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春泥塚
字數:2265 加入書籤
春泥塚
殘燼新生
趙府焚毀後的第七日,青陽鎮下了一場綿長的春雨。人們發現廢墟中央生出一株幼嫩的香樟,樹根纏繞著半截焦黑的雷擊木,樹幹上卻嵌著那把雕龍刻刀。更奇的是,樹身天然形成兩道相擁的紋理,年輪中心還凝著顆紅豆大的木癭,日光下泛著琥珀色的光。
老廟祝拄著藤杖前來,顫巍巍捧起一抔混著灰燼的泥土灑在樹根:"燒不死的,終成靈根..."話音未落,那嫩枝上忽然綻出七片翡翠般的葉子,與陸明心口曾經生出的護心葉一模一樣。
木靈共生
穀雨過後,青陽鎮出現了諸多異象。
樵夫王五砍柴時斧刃崩了口,低頭卻發現傷著的杉樹斷麵滲著血絲;趙家舊仆夜間路過廢墟,聽見香樟樹下有男女說笑聲,提燈照去卻隻見樹影婆娑;最奇的是全縣木匠——但凡用心雕琢的作品,偶爾會自行調整紋路,仿佛有無形的手在引導刻刀。
新任縣令翻閱縣誌時,發現三百年前記載的山神祭祀圖中,神像麵容竟與陸明有七分相似。而圖中那株作為祭品的古樟,樹幹紋理恰似女子側影。
年輪記憶
中秋夜,賣燈籠的李老漢醉酒路過香樟樹,忽見樹下現出光影交織的奇景——
焦木殘片上浮動著細密年輪,每一圈都藏著記憶:陸明在燈下雕木時湘兒偷抿的笑意;紫藤架下兩雙手共同打磨花板的默契;火刑架上血肉與樹脂交融的瞬間......最後定格在暴雨中相擁的身影,他們腳下蔓延的年輪紋路裏,隱約可見未來百代的木匠仍在傳承那把雕龍刻刀。
李老漢驚醒時,懷裏多了個精巧的木芙蓉燈籠,燈罩上天然生著"百年同壽"的紋理。
靈木護鎮
崇禎十七年,流寇過境。當亂軍衝進青陽鎮時,所有門窗突然自行閉鎖,家家戶戶的木器發出龍吟般的嗡鳴。匪首舉刀劈向鎮口石碑,刀卻被瘋長的藤蔓絞成碎片。更駭人的是,他們攜帶的火把全部熄滅,火絨裏鑽出嫩綠的芽苗。
當夜,流寇們做了同一個夢——月下立著半人半樹的男子,左臂化作枝條纏著個綠裳女子。男子掌心浮現覆蓋全鎮的年輪圖,女子輕聲道:"此乃木德之地,動刀兵者..."
翌日清晨,匪營空無一人,隻留下滿地生根發芽的兵器。
人間遺刻
百年後,遊方詩人造訪青陽鎮。他在香樟樹下拾到塊木牌,上麵刻著:
"木紋藏春秋
刀痕記生死
若問吾歸處
年輪第三重"
老鎮長笑著指向樹幹:"數數看。"詩人湊近年輪細數,在第三圈紋路裏發現微雕的亭台樓閣,中有璧人執手對弈,案上擺著未完成的木芙蓉。
萬古長春
而今的青陽鎮,家家戶戶堂前供著"木工祖師"像——青年匠人左肩棲著木靈少女的奇特造像。每年三月初三,全鎮人會捧著自製木器來到古樟下祭拜。
最年長的木匠負責用當年新生的嫩枝雕刻"相思扣",掛在樹梢最高處。當夜風過時,滿鎮都聽得見環佩叮咚的聲響,像極了當年紫藤架下,綠裳女子發間木簪與刻刀相擊的清音。
而那塊嵌在樹心的雕龍刻刀,每逢朔月便會泛起微光。月光照見刀身上新浮現的兩行小字:
"木魂不滅
人間長春"
創作手記:
本章采用"百年跨度"的蒙太奇手法,通過零散但精準的民間記憶片段,展現主角超越生死的存在形態。刻意避開直接描寫靈體對話,轉而用木器異象、集體夢境等聊齋式筆法,維持誌怪文學的含蓄美感。所有伏筆七葉護心、木德之地、年輪記憶)在此章均得到詩性回收。
[全文終]
喜歡陰陽鬼嫁請大家收藏:()陰陽鬼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