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都把黛玉當成救命稻草
字數:3182 加入書籤
夜色闌珊,賈璉今夜無眠。
他在腦海中反複將前世所讀原書裏,對江南甄家的記憶重新翻找出來,將那些零散的細枝末節用各種維度重新進行排列組合。
此時有些後悔,前世看到江南甄家有個甄寶玉,便隻覺扯淡,但凡看到江南甄家的情節,一律隨意掃過,未曾多留意一眼。
幸好夜色寧靜,讓他能凝神聚息。曾經被忽略掉的原書細節,在腦海中的幽冥天地裏,一絲絲重新生發,聚攏在了一起。
其中最為深刻的,當屬他的奶娘趙嬤嬤所說過的話:“……還有如今現在江南的甄家,噯喲喲,好勢派!獨他家接駕四次,若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誰也不信的。別講銀子成了土泥,憑是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
原書裏王熙鳳原來是想顯擺他們王家富貴的,說她們家預備過一次接駕,到這兒卻被甄家比過去了。因為王家隻是「預備」接駕,結果皇帝沒去;反倒是人家甄家,接駕四次不說,而且皇帝是真真實實地去了!
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來,王家再怎麽「東海少了白玉床,龍王來請江南王」,可是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卻比人甄家差遠了。
盡管王家是有爵位的,是勳貴世家;而那甄家在原書裏應當是沒有爵位和世職的,隻是普通世宦之家。可是在皇帝們的心中,甄家卻是心腹近臣,王家倒是疏遠了。
王熙鳳不得不承認事實,隻是心下頗有些不服氣,說了聲,“……隻納罕,他們家怎麽就這麽富貴呢?”
王熙鳳言外之意,就憑甄家自己的家當,不可能拿的出這麽多的銀子來。
還是趙嬤嬤一語點破,“也不過是拿著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罷了!”
回想至此,賈璉心下便不由得一個翻湧:這甄家用於接駕四次、如流水一般花出去的銀子,就是從江南鹽務這邊貪墨來的?
而這些鹽務上的銀子,原本應當收歸國庫,或者納入皇帝內帑,所以這算是「皇帝家的銀子」!
若果真如此,那麽甄家後來被抄家,便也一切都說得通了!
隻是甄家的官職又不是鹽務上的,那他們又是如何能碰到鹽稅銀子?
賈璉用力回想,甄家的官職乃是「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這個官職從名稱上來說有些難明其妙。唯獨有個「體仁」二字,倒是能跟現實中的「體仁閣」對上。明清時代有「殿閣大學士」,共掌過去的宰相之權。而這些殿閣大學士當中,便有個「體仁閣大學士」,正一品銜!清代劉墉、曾國藩等都曾經加過此銜!
不過因為甄家既然常駐江南,而體仁閣大學士理應留在京中,輔佐天子左右,所以甄家這個「體仁院總裁」應該不是體仁閣大學士。
那或許就應該單純從字麵來理解:“體仁”二字,應該是皇帝想體察民情的意思。那麽這個「體仁院」便應該是皇帝派駐江南的一個監督官員、體察民情的機構。
再結合大清的曆史,因為皇家是滿人,江南又曾經發生過多次屠城,於是江南漢人,尤其文人士子多年不肯歸心。據說真正的才子都不屑於參加科舉、入朝為官。
曆代皇帝為此都頗費憂慮。便連幾代皇帝下江南,一部分用意也是展現朝廷誠意,招攬人才,吸引江南漢人士子歸心朝廷。
於是皇帝們也在江南暗派官員做這件事,一旦延攬人才成功,皇帝甚至可以為之開設恩科。
體仁閣在康熙年間,曾經在此舉行過博學鴻詞科考試,詔內外大臣舉薦博學之士在體仁閣試詩比賦,招攬名士賢才。
而「博學鴻儒科」,正是康熙皇帝為了拉攏漢族讀書士子,展示自己的明君風範,體現尊重理學和儒家知識分子的形象而設!
想到此處,賈璉心下豁然開朗!
——所謂「江南體仁院」,便是皇帝欽派,特設江南,用以延攬江南士子的機構!但凡被體仁院選中舉薦給朝廷的,朝廷或者會直接賞給官職,或者給參加博學鴻儒科的機會!
怪不得一個「體仁院總裁」的官職前麵,還要堂皇掛上「欽差」的字樣!
因為對於朝廷,對於皇帝來說,江南的人才跟江南的鹽稅一樣,都是朝廷的根本所在!
賈璉興奮地坐起,既然江南甄家的官職是這個,那就也不難猜到他們家掙錢的法門了——那必定是以職權謀私,賣官鬻爵!
試想啊,一個家族有了錢之後,最想要的是什麽?——必定是想要權力,想當官,至少也讓自家的子弟得到登科的機會。而江南鹽商們最不缺的就是銀子,他們自然不遺餘力巴結甄家,隻求買官!
雖說朝廷有更合理合法的「捐官」途徑,但是捐官也有門檻,捐官的人必須得有監生的身份。而監生身份,或者是自己考中的,或者是勳貴世家子弟有朝廷給的「世蔭」資格,而江南鹽商們自然並沒有這樣的入場券,便隻能走甄家這樣的門路了。
可是賣官鬻爵這事兒,總歸是紙裏包不住火,遲早會被皇帝清算。
至於皇帝現在為何還沒清算,自然是因為皇帝上頭還有太上皇,太上皇上頭還有老太妃的緣故。
皇帝的後宮是妃子,太上皇的後宮是太妃,而「老太妃」又多了一個「老」字,可見輩分比太上皇還要大。從老太妃在宮中的地位可見,這位老太妃極有可能是撫養過太上皇,或者是當今皇帝,於是皇帝才會啞忍至今。
賈璉又極力回想,若他沒記錯的話,原書裏的確是老太妃一薨逝,江南甄家便被抄家!
甄家既然數代都是天子心腹,又如何連這一點敏銳度都沒有呢?想必他們自己也是預感到了不久就將到來的滅頂之災,於是此時費盡心機在謀求自保。
以林如海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於是甄家求娶黛玉,想與林如海做親,意圖便是在此吧!
喜歡穿成賈璉:我要這紅樓,萬豔同歡請大家收藏:()穿成賈璉:我要這紅樓,萬豔同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