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八、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字數:7765 加入書籤
“報告,“問鄉”計劃二階段順利完成,前線指揮團隊和應急小組已經順利抵達,並且開始按照預案進行工作。”
隨著計劃進展匯總到燧人指揮中心,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老鄭還好吧?就他那把老骨頭,非要去當前線指揮,擋都擋不住。”丁參謀長快步走到前來匯報消息的秦野身旁。
“新的太空電梯,那麽快的速度,沒把他那身老骨頭給顛散嘍。”
“沒事,鄭將軍一切安好,他還專門發來了消息,說是放心,一切有他。”秦野笑著回答。
“這個老鄭啊,事情交給他我確實放心,可是他那把老骨頭我真的擔心啊。”
“這老小子,當年開戰鬥機就敢玩命,現在上了天更是攔不住了。”丁參謀長笑罵一句,眼底卻藏著深深的擔憂。
他轉向秦野,“地麵部隊的部署情況如何?”
“各戰區已進入最高戰備狀態,”秦野立刻調出戰略地圖,“長河工程三期新增的淨化閘口全部啟用,沿海防線新埋設了了三百個“螺旋”陣地。”
“此外,一線部隊已經完成了“愚公”全覆式外骨骼的換裝,戰鬥力猛增。”
“通知下去,加緊準備。”
“根據目前的推測結果,異族最多還有三個月的時間就要發動新的攻勢,之前一定要完成全部準備。”
“是。”
等到秦野轉身出門去,丁參謀長這才又將目光注視到另一個方向,那是歸墟基地所在的位置。
“該準備的我們都準備了,放心吧。”
“希望你那邊也能順利,雲樞。”
——
歸墟基地。
遺跡三層的特殊儀器已經被東國的研究人員從各個方麵研究了個透,可是基本沒有任何突破性的進展。
雖說那個設備一直處於充能狀態,可是即便是早已經停止了與藍星的聯絡,能量補充效率也並沒有明顯的提升。
就仿佛與藍星的連接一直處於聯通狀態一樣。
研究人員想盡了一切辦法,想要搞清楚這台設備的運轉原理和底層控製方法。
可是,即便是現在的歸墟基地有著大量的專家和各種設備,卻也沒有任何進展。
甚至可以說除了前麵誤打誤撞弄出來了與藍星的通訊連接方法以外,其它不比李雲樞他們上一次要強到哪裏去。
與藍星的傳送門還需要一年多的時間才能打開,持續時間也還是隻能維持六十分鍾。
這一切甚至讓基地的研究人員產生了極大的挫敗感和無力感,似乎隻要是有人發現了這台設備,它都會按照預先的設定進行運轉,他們的幹涉和控製都仿佛不存在一樣。
那台設備代表的科技水平實在是太高了,高到人類憑借現有的技術和認知根本無法理解的程度。
整個設備就仿佛是一個單一實體,沒有任何有構造的跡象,裏裏外外完全一樣,既看不出來什麽地方在運轉,也不知道運轉的原理。
隻有球體旁邊的一個六邊形界麵上,顯示著一個特殊的進度條。
而看到那個進度條的每一個人,都會在心底感受到這就是傳送門開啟的倒計時,以及,傳送門開啟的位置。
這一點,和李雲樞他們上一次一模一樣。
而在旁邊有一個小小的進度條,此時還是一個虛影。
每一個看到它的人也會自動明白,那就是傳送門的開啟標誌。
等它變得徹底凝實起來,也就代表著傳送門的開啟,同時也會進入最後的六十分鍾倒計時。
這些標誌怎麽出現的,怎麽去控製,根本沒有人知道。
由於不能將那台設備拆解開來,也不能破壞周圍的構造,歸墟基地的研究團隊實在是沒有辦法。
用基地研究主管昌院士的說法,那就是他們就仿佛一群原始人想要憑借手裏的石頭來搞懂麵前的納米芯片的構造,根本無從下手。
研究一直處於沒有任何進展的狀態,直到有一位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構想。
“既然當時的通訊係統是由於我們這些特殊的穿越者才得以激活的,那麽如果一位最為特殊的穿越者接觸到這個設備,會不會帶來一些更加特殊的變化?”
