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神仙”隊友唐玄宗

字數:6206   加入書籤

A+A-


    他對封常清與高仙芝的退守策略感到不滿,認為這是對大唐的侮辱。於是,他憤然下令:“此二人私自退守避戰,當斬!”
    隨即,他派遣太監邊令誠快馬趕赴潼關,將封常清與高仙芝斬首。玄宗李隆基在對待自己人的問題上,確實毫不手軟。他的這一舉動,無疑加劇了安史之亂的蔓延,也為盛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若按照封常清與高仙芝的策略行事,
    安祿山未必能夠攻破潼關,
    甚至還可能在大唐其他精銳的支援下被剿滅。
    奈何,就在這關鍵的時刻,李隆基這老家夥又出手了!
    他依舊還是看不起安祿山,
    認為他不就是一個小小的節度使嗎?
    麵對這種小癟三兒,
    封常清和高仙芝怎麽可以失守洛陽,還跑到潼關龜縮起來避戰?
    這豈不是公然侮辱我大唐的威嚴,挑戰我李隆基的底線?”
    “盛怒之下,李隆基派太監邊令誠,快馬加鞭直奔潼關。
    邊令誠則帶去了李隆基的旨意:
    ‘封常清與高仙芝擅自退守、規避戰鬥,罪無可赦,立即斬首!’”
    “嘩!!!”
    看到唐玄宗竟然自毀長城,各朝各代無數人為之嘩然!
    崇禎帝朱由檢微張著嘴,好半天才輕聲說道:
    “不愧是排名在我之上的昏君……這做的比我過分的多吧?”
    漢武帝劉徹不禁感慨道:
    “這敵人還沒怎麽打著呢,竟然就先自斷雙臂……李隆基,你真牛皮!”
    隋文帝楊堅搖了搖頭,歎息道:
    “僅憑一時憤怒便斬殺了兩員大將,
    這豈不是自斷臂膀、自毀長城嗎?
    李隆基此舉,實在有些過於愚蠢。”
    明太祖朱元璋麵無表情的說道:“曆史上咱也少了許多大將,可那都是在天下太平以後才殺的……”
    “我大唐怎麽就攤上這麽一個豬隊友?真是天亡我大唐啊!”
    李世民伸手按住了自己的額頭,他感覺自己的腦殼疼得實在不行了。
    “在失去高仙芝和封常清兩員大將之後,
    唐玄宗李隆基又任命另一位大將哥舒翰,統領潼關軍隊以抵禦叛軍。
    哥舒翰依舊選擇堅守不出,並成功地將叛軍阻擋在潼關之外。
    然而,楊國忠卻進讒言,令李隆基迫使哥舒翰出關迎戰。
    哥舒翰不得已出關作戰,
    結果卻戰敗身亡,導致潼關失守。”
    “潼關失守後,李隆基便不得不倉皇出逃,成了喪家之犬。
    到馬嵬坡時,隨行將士突然嘩變。
    他們處決了大奸臣楊國忠,並迫使李隆基下令縊死楊貴妃。
    最後,唐玄宗李隆基逃至成都,
    這場曾經輝煌的傳奇盛世,最終以悲劇告終。”
    看到這兒,百姓們忍不住開始紛紛議論起來,
    “真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啊!”
    “我就不明白了,這唐玄宗為什麽就不能信任自己的將軍呢?”
    “唐玄宗老了,已經跟不上時代了,可他卻依舊還認為自己才是最厲害的那個人……”
    “想想真是替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三位大將感到不值啊!”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一君無能禍國殃民啊!”
    “……”
    最後,蘇治總結道:
    “上榜理由: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雖曾勵精圖治,開創開元盛世,但晚年卻沉溺於享樂,對朝政日益懈怠。
    他寵愛楊貴妃,任用奸臣,導致朝政腐敗,忠良受害。
    同時,他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大興土木,加重百姓負擔,引發社會動蕩。
    更為嚴重的是,
    唐玄宗對邊疆地區的防禦力量進行大幅削弱,
    導致國家軍備對外部威脅缺乏有效應對。
    安史之亂爆發後,他倉皇逃命,致使大唐王朝陷入長達數年的戰亂之中,國家元氣大傷。
    他晚年的種種行為和決策,
    不僅對大唐王朝的繁榮穩定造成了巨大破壞,
