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孝莊初登舞台

字數:5777   加入書籤

A+A-


    “1636年,皇太極稱帝,
    將國號由後金改為清,並改元崇德。
    在後宮的安排上,他采用了‘五宮製’。
    皇後哲哲穩居中宮清寧宮,享受著無上的尊榮。
    而極其受寵的海蘭珠則被封為宸妃,掌管東宮關睢宮。
    相較之下,布木布泰的處境略顯尷尬,
    她被封為莊妃,位居五宮之末的次西宮永福宮。
    次東宮、西宮的兩位妃子都比她來得晚,
    且都沒有生育還嫁過人,反而卻都淩駕在她之上。
    顯然,如果不是看在皇後哲哲、姐姐海蘭珠和科爾沁草原的麵子上,她或許連五宮主位都入不了了。”
    康熙帝看的義憤填膺,忍不住回頭望了一眼自己的祖母。
    而孝莊本人卻依舊雲淡風輕,
    臉上甚至還掛著一絲淡淡的笑容,似乎在緬懷著故人。
    她的平靜與周圍的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讓康熙帝愈發感到敬佩,“大清國母,實至名歸!”
    “皇太極稱帝第二年,即崇德二年,海蘭珠懷孕了。
    皇太極聞訊後欣喜若狂。
    盡管他已兒女成群,但對於這位心愛女子腹中的孩子,他寄予了特別的期望和關愛。
    在海蘭珠懷孕期間,皇太極勢必會寵幸其他妃子。
    而海蘭珠的懷孕並不一定能順利誕下皇子,若在此期間有其他妃子懷孕,很可能會分散皇太極對她的寵愛。
    於是,出於維護家族利益的考慮,
    海蘭珠與皇後哲哲聯手,將布木布泰送到了皇太極身邊,
    以期通過她的得寵,來進一步鞏固科爾沁部在後宮的影響力,
    從而確保海蘭珠和未來皇子的地位穩固無虞。”
    “在許多文藝作品中,
    海蘭珠與孝莊被描繪成,因為爭寵而反目成仇的一對姐妹。
    但真實的曆史並不是這樣的。
    在大清的後宮裏,孝莊、海蘭珠與哲哲構成了一個緊密的利益集團.
    從根本上說,
    她們的婚姻都服務於一個共同的政治目標,
    與個人的愛情無關。
    隻是在這其中,海蘭珠更為幸運,
    贏得了皇太極的愛情。”
    “而這一次,孝莊終於得到了上天的垂青。
    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七月,
    海蘭珠誕下了皇八子。
    次年二月,孝莊也喜得皇九子‘福臨’。
    對於皇八子的降生,皇太極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重視。
    他不僅為此大赦天下,舉辦盛大的慶典,
    甚至在孩子尚未命名時,
    就急於召集博學之士商議,
    並公然表示要立這個尚未命名的孩子為皇太子。
    這樣的舉動,無疑在朝野上下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然而命運弄人,
    讓皇太極寄於極大期望的八皇子,竟然在出生沒幾個月後即因病夭折。
    就在皇八子去世兩天之後,皇九子福臨降生。
    處於極度悲傷之中的皇太極給這個孩子起名叫‘福臨’,
    寓意災難過後大福降臨。”
    “幼子夭折,讓海蘭珠深受打擊,在皇八子離世僅三年後,她也隨之香消玉殞。
    當時皇太極正在攻打錦州城,
    在接到海蘭珠病危的急報後,
    他毅然撇下戰事不分晝夜地急馳回盛京,
    卻終未能見到海蘭珠的最後一麵。
    麵對逝去的愛人,這個鐵血一生的男人當眾放聲痛哭。
    為了悼念海蘭珠,皇太極舉行了隆重的國喪儀式。
    在這段期間,因為對喪期禮儀的不夠恭敬,他甚至嚴懲了兩位親王,可見他對海蘭珠的感情之深。
    “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
    在海蘭珠死去兩年之後,
    皇太極也帶著對這位深愛女子的無盡懷念,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同為妻子的孝莊隻能站在一邊,旁觀自己的丈夫和姐姐的愛情。
    好在這個男人給她留下了一個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兒子。
    由於皇太極並未明確指定繼承人,
    也可能是這份遺囑已經被毀,
    清朝統治層圍繞皇位,展開了激烈爭奪。
    布木布泰的身體裏,流淌著成吉思汗的血液。
    她有著勇敢、剛毅的性格,
    也擁有不凡的智慧和政治才華。
    現在,她終於有機會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中大展鴻圖了。
    在未來的歲月裏,
    她將在滿族宮廷的鬥爭漩渦和對外戰爭的洶湧潮流中,奮鬥一生,庇護大清王朝。”
    “回到重點。
    皇太極死後,有能力競爭皇位的,主要是三個人:
    其一、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
    其二、皇太極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
    最後,便是孝莊的兒子,福臨。
    豪格和多爾袞這兩位親王,可都是擁有獨立勢力的親王。
    豪格作為皇太極唯一的封王之子,
    統領著八旗中的正黃與鑲黃兩旗,手握半數八旗的兵力,備受眾人擁戴。
    而多爾袞,則戰績斐然,名震四海,
    掌有正白與鑲白兩旗的兵馬大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更得數位親王的效忠,威名遠揚。
    再看福臨,他不過是個稚氣未脫的六歲孩童,沒有任何沒有任何權勢。
    但他是孝莊的兒子,
    她有足夠的智謀為福臨爭奪皇位。”
    “以當時的局勢來看,女真入主中原已是顯而易見的趨勢。
    而豪格和多爾袞,他倆無論誰登基,
    都免不了引發一場大內戰,
    勢必影響入主中原的步伐,這顯然是他倆都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所以,豪格和多爾袞都沒有輕啟戰端。
    這種局勢對第三者福臨,反而是絕好的機會。
    不過機會,也需要實力派的支持。
    因此,孝莊審時度勢,權衡利弊,決定爭取多爾袞。”
    “孝莊對多爾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按照正史、野史的暗示,她甚至不惜委身多爾袞。
    不過孝莊是否真的下嫁多爾袞,至今仍然是個謎。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她成功地贏得了多爾袞的支持。
    多爾袞這位權勢滔天的親王,最終選擇了站在福臨這一邊,並堅決擁護他登上了皇位。”
    “福臨即位後,是為順治帝。
    而年僅三十一歲的莊妃也晉升為皇太後,史稱孝莊皇太後。
    在這一係列的政權更迭中,
    莊憑借她的智謀與決斷,兵不血刃地奪取了帝位,巧妙地收獲了最終的勝利。”
    “順治稱帝時,關內正是一片混亂。
    彼時,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的統治走到了盡頭。
    消息傳到清廷,
    孝莊皇太後當機立斷,決定調動全國兵馬,大舉入關!
    多爾袞被委以重任,擔任前鋒軍的統帥。
    不久之後,
    李自成在清軍的鐵蹄下敗下陣來,
    他在北京城內瘋狂掠奪一番後,便匆匆逃離。
    清廷遷都北京,入主中原已成定局。”
    說到這兒,蘇治忍不住歎息一聲,道:
    “可憐大明王朝沒有被異族攻破邊疆,反倒被自己同胞刺穿了心髒。
    偌大的疆土,最終拱手送給了女真人。
    可悲,可歎!”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