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魏征的傷痛青春

字數:6072   加入書籤

A+A-


    “魏征,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陽縣人,唐初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
    貞觀十七年643年),
    太子太師魏征病逝,時年63歲。
    他的離世讓唐太宗李世民深感悲痛,為此廢朝五日以表哀悼。
    為表彰魏征的生前功績,
    唐太宗追贈他為司空,
    位列三公,相州都督,賜予諡號‘文貞’,
    這種榮譽在當時已屬罕見。
    但唐太宗還覺得不夠,
    他命人將魏征的畫像懸掛在淩煙閣中,
    排在淩煙閣二十四位功臣的第四位,
    死後的魏征可以說是風光無限!”
    唐太宗李世民的世界裏,
    魏征目不轉睛地看著光幕,口中忍不住喃喃念道:
    “司空、都督、文貞、淩煙閣功臣第四……”
    良久之後,魏征對著李世民深深一禮,並說道:
    “陛下待我魏征何其厚也!臣此生無憾矣!”
    李世民微微頷首,說道:“這是你應得的。”
    魏征突然又問道:“敢問陛下,這淩煙閣是何物?”
    “額……”李世民想了想,說道:“你等會兒就知道了。”
    視頻繼續播放,蘇治繼續解說道,
    “真實曆史中的魏征,性格正直,而人生經曆卻頗為曲折。
    他一生共侍奉六主,
    這在過去被視為不可饒恕的背叛,
    理應遭到曆史的非議與後人的指責。
    但魏征不僅未受時人及後人的輕視,
    反而成為了忠誠正直的典範,被譽為一代名相。
    據《舊唐書·魏征傳》記載,
    魏征逝世後,李世民深感痛惜,言:
    ‘夫以銅為鏡,可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陛下!”魏征看到這兒,心中的感動如潮水般翻湧,眼淚再也止不住地流淌下來。
    他一生征戰沙場,曆經坎坷,
    最終能得到君主的如此厚愛與肯定,實屬難得。
    李世民臉上依舊保持著如春風般的笑容,但心中卻嘀咕道:
    “你若真感動,日後在朝堂上少噴我些就好。”
    哪知魏征卻說道:“臣今後定會更加盡心竭力,為陛下查漏補缺,方不負陛下厚恩!”
    李世民:“……”
    蘇治繼續解說道,
    “魏征生於580年,時處南北朝末期。
    在魏征出生一年後,
    楊堅便奪取了北周的皇位,開創了隋朝。
    在隨後的幾年裏,
    隋軍揮師南下,消滅了南陳,
    從而終結了南北朝長達百年的分裂局麵,實現了天下的統一。”
    楊廣眼珠一轉,一邊摩挲著胡須,一邊自言自語道:
    “魏征看起來正好可以為朕所用!嘿嘿!朕又能奪走李二一員能臣了!”
    “魏征出生於山東士族之家,
    不過在他出生時,他的家族已經大不如前。
    一來因為當時隋朝初建,
    關隴士族全麵掌權,山東士族和江南士族相對式微。
    二來則是因為魏征他爹是老來得子,
    生魏征的時候,他就已經六十多歲,
    後來在魏征還很小的時候,他爹就去世了。
    魏家由此,從北齊時的大家變成了隋時的寒門。”
    “魏征的少年時代過得頗為艱辛,甚至到了吃飯都成問題的地步。
    為了生存,他不得已出家當了道士。
    這也是他在演義小說中,被瓦崗英雄們稱為‘魏老道’的原因。
    在做道士期間,
    魏征也始終堅持讀書學習,
    這為他日後的成就,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隋朝做了一段時間的道士,
    等到了隋朝最後幾年的時候,
    魏征的人生終於迎來了重要轉折。
    這一年,他在河北魏縣一帶,
    被當地的隋朝郡丞元寶藏所知曉,於是被征召至麾下任職。
    不久後,
    因瓦崗軍席卷中原,
    元寶藏也選擇起兵投靠瓦崗軍,魏征便隨之加入了瓦崗。
    那時,中原已徹底陷入混亂。
    李淵、薛舉、蕭銑等隋朝幾大梟雄紛紛起兵。
    但在河北、河南地區,則是瓦崗軍為主導力量。
    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魏征拉開了他艱辛而傳奇的軍事和政治生涯。”
    “也就是在此一年之前,
    瓦崗軍在李密的率領下,成功擊敗了隋末名將張須陀,
    從而一躍成為河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農民軍。
    隨著李密率領農民軍迅速席卷大半個河南,
    瓦崗軍已然成為隋末最為強大的農民起義力量。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魏征加入了瓦崗軍。
    由此可見,魏征雖為直臣,卻並非愚忠之人。
    要不然在元寶藏投靠瓦崗軍的時候,
    他就應該直接逃跑,
    而不是跟著一起投靠瓦崗軍起義軍了。”
    “這一年,魏征已經三十八歲。
    但他卻仍未婚配,更無子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裏,
    魏征顯然是一個失敗者。
    不過在加入瓦崗軍後,魏征的才華很快便得以展現。
    由於元寶藏上呈給李密的奏疏,都是由魏征撰寫,
    所以李密很快便注意到了魏征這位頗有才華的謀士。
    隨後,李密召見魏征,並向他征詢壯大瓦崗軍的策略。
    魏征也意識到這是一個重要的展現自己的機會,
    於是便當麵提出了十條壯大瓦崗的計策。
    然而遺憾的是,這十條計策,李密一條都沒用。”
    “李密不用魏征的計策,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畢竟李密出身於關隴的頂級世家,本身就是一位頂尖的謀士。
    他骨子裏就透著一股狂傲,總認為自己才是最正確、最優秀的。
    而且當時李密已經有了完整的戰略規劃,
    因此魏征的十條計策,理所當然的被他給忽視了。
    但正是通過這件事,
    也讓李密意識到魏征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於是李密最終還是把魏征留在了身邊,作為自己的謀士。
    所以說,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之人。
    若是魏征虛度光陰,哪裏又能吸引上位者的目光呢?”
    “就在魏征準備大顯身手之際,命運卻又跟他開了一個玩笑。
    瓦崗軍,崩了!
    首先,李密率軍攻打洛陽,雖一度接近成功,但卻因天氣寒冷而被迫撤軍。
    緊接著,楊廣於江都去世。
    他死後,隋朝剩餘的十多萬精銳部隊,全都歸了宇文化及所有。
    宇文化及準備帶著這支精銳部隊返回關中,
    這就勢必要經過瓦崗軍的地盤,
    引爆雙方的衝突。”
    “麵對身後宇文化及的威脅,
    李密便不得不暫時放棄洛陽,轉而迎戰宇文化及。
    經過一番激戰,
    李密好不容易擊敗了宇文化及,但瓦崗軍也損失慘重。
    而洛陽的王世充,
    則趁此機會恢複兵力,
    對瓦崗軍發起了突然襲擊,最終將瓦崗軍擊潰。
    偌大一支農民起義軍,竟然就此土崩瓦解。
    不得不讓人感歎一句,真是皂滑弄人啊!"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