    也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曆史教訓。
    最後,同樣送一首詩給唐玄宗:
    開元盛世古來稀,天寶繁華轉眼非。
    翠華搖搖行複止,西出都門百餘裏。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君王掩麵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曆史十大昏庸皇帝第八位:唐玄宗李隆基,盤點完畢!】
    李隆基的世界裏。
    看完蘇治對唐玄宗李隆基的盤點之後,
    當朝宰相姚崇,以及一幹大臣,全都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之中。
    視頻裏,蘇治說大唐盛世將毀於李隆基及一群奸臣之手……
    既然大唐終歸都要亡在李隆基手上,
    那現在的自己即便再努力,再嘔心瀝血,又有何用?
    此刻的他們,
    心如刀絞,痛不欲生!
    不過這些悲觀的情緒隻是短暫的。
    尤其是在唐玄宗李隆基下令緝拿關押李林甫、楊國忠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大臣們對李隆基的信心,又回來了。
    張說、姚崇、宋璟這些人就不說了,他們本來就早已名滿天下。
    而那視頻裏提到過的,尚未完全顯露頭角的人,如:
    未來宰相張九齡,
    以及被譽為帝國雙璧的封常清、高仙芝,
    還有被逼迫出戰,力戰而亡的哥舒翰等人,一時間開始聲名鵲起!
    這幾位仁兄,注定要飛黃騰達了!
    此時,唐玄宗李隆基已經恢複了冷靜。
    對他而言,
    無論曆史或將來如何糟糕,
    至少他現在,仍然是一位英明果決的帝王!
    他走向前,對所有的文武大臣們說道:
    “蘇治不是說了嗎?朕少活二十歲,就是堪比太宗的千古一帝!”
    “既如此,朕定將堅守初心,死守最後二十年的底線,確保大唐持續繁榮昌盛!”
    “朕請諸位在此做個見證!”
    “朕必當不忘初心,勵精圖治,確保大唐江山永固,萬世傳承!!!!”
    李隆基敢這麽說,自然是有他自己的底氣的。
    李隆基年輕時候確實非常厲害,他幾乎是憑一己之力,奪回了大唐正統!
    出生於垂拱元年八月的李隆基,是相王李旦的第三子。
    當時李旦,已經被武則天推上皇帝的位置,成為了她手中的傀儡。
    在李隆基六歲時,
    武則天篡唐建周,李旦被降為相王,並受到嚴密監視。
    唐隆元年七月二十一日,
    也就是唐中宗李顯駕崩後的第十八天,
    李隆基精心策劃後,
    帶人通過禁苑進入皇宮大內發動政變。
    最終,
    他成功誅殺了韋皇後、安樂公主,
    以及“後黨”集團的全部核心人物,
    史稱“唐隆政變”。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政變過程中,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毫不知情。
    因為李隆基深知父親淡泊名利,因此選擇了獨自承擔重任。
    “唐隆政變”成功後,李旦複位稱帝。
    李隆基因立下了定策之功,所以盡管是庶子身份,但也毫無爭議地被冊立為皇太子。
    兩年後,唐睿宗李旦禪位於李隆基,唐朝自此進入了開元時代。
    大臣們聽到李隆基的話後,無不為之動容。
    他們紛紛下跪,齊聲高呼:
    “陛下英明,大唐萬歲!”
    “陛下英明,大唐萬歲!!”
    聲音回蕩在宮殿之中,震撼人心。
    李隆基看著這群忠誠的大臣,心中再次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他抬起頭,看向天空中的光幕,心中湧起了一股豪情!
    “既已知曉過失,那朕便‘痛改前非’!”
    “隻要朕做到親賢臣、遠小人,君臣一心,大唐的未來就不會再斷送於朕的手中!”
    “大唐帝國,國祚萬年!!!”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