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人生大起大落的太快,實在是太刺激了

字數:6298   加入書籤

A+A-


    “狄仁傑不顧個人安危,
    上表為那些被卷入叛亂的百姓求情。
    武則天看到奏表後,內心十分複雜,
    同時也難免對狄仁傑產生了猜忌。
    但她自己其實也清楚,
    這麽多人裏,不可能全部都是李貞的黨羽,
    甚至其中大多數,是因為脅迫而參與的謀反。
    思考再三後,
    武則天最終還是決定免除這些人的死罪,改判流放到豐州。
    這些流放者在到達豐州後,
    為了感激狄仁傑的救命之恩,
    於是在當地立碑,歌頌狄仁傑的仁心和品德。”
    “在豫州期間,
    狄仁傑雖然深受百姓愛戴,救了數千人,
    但他的舉動,也引起了武則天的猜疑。
    恰好當時宰相張光輔率領的平叛大軍,還停留在豫州,
    而那些士兵們橫行霸道,為非作歹,不僅禍害當地百姓,還向當地官府要錢要糧。
    豫州剛剛經過戰亂,
    百姓疾苦不堪,官府府庫也是空空如也,
    哪有多餘的錢糧,去供養這樣一群兵大爺?
    所以,狄仁傑斷然拒絕了張光輔的無理要求,還當麵斥責了他。
    張光輔因此懷恨在心,
    回朝後便彈劾狄仁傑出言不遜,侮辱宰相。
    武則天便借此機會,
    直接將狄仁傑貶為複州刺史,以進一步考察和鍛煉他。”
    “狄仁傑在複州刺史任期滿後,
    於永昌元年689年)八月被調任至洛州司馬。
    此後正值武則天奪取帝位期間,朝堂之上可謂是血雨腥風,
    許多重臣如張光輔、魏玄同、範履冰等都因各種原因被殺。
    但是大量重臣被殺,
    導致朝中都是一些善於獻媚而無才幹的小人。
    為了彌補朝中的人才空缺,
    武則天便提拔狄仁傑為地官侍郎,
    並讓他代理尚書事務,同時加授同鳳閣鸞台平章事,使他正式成為宰相。”
    “這是狄仁傑首次拜相。
    但在經曆過官場的風風雨雨之後,他已經變得更加沉穩和謹慎。
    當武則天問及他在汝南任官時,是否知道惡意中傷他的人時,
    狄仁傑卻巧妙地回答:‘陛下以臣為過,臣請改之;知臣無過,臣之幸也,不願知譖者名。’
    這番話不僅表明了他對被貶黜一事已經徹底放下,
    還表示了他會繼續好好輔佐武則天。
    已經六十歲的狄仁傑,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如果他說自己想知道誣陷自己的人是誰,
    那就表明他對被貶黜一事仍舊耿耿於懷,
    反而會更加引起武則天的猜忌。”
    “可即使狄仁傑已經處處小心,
    但官場的風雲變幻,還是令人猝不及防。
    從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相到次年一月被捕,
    短短半年內,
    狄仁傑便由宰相淪為階下囚。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武則天統治初期的政治敏感性。
    武則天初登帝位,
    自知李氏宗親及前朝官員心中多有不滿,
    因此她采取了高壓政策,任用酷吏鏟除異己。
    並鼓勵官員之間相互揭發,
    通過大規模的誅殺來,樹立自己的威信。
    在這種環境下,許多無辜之人都受到了牽連。
    反而像酷吏來俊臣、周興、索元禮等因心狠手辣、手段殘忍,
    迎合了武則天的不安心理,
    而深得她的重用。”
    “長壽元年692年)一月,
    狄仁傑因來俊臣的誣告謀反之罪,
    在入相不到半年的時間內被捕入獄。
    盡管武則天賞識狄仁傑的才能,
    卻僅僅因為一場誣告,
    就立馬將其從宰相之位逮進大牢,
    可見她也並非絕對的信任狄仁傑。
    在狄仁傑被捕後,
    來俊臣本打算施展酷刑逼其招認謀反,
    卻未料到狄仁傑會爽快地承認謀反。
    狄仁傑說道:‘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
    看到這兒,
    站在朱元璋身旁不遠處的燕王朱棣,忍不住歎息道:“看來在武則天手下為官,也不比在俺爹手下好多少啊!”
    朱元璋:“?”
    “可狄仁傑為何要痛快地承認謀反呢?
    其實,這是狄仁傑的一種策略。
    要知道,
    來俊臣是朝中出了名的酷吏,
    手段殘忍,朝野皆知。
    與其遭受嚴刑拷打,
    不如先順著他的意思,麻痹對方並降低戒備,
    如此才能有機會想法子從中脫身。”
    “狄仁傑雖然已經承認罪行,
    但執行死刑,卻仍需武則天的親自批準。
    正是在這期間,
    狄仁傑趁著來俊臣等人戒備不嚴的時候,
    扯下被單一角,向獄卒要來筆硯,悄悄寫下了自己的冤情。
    然後,他又拆開身上的棉衣,
    把帛書藏在棉衣的棉絮內,
    交給獄吏,請求他幫忙將棉衣轉交給他的家人。
    獄吏並未察覺異樣,便將棉衣交給了狄仁傑的次子狄光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狄光遠拿到棉衣之後,
    揣測其中可能暗藏玄機,於是仔細檢查,果然發現藏在其中的冤狀。
    隨即,狄光遠立刻入宮,將冤狀呈獻給了武則天。”
    “武則天之所以任用酷吏,是為了通過高壓政策鎮壓反對勢力,穩固自己的政權。
    其實她自己也明白,
    這些酷吏並無真正的治國才能,
    指望他們輔佐自己治國理政,還不如帶條柯基來的更有效果。
    而且,隨著政權日漸穩固,武則天已無需再依賴酷吏實施恐怖統治。
    況且此次下獄的除了狄仁傑外,還有其他兩位宰相,外加四位高官。
    他們都是朝廷的骨幹重臣,
    所以這些案件引得朝野震動,人人自危,影響惡劣。
    百官們紛紛上奏反對來俊臣等人的奸佞行徑,阻止他們殘害忠良。
    一時間,朝野上下掀起了反對酷吏的大潮。
    這也讓武則天逐漸動搖了自己的高壓政策,開始重視狄仁傑等人入獄一案。
    最終,武則天親自審理此案,
    證實狄仁傑等人確屬冤枉,於是下令將他們無罪釋放。”
    “狄仁傑雖然被無罪釋放了,
    可他卻並未能官複原職,
    而是被調任為彭澤縣令。
    這一年,
    雖然接連遭受牢獄的摧殘和貶黜的打擊,但狄仁傑卻並未因此陷入消沉。
    在彭澤任職期間,
    他始終心係百姓疾苦,積極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並大力革新吏治、勤政愛民,深受當地百姓擁戴。
    時至今日,
    彭澤縣內仍保留著狄公祠,
    當地百姓,也時時香火不斷,
    以此表達對他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武則天看到這兒,忍不住向身旁的狄仁傑調侃道:
    “狄國老,想不到你比朕還受百姓愛戴呢!”
    狄仁傑躬身回應道:
    “陛下過譽了,
    臣隻是盡了一個臣子應盡的本分。
    百姓的擁戴,實是陛下仁政所致,臣豈敢居功。”
    武則天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
    心道這狄仁傑一直都是個聰明人,
    不僅能力出眾,
    更難得的是懂得謙遜退讓,不驕不躁。
    這樣的臣子,實在是難能可貴。
    從今往後,一定給予狄仁傑更多的信任和重用才行。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