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還是劉娥技高一籌

字數:6278   加入書籤

A+A-


    “馮拯確實很擅長寫文章,
    但要是讓他用文章來退敵,他恐怕還沒那個能力。
    既然沒這個本事,那就低調點吧。
    障礙掃除,
    高瓊於是便立即下令,
    令衛士將真宗的車駕轉向北城行進。”
    “當宋真宗的黃龍旗出現在澶州北城樓上時,
    城下的北宋將士與百姓們,
    瞬間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士氣瞬間拉滿,
    仿佛每個人都獲得了最頂級的buff加持。
    其實宋真宗到達澶州北城後,就把指揮作戰的重任交給了寇凖。
    他隻是象征性的巡視了一番,然後便匆匆返回了南城的行宮。
    但他本身的定位就是一個吉祥物、工具人而已,
    所以當他完成露麵的工作後,他還在不在城北,其實影響已經不大。
    隻要皇帝不逃跑,
    他的精神力量,就能夠持續鼓舞將士們的士氣。”
    “不過宋真宗對寇凖能否成功應對契丹人的進攻,
    心中並無十足把握,
    於是他多次派人暗中去觀察寇凖的動態。
    探子回報,
    說寇凖這兄弟正在與知製誥楊億於城樓上對弈品酒,
    神態十分鎮定,看起來成竹在胸。
    而寇凖的鎮定自若與成竹在胸,
    也確實感染了宋真宗,使真宗逐漸放下了心中的恐慌。
    最後,真宗終於勉強留了下來,並靜觀戰局的進一步發展。”
    “自從契丹大軍南下,攻入中原腹地後,
    宋朝各地的百姓和軍民,都展現出了頑強的抵抗意誌。
    反而是朝堂之上,到處充斥著逃跑、避戰的聲音。
    老百姓和普通士卒,
    要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們,有血性、有骨氣的多。”
    蘇治一番話,把宋朝一幹大臣得罪了個精光。
    雖然不是每個大臣都是軟腳蝦,但至少這群人占了大多數。
    這群人也隻是敢怒不敢言,因為現實就是如此。
    “與此同時,
    遼軍雖然號稱擁有二十萬大軍,
    但他們深入敵境,戰線拉得過長,糧草供應變得愈發困難。
    這場戰爭的勝負,依然懸於一線之間。”
    “進入十月後,
    契丹軍隊在戰場上的形勢急轉直下,接連遭受重創。
    尤其是當真宗親臨北城時,
    遼軍先鋒蕭撻覽,便在澶州城下被宋將李繼隆的部將張環,以床子弩射殺,極大地動搖了契丹軍心。
    戰場上形勢越來越不利,
    遼國的蕭太後和大丞相開始意識到,
    繼續戰鬥,可能無法獲得更多利益。
    於是,他們決定轉變策略,
    向北宋統皇帝提出了‘議和’的建議,
    企圖從談判桌上,
    獲取在戰場上難以奪取的好處。
    而宋真宗本就對抗敵沒有太堅定的決心,
    契丹人提出的‘議和’,
    這下子正好迎合了他的心意。”
    劉邦眉頭緊鎖,說道:“這大宋皇帝跟晚清可謂如出一轍。明明自己打贏了,卻不想著去把對手吃了,反而選擇認慫議和??”
    楊廣也露出匪夷所思的神情,接口道:“趁勝追擊,痛打落水狗不是更好嗎?為何要選擇議和這種養虎為患的方式?”
    朱由檢一臉嘲諷地搖了搖頭:“這就是大宋皇帝的作風,你永遠可以相信他們在麵對外敵時的軟弱和妥協!”
    蘇治:“氣人嗎?
    別急,
    後麵還有更氣人的!”
    觀眾:“……”
    “契丹提出的議和條件,
    是要宋朝‘歸還’被後周世宗柴榮北伐時,奪取的‘關南之地’。
    而宋朝方麵則表明,
    隻要遼軍撤退,
    願意每年支付一定數量的銀絹作為補償,
    但堅決不答應領土的割讓。
    兩軍在對峙狀態下展開了談判,
    最終還是按照宋朝的條件達成了初步協議,剩下的問題就是每年給遼銀絹的數量。”
    “在此整個過程中,寇凖是堅決反對議和的。
    他始終主張應該乘勝追擊,收複失地。
    而且在此期間,
    主戰派的將領楊之,已經成功奪取了幽燕數州。
    但由於宋真宗更傾向於議和,妥協派的聲音逐漸占據了上風。
    他們開始對寇凖進行攻訐,
    指責他擁兵自重,甚至有圖謀不軌之嫌。
    在這些詆毀之聲下,
    寇凖隻能無奈放棄了主戰立場,
    這也進一步助長了妥協派的氣焰。
    最終,在妥協派的策劃下,
    同年十二月,
    宋遼雙方正式簽訂了和約,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臥槽!!”
    “真特麽服了這幫軟蛋了!”
    “當軟骨頭還能當得如此高調,除了清朝,也就是宋朝了吧?”
    “隻是可惜了那些浴血奮戰、舍身保國的士兵和百姓們。
    他們的付出,最終換來的卻是一紙充滿屈辱的條約。”
    “對不起,我宋朝又讓大家看笑話了。”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視頻繼續播放,
    “經過這一戰過後,
    寇凖因抗敵功勳卓著,
    獲得了諸多封賞,
    並更加得到宋真宗的器重。
    然而大家應該也都知道,
    在宋朝時期,
    但凡有功而且是對外有功之人,往往易招嫉妒,尤其易受文官群體的排擠。
    加上寇凖性格執著,
    平日裏總是言辭直率,
    因此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一些人。”
    “景德三年1006年),
    在澶淵之盟簽訂僅一年多時間,
    寇凖便被罷免了宰相職務,並調任陝州做知州。
    此後的十幾年裏,他一直在外地任職。
    而留在朝中的王欽若等人,則逐漸掌握了朝堂大權。
    又因他們善於逢迎、阿諛奉承,
    因此深受宋真宗的寵愛。
    如果寇凖能安心在外地任職,不再回京,他的晚年或許能過得較為安穩。
    畢竟是做了多年宰相的人,
    在朝中也算根深蒂固,
    要想徹底扳倒他並不容易。
    然而,天禧三年1019年),
    寇凖再次被召回京城擔任丞相,
    這一次的回歸,卻給他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寇凖之所以能夠重返朝中並擔任宰相,
    實際上是因為當時掌權的王欽若和丁謂,
    在聲望和資曆上均顯不足,
    難以直接晉升為宰輔。
    因此,他們決定先將寇凖請回朝中,
    並利用寇凖的聲望,來為自己辦事。
    奈何寇凖回京以後,
    根本不吃他們那一套,
    不願與其同流合汙,
    從而引發了他們的強烈不滿和憤恨。”
    “而此時的朝堂,
    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與當年寇凖離開之前,已經截然不同了。
    宋真宗如今身患疾病,將朝政大權交予了皇後劉氏來執掌。
    劉皇後是個類似武則天的人物,將權力牢牢握在了手中。
    王欽若和丁謂等人,也都是支持劉皇後掌權的人。
    而寇凖在回京後,
    則明確表態支持太子掌權,
    這使得他不可避免地,
    卷入了一場激烈且充滿危險的政治鬥爭之中。“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