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李儒
字數:3227 加入書籤
他轉過頭,目光清澈地看著寧安:“這江山,是父皇帶著無數將士浴血奮戰打下來的。將來由誰來坐,是父皇的決斷,也是天命。”
“大哥隻希望,無論結果如何,我們兄弟之間,都不要生出嫌隙。這皇家…親情本就難得,大哥不想因為那個位置,丟了這份骨肉之情。你明白嗎?”
寧安聽著大哥掏心窩子的話,看著他那雙和自己有幾分相似、卻更加沉靜包容的眼睛,心中的那點別扭和隔閡似乎消融了一些。
他低下頭,用靴子蹭著地上的石子,悶悶地說:“大哥…我…我沒想跟你爭什麽太子之位…”
“嗯?”寧遠有些意外地看著他。
寧安抬起頭,眼神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那是屬於少年人最純粹的向往:“那個位置…有什麽意思?整天坐在大殿裏,看著一堆老頭子吵架,批閱那些永遠看不完的奏章!悶也悶死了!”
他揮舞了一下拳頭,語氣變得興奮起來:“我想學武!想像楊再興將軍那樣,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想像許褚將軍那樣,護衛在父皇身邊,無人能敵!或者…或者像嶽飛元帥、韓信元帥那樣,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帶領千軍萬馬,開疆拓土,建立不世功勳!那才叫痛快!才是我寧安想過的日子!”
他的話語充滿了毫不掩飾的渴望和熱血,聽得寧遠微微一怔,隨即啞然失笑。原來自己這個弟弟,心思根本不在那金鑾殿上,而是向往著更廣闊的沙場!
“原來如此…”寧遠笑著搖搖頭,“安弟誌在疆場,是好事。我大夏以武立國,正需要你這樣的虎將。不過,習武帶兵,可不是光靠一腔熱血。要吃得苦,更要懂得用腦子。”
“你若有心,大哥找機會跟父皇說說,讓你去軍中曆練如何?跟在楊將軍或者許將軍身邊,從基層做起?”
“真的?!”寧安眼睛瞬間亮了,激動地抓住寧遠的手臂,“大哥!你…你肯幫我跟父皇說?太好了!隻要能讓我去打仗,讓我從小兵做起都行!”
看著弟弟發自內心的喜悅,寧遠心中也湧起一陣暖流。他用力點點頭:“嗯,大哥答應你。不過,這事急不得,也要看父皇的意思。你先安心讀書習武,把基礎打牢。機會,總會有的。”
“謝謝大哥!”寧安興奮地幾乎要跳起來,剛才那點尷尬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兄弟倆在涼亭裏又聊了一會兒軍中的趣事和武藝,氣氛變得融洽起來。然而,他們都清楚,這份短暫的兄弟溫情,在殘酷的奪嫡大局麵前,是何等的脆弱。
寧安那單純的願望,又豈能真正脫離他母親為他編織的網?
長安,新科狀元李儒府邸。
夜色深沉,書房內燭火搖曳。李儒坐在書案後,那張清瘦而帶著幾分陰鷙的臉上,眉頭緊鎖,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
他此刻的心情,如同這搖曳的燭火,飄忽不定,充滿了焦慮和算計。
新科狀元,翰林院修撰,文淵閣行走…何等清貴顯耀的起點!然而,一腳踏入這長安官場,他才真正體會到什麽叫步步驚心!
上任第一件事,按規矩去拜見了當朝丞相張居正。
在張府那間富麗堂皇卻又透著威嚴的書房裏,張居正態度溫和,言語間充滿了對“青年才俊”的欣賞和期許。
然而,那看似隨意的閑聊中,卻處處藏著機鋒!張居正幾次將話題引向朝局,引向兩位皇子,言語間對安王殿下的“銳意進取”不吝讚賞。
更隱晦地提及霍貴妃娘娘的“賢德”與對人才的“愛惜”…那拉攏之意,如同蛛網般悄然撒下,意圖將他網羅到霍貴妃的陣營中!
李儒是什麽人?寒門出身,曆經坎坷才爬到今天的位置,察言觀色、審時度勢的本能早已深入骨髓!
他豈會看不出其中的凶險?站隊霍貴妃?固然可能一步登天,但更可能萬劫不複!
太子名分早定,皇後穩居中宮,張良、嶽飛等老臣明顯支持太子!陛下雖然隱忍,但態度不明!此時貿然站隊,一旦押錯,便是粉身碎骨!
於是,麵對張居正的試探,李儒使出了渾身解數。他言辭謙卑,態度恭謹,對張居正的“教誨”感激涕零,對安王殿下的“英姿”表示敬仰,對霍貴妃的“賢德”更是讚不絕口…
然而,當張居正言語間流露出更明確的“招攬”之意時,他便開始含糊其辭,顧左右而言他,大談“為陛下盡忠”、“為社稷效力”之類的空話套話,始終不接那個關鍵的“站隊”橄欖枝。
一場拜見下來,他後背的衣衫都濕透了,感覺比連考三天殿試還要累。
然而,還沒等他喘口氣,更大的“驚喜”來了!張良張大人,竟然也派人來請他了!
李儒幾乎是懷著朝聖般的心情踏入張良那間古樸雅致、充滿書卷氣的府邸。麵對這位名滿天下的謀聖、太子殿下的堅定支持者,李儒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張良的態度比張居正更加超然,言語也更加溫和。
他勉勵李儒好好為官,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功名,多為百姓做實事。
然而,在看似隨意的談話中,張良也“不經意”地提到了朝局的“穩定”與“傳承”的重要性,提到了太子殿下“仁厚寬和”、“深肖陛下之風”。
更隱晦地提醒他,身為臣子,當“明辨是非”、“恪守本分”,勿要卷入不必要的紛爭,更要懂得“順應天命”、“擁戴正統”
這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張良是在告誡他,也是暗示他:太子之位已定,是鐵打的江山!識相的,就該知道站在哪一邊!
麵對張良那雙仿佛能洞悉人心的眼睛,李儒連玩虛與委蛇那一套的勇氣都沒有了!
他隻覺得一股寒氣從腳底板直衝頭頂!他慌忙離座,深深拜倒在地,聲音都帶著顫抖
“張…張大人教誨,下官…下官銘感五內!下官…下官寒門出身,蒙陛下天恩,得中狀元,已是幾世修來的福分!下官…下官隻知一心一意為陛下分憂,為社稷盡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