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收之桑榆
字數:3412 加入書籤
車子開到家,在金古城待了兩天的林珎剛從車上下來,一輛商務車也緊跟著在後麵停下,她不由多看了幾眼。
開車的傅師傅從駕駛座上下來,笑眯眯地同她打招呼:“林小姐,回來了啊。”
幾個穿著商務套裝,手上各自拿著文件的男男女女自商務車裏魚貫而下,見了林珎,恭敬但不局促地同她打招呼:“紀太太。”
林珎這才聯想到紀徐清說過這幾天他會在家辦公的事,這些人估計是找他匯報工作的員工,所以讓傅師傅統一接了過來,她對著幾張陌生的麵孔微微一笑,不冷不熱地回了一句:“你們好。”
等在門口的小莉率先迎上來接過餘良遞上的行李袋,趙雯雯則是引領著幾位員工來到了紀徐清的書房。
上樓的途中,小莉的表情管理沒做好,仿佛藏著什麽隱秘的歡喜,嘴角總是忍不住上揚。
和媽媽的關係破冰,林珎的心情本身就不錯,看到小莉憋笑的表情,不由打趣道:“這一期的大樂透你中獎了?”
相處時間一長,再加上這位紀太太十分接地氣,小莉免不了生出一種親近的好感,聽到對方這麽一問,臉上憋笑憋得更厲害了,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笑說道:“很快林小姐你就會知道了。”
說話間兩人已經來到了主臥門口,小莉率先一步打開臥室門,同時眼神已忍不住朝主臥的方向飄了過去。
不明所以的林珎走進主臥,就見兩米二的大床上被人用紅白兩色的玫瑰花瓣拚出了一個“sorry”,旁邊還有一個全紅玫瑰花瓣堆起來的愛心。
看得她一個愣怔,轉頭看向小莉問道:“你們幹的?”
小莉又恢複到了憋笑狀態,難掩眼中的欣喜,“是紀先生自己拚的。”
林珎不由蹙眉:“他的肩膀不是還傷著麽。”
小莉猛點頭,憋笑破功,指著陽台的方向笑說道:“所以外麵那個大的是我們拚的。”
花園被修建整齊的綠色草坪上,一個巨大的紅色愛心大咧咧地躺在中間,由一朵又一朵的紅色玫瑰花層層疊疊而成,大小幾乎占了四分之三的草坪,微風吹起幾瓣紅色的玫瑰花瓣,一顆紅心仿佛正在熊熊燃燒,任誰都能看出背後布置的人既張狂又直白的示愛。
幾縷微風吹過,即便是在陽台上,空氣中也能嗅到淡淡的玫瑰花香。
小莉笑得又鬼又八卦:“林小姐,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
林珎怔怔地看了片刻,神色莫辨地回了一句:“確實挺意外的。”
等收拾好行李包,抱著髒衣籃的小莉提醒林珎:“林小姐,今天是你和紀先生的結婚紀念日,紀先生訂了餐廳,6點出發,你練完琴以後記得換衣服哦。”
結婚紀念日?
在和媽媽講起往事的時候,林珎恍惚間有記起這麽一回事,但鑒於她在國外幾年從不和紀徐清過什麽紀念日,她也就沒把這個日子放在心上。
這個時候被小莉這麽一提醒,林珎細細一想,覺得很不可思議,自己跟紀徐清居然都已經結婚五年了!
他處心積慮步步為營,時而表現得像是一個最完美的情人一般體貼溫柔,轉頭又利用身上的傷來引誘她的憐愛;明明是照著白月光的模版找的她當替身,卻要強勢地讓她相信他心裏的人是她。
窗外絕妙的江景和桌上微微閃動的燭光無疑將同在背景裏的那張俊臉襯得愈發迷人,林珎為曾經自己的動心找到了一個最合理的理由,畢竟他長得是真的很好看,她一時為美色所惑也正常。隻不過美色是真的,那份給予她的溫柔卻是她張冠李戴的不清醒。
美好的唇形動了動,低沉的嗓音將林珎的思緒拉回了現實:“珎珎,在想什麽?”
林珎微頓,並沒有特別收斂自己聚焦在對麵這張臉上的目光,淡聲道:“在想紀總的sorry是什麽意思。”
紀徐清微微挑眉,嗓音裏含了笑意:“看來你對那個愛心沒什麽疑問。”
前菜還沒上,林珎已經被噎到了,從她主動去辦公室找他問他心中的白月光是誰開始到他受傷醒來後在病房裏對她說的一番話,再到擺在家裏的愛心,紀徐清一改之前的低調持重,一有機會就要做出一番動作讓她意識她這個紀太太有多麽貨真價實。似乎她的那一句“你為什麽心甘情願?”揭開了他身上的封印,率先釋放的就是他的熱情。
情感如此外顯的紀徐清讓林珎有些不太習慣,他越是想說服她相信,她越是覺得他過於沉浸在這場替身遊戲裏。
她變得越來越難配合,波瀾不驚地說道:“小孩子都知道那是什麽意思。”
“哦?”紀徐清笑了笑,微微勾起的唇角風流又迷人,“原來小孩子也知道愛心是我喜歡你的意思。”
林珎權當沒聽出他的一語雙關,避開他望過來的灼熱目光,端過手邊的氣泡水喝了一口。
正好此時服務員端來兩份餐前酒和前菜,餐廳經理緊隨其後,要給這對過結婚紀念日的夫婦做餐桌服務,三人乍然聽到這話,饒是再專業,也忍不住會心一笑。
瑩白的一雙耳朵已然泛紅,而它們的主人還在裝作若無其事的冷淡模樣,看得紀徐清愈發覺得有趣,他等經理介紹完前菜,撿過剛才的話題回答,因為心情不錯,所以他的語氣顯得不是那麽鄭重:“道歉是因為那一次害你為我擔心了一整晚。”
林珎沒有領情,微諷道:“我記得紀總說過不後悔這麽做。”
“自然。”紀徐清炙熱的眼神攝住她的臉,平靜的話語真摯又張狂:“珎珎,你盡可以考驗我對你的心意,但不要以為我是什麽好人。”
哄歸哄,他並不想靠美化自己的行徑獲得諒解。
喜歡隻在誘她請大家收藏:()隻在誘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