這個大膽而危險的設想,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入一顆石子,激起的漣漪迅速傳遍了歸墟基地,最後匯集在一起,沿著絕密通訊線路,直達燧人指揮中心。
“胡鬧!”
丁參謀長看到由歸墟基地昌院士親自簽發的《關於啟用特殊個體進行遺跡設備深度交互測試的申請報告》時,幾乎是拍案而起。
他額角青筋跳動,對著通訊屏那端的昌院士厲聲道:
“老昌,你也是老同誌了,怎麽能提出這種毫無安全保障的方案?!”
“雲樞是什麽人?他是我們東國戰略決策的核心之一,讓他去接觸那個我們完全無法理解、後果根本無法預測的設備?萬一出了事,誰負得起這個責任?”
通訊畫麵中的昌院士麵色憔悴,眼窩深陷,顯然已被研究困境折磨許久。
他苦澀地辯解:“老丁,我明白你的顧慮,但凡有一絲其他可能,我絕不會提出這個建議。”
“可是......我們已經窮盡了所有常規乃至非常規的手段。”
“那台設備,它根本就不是我們這個時代能理解的東西,它就是一塊鐵疙瘩,油鹽不進。”
他深吸一口氣,聲音帶著近乎絕望的疲憊:“我們就像圍著保險箱的螞蟻,明明知道裏麵可能有救命的鑰匙,卻連一條縫隙都找不到。”
“而李雲樞總指揮,他是目前唯一一個曾與這台設備產生過“非正常”交互的個體,他是我們唯一可能找到的“鑰匙孔”。”
“那也不行!”丁參謀長斬釘截鐵。
“鑰匙孔後麵可能是寶藏,更可能是足以吞噬一切的陷阱,我們不能拿雲樞去賭。”
幾乎在同一時間,中樞的專線通訊也接了進來:“昌院士,丁參謀長的意見就是我的意見。”
“李雲樞同誌的安全是第一位,這個方案,風險不可控,不予批準。”
“研究要繼續,但必須尋找其他途徑。”
指揮中心內的其他人也紛紛表態,一致反對。
在前線局勢日益緊張的當下,李雲樞作為頂尖的戰略家和經驗最為豐富的人,其智慧和經驗是不可或缺的,絕不能冒險。
然而,李雲樞本人卻有另外的想法。
他靜靜地聽完了昌院士的說明,然後走到通訊設備前麵。
“中樞,參謀長,各位同誌。”他開門見山,“我知道大家的擔憂,也明白我的職責。”
“但是,請允許我陳述我的理由。”
“第一,關於我的不可替代性。”
“是的,我是經曆了前一次與蟲族的戰爭,擁有與它們長期作戰的經驗。”
“但是,那是過去。”
“現在的蟲族無論是作戰方式還是規模,都與我那個時候天差地別,我的經驗現在不說完全不能適用,至少也要打個折扣。”
“現在,有九章歸納,有周髀一號推算,有成千上萬的戰士在負責作戰,他們已經掌握了所有作戰數據,我的直接指揮作用正在下降。”
他頓了頓,眼神掃過屏幕另一端每一位戰友凝重的麵孔。
“第二,關於風險。”
“我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台設備的未知與危險,但請大家想一想,我們現在的處境。”
““問鄉”計劃是我們打破僵局的希望,但它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我們能否借此破壞掉那種特殊力場,以及能否真的對那個主宰造成有效打擊。”
“萬一......我說萬一,“問鄉”受挫,或者那個主宰展現出的力量遠超預估呢?”
“由於無法確認這裏的位置,再加上周圍根本找不到適宜的星球和技術原因,原來的“望鄉”計劃被無限製擱置。”
“如今遺跡的研究又陷入了困境,導致徹底打開通道連通藍星的做法暫時無法執行。”
“如果“問鄉”計劃沒有達成目標,四號大陸的特殊力場無法破壞。”
“可以預見的就是,這裏的環境會越來越惡劣,幹旱會成為一個持久存在的問題。”
“更不用說我們的敵人還有什麽底牌,我們一無所知,如果它們發揮出遠超我們現在承受能力的力量怎麽辦?”
“難道我們又要像上一次那樣,戰鬥到最後一個人,然後再通過通道將孩子們送回去?”
“絕不!”
