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低情商:忍者神龜,高情商:能屈能伸
字數:5901 加入書籤
“經過在翰林院兩年的深入學習和觀察,
張居正的見識與才華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並順利晉升為翰林院編修。
盡管這依舊是個芝麻小官,但它卻為張居正提供了更多參與政事的寶貴機會。
而這一年,
張居正上《論時政疏》提出對時局提出看法,
並指出了朝政存在的五大弊病,
同時係統地闡述了自己的政治改革主張。
和當年王安石一樣,
張居正的這些針砭時弊的言論,
未引起嘉靖皇帝和權臣嚴嵩的足夠重視。
不久後,
庚戌之變爆發,俺答軍隊直逼北京城下。
這一仗讓張居正徹底認清了朝政,也徹底認清了嚴嵩的麵目,
至此,他對嚴嵩失去期望,開始親近時任禮部尚書的徐階。
但在隨後的楊繼盛案中,徐階明哲保身、沉默不言的態度,令張居正感到極度失望。
他對時局的憤懣和失望鬱積在胸,
於是在嘉靖三十三年1553年),
張居正選擇了告病返鄉。”
“雖然遠離了京城的政治漩渦,
但張居正並未忘記對政局敗壞的深深憂慮。
北邊俺答的持續侵擾,
南邊倭寇的瘋狂搶掠,
基層官員的普遍貪汙,
以及民眾怨恨的不斷加深……
凡此種種,
如何能讓一個胸懷抱負,誌存高遠之士真正靜下心來生活呢?”
“張居正堅信:非得磊落奇偉之士,大破常格,掃除廓清,不足以彌天下之大患。
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條,大明將會是死路一條!
倘若世間無此‘磊落奇偉’之士,
那便由我張居正來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蘇治解說到這兒時,視頻畫麵裏出現了張居正的身影。
背景音樂在此刻,也由悠揚變得激蕩起來。
視頻裏的張居正,動作堅定的鎖上了自己的小院門,
隨後緩緩地轉過身去,
留給了觀眾一個決絕的背影。
那背影,在風雨之中,顯得如此渺小。
可在觀眾心裏,
那背影卻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如此的傲骨嶙峋!
看到這裏,
朱元璋和朱棣,忍不住同時讚了一句:
“好風骨!”
“願我大明從此後,多出幾個這樣的人物!”
劉邦、劉徹和劉秀看到這兒,頓時也忍不住齊齊喝了一聲:“彩!”
呂雉更是直接讚揚道:“此人無愧為大明柱石!我大漢,可有與此相媲美之人?!”
她這話看似是反問,其實是一種激將計。
要知道,漢初三傑放在曆史上,個個都是最頂尖的人物。
張居正雖然牛皮,但跟他們三個比起來,還是稍遜一籌。
文人之間從不缺乏競爭。
果然,
聽了呂雉的話後,
蕭何、張良、陳平等人,心頭齊齊一凜,恨不得現在就把自己平生所學全都施展一遍!
眼見呂雉一句話,就讓整個朝堂的文官都跟打了雞血一樣,
劉邦忍不住再次在眾人看不見的角度,
給呂雉偷偷豎了一根大拇指。
呂雉嘴角一翹,沒有說話,繼續抬頭去看視頻直播了。
“在野三年,
讓張居正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明王朝的種種弊端,
他深知,大明正在滑向滅亡的深淵!
他坐不住了,
他必須做些什麽來改變這一切!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張居正重返政壇。
但那時嘉靖皇帝依舊沉迷於道教修壇煉丹,朝政被嚴嵩父子把持。
朝廷上下唯嚴嵩馬首是瞻,
以致‘凡有陳豈,雲集其門,先得其意而後聞於陛下,中外之臣不畏陛下,惟知畏嵩也’。
隻要皇帝不發話,朝廷就是嚴嵩說了算。
麵對這樣的現實,徐階卻依然選擇韜光養晦以自保其身。
張居正發現自己依然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
於是他再次選擇韜光養晦,回到家鄉。
直到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他才再次北上複官,繼續在翰林院任職。”
“張居正再次回京後,
時局依舊有絲毫改變,
但他自己,卻產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
幾年的官場生涯以及恩師徐階的熏陶,
使張居正學會了內抱不群、外欲渾跡,其政治謀略開始逐漸顯現。
因與徐階走得近,
所以許多人將張居正視為徐黨,
但同時,他又與嚴嵩父子的關係,也保持得相當融洽。
即使在嚴、徐兩派關係緊張到劍拔弩張的地步,
嚴嵩也從未將他視為過敵人。
這其中,張居正對嚴嵩父子所寫的恭維文章,無疑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適當地放低姿態,卻並非真正的屈服,而是一種策略。
正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
“能遊走於嚴嵩和徐階這兩大政壇巨擘之間,
張居正的心機手段,自然非比尋常。
雖然我們無法探知所有的曆史細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從其為人處事的精明和卓越的政治謀略中,我們可以還是可以略窺一二的。
正是因為有這些高超能力傍身,
張居正才能在之後的數十年裏,青雲直上,如日中天。
當他進入內閣的時候,
才年僅42歲,
已然成為大明政壇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徐階終於戰勝了嚴嵩,
嚴嵩被迫退休,
其子嚴世蕃遭到處決。
徐階接任首輔,朝廷的氛圍頓時為之一清,仿佛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在這股新的政治風潮下,張居正也迎來了新的機遇。”
“兩年後,經徐階推薦,張居正被任命為裕王府講官。
這一職位應該是徐階的刻意布局,
也為張居正未來在隆慶朝的領導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日後隆慶朝領導班子多出自裕王府邸官員,
張居正在裕王府為官這段時期,
積累了寶貴的人脈資源,政治聲望也隨之水漲船高。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世宗走到了他生命的終點。
在這個曆史的轉折點上,徐階與張居正聯手起草了遺詔。
他們糾正了嘉靖時期的一些弊端,如修齋建醮、大興土木等,
同時為因冤案而受罰的朝臣恢複了官職,
這一舉動贏得了朝野上下的廣泛讚譽。”
“然而,這裏有一個細節需要注意。
那就是當時的張居正,還並未正式進入內閣。
徐階召他密謀遺詔事宜,便顯得有點不合時宜。
徐階不可能看不到問題所在,但他偏偏還是這麽做了。
他這樣做,自然會有他的考慮。
我們大概猜測其中有兩個方麵:
一方麵,這體現了徐階對張居正的信任和器重;
另一方麵,徐階可能也想借此機會,削弱其他內閣大臣的影響力。
因此,同在內閣的高拱,對徐階產生了強烈的不滿,
這也為二人日後針鋒相對、勢同水火的關係,埋下了伏筆。”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