擇賢而立,實乃老成謀國之言,本宮…深以為然。隻是不知…在太傅心中,以我大夏如今內外局勢,究竟…何種賢能,方為最契合帝國未來所需?”
    她的話語看似請教,實則充滿了試探。眼神緊緊盯著王猛,想從他細微的表情中捕捉到明確的傾向。
    王猛放下茶杯,緩緩道:“貴妃娘娘過譽了。老臣身為太傅,教導皇子,乃分內之責。至於擇賢之論,老臣在陛下麵前已闡明心跡,此乃為江山社稷萬世基業計,非為某一位皇子。”
    他避開霍小玉直接的詢問,開始闡述他的理念:“太子殿下寧遠),性情仁厚寬和,心思縝密,若在承平之世,必是一位守成明君,可安養民力,富國強兵。”
    “但此刻值此多事之秋,帝國需要的,是一位銳意進取、雄才大略、能開疆拓土、威震四方的雄主!一位能承陛下未竟之誌,徹底掃平宇內,奠定萬世太平基業的君主!”
    “安殿下,天資穎悟,性情剛毅果決,於兵法韜略一道天賦卓絕,其銳氣與魄力,頗有陛下當年之風!若論開拓進取,掃平群雄,安殿下…或更契合當前帝國之所需。”
    “老臣所言擇賢,賢在何處?賢在契合時勢!契合帝國當前最迫切的需求!此乃老臣一片公心,天地可鑒。至於最終陛下如何抉擇,老臣…唯陛下之命是從。”
    霍小玉聽著王猛這一番長篇大論,心中既喜且憂。
    霍小玉不敢再繼續追問下去逼得太緊,能得到這番契合時勢的評價,並讓外人尤其是張良、嶽飛等人)認為王猛是站在自己這邊的,已經是很大的收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