“我們需要後備計劃,需要更多的底牌。”
“而這台設備,這個可能與藍星相連的遺跡,就是我們手中最大,也可能是最後的一張未知牌。”
李雲樞的語氣加重,帶著一種決絕。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沒有人比我更適合這個任務。”
“我是特殊的“穿越者”,我的存在本身或許就是與這台設備溝通的密碼。”
“所有的人類中,我可能是與那台設備產生過最多糾纏的個體。”
“如果真的和昌院士他們的猜想一樣,我是最有可能的。”
“在如今這個特殊的關頭,它就是一種希望,是可能打開局麵的契機!”
“丁參謀長,您常說要敢於亮劍,現在,這把劍可能就藏在這台設備裏,而我是唯一可能把它拔出來的人。”
“中樞,東國可以沒有李雲樞,但不能失去任何一個可能贏得戰爭、確保文明延續的機會!”
指揮中心內一片寂靜。
丁參謀長緊抿著嘴唇,眼神複雜地看著一旁李雲樞堅定的麵容。
中樞沉默著,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顯然在進行著激烈的思想鬥爭。
李雲樞最後說道:“我自願參加這次測試,願意承擔一切後果,這不是衝動,而是基於當前戰略局勢做出的理性判斷,我們需要突破,請批準我的請求!”
在中樞被李雲樞的決心打動,同意了他的請求後,李雲樞第一時間就來到了歸墟基地。
現在是異族發動攻擊的空窗期,正是最好的時機。
再一次見到遺跡三層的設備,雖說周圍的一切都不太一樣了,李雲樞還是生出了些許的熟悉感。
他此時穿著一套特製的“愚公”輕量化外骨骼,這套外骨骼的四肢關鍵部位采用了開放式設計,裸露出手腕、腳踝等部位的皮膚,以確保他能與感應設備進行最直接的物理接觸。
頭上戴著一個布滿傳感器節點的銀色頭盔,麵罩是透明的,後方連接著數十根粗細不一的光纖和數據線,實時將他的腦波、生命體征、甚至微表情變化傳輸到四周的分析終端上。
以球形設備為中心,半徑五十米的範圍內,布滿了各種監測設備。
高精度的磁場探測器、引力波幹涉儀、量子態記錄儀、乃至專門為捕捉“不可視能量回路”而開發的相位掃描陣列,全部處於運行狀態。
頭頂上、牆壁上、甚至地板上臨時架設的平台上,超過三百個高清高速各種光譜的攝像頭從每一個可能的角度,死死鎖定著李雲樞和那台設備,不放過任何一絲一毫的變化。
在地麵上,原本不可視的能量回路被專門標記出來,是此次測試的重點關注對象。
昌院士站在主控台前,透過厚厚的防護玻璃,看著場內準備就緒的李雲樞。
他的聲音通過場內廣播響起,帶著一絲顫抖:“李總指揮,準備好了嗎?”
李雲樞點了點頭,麵罩下的目光沉靜而堅定:“開始吧,昌老。”
“第一階段,基礎物理接觸測試。”昌院士下令,“按照預定順序,依次接觸標記點A1至A7。”
李雲樞抬起未受外骨骼覆蓋的右手,精準地按在了地麵上第一個熒光標記點,冰涼的觸感傳來,與他記憶中別無二致。
他維持著接觸姿勢,感受著......什麽都沒有。
沒有能量流動的悸動,沒有信息湧入的衝擊,甚至連一絲溫度變化都沒有。
周圍的監測設備屏幕上,各項數據曲線平穩至極。
磁場無異常,引力波無擾動,量子態無坍縮,相位掃描儀上,那些被標記出的能量回路也沒有任何的變化。
“A1點,無反應。”記錄員的聲音響起。
“繼續,A2點。”
李雲樞移動到下一個點,再次按下,結果依舊。
A3,A4,A5一直到A7,七個預設的基礎接觸點,全部沒有任何反應,就仿佛他觸摸的隻是普通的地板。
“第一階段結束,無任何可觀測現象。”昌院士的聲音低沉了下去,但他很快調整情緒。
“啟動第二階段,頭盔感應耦合測試。”
“雲樞,集中精神,嚐試在腦海中回憶你穿越前最後的感覺,看看能不能與它建立連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