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千古諍臣,人鏡魏征

字數:5922   加入書籤

A+A-


    “在皇位的繼承人問題上,
    狄仁傑對武則天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成為她態度轉變的關鍵因素。
    狄仁傑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一方麵是因為他深受武則天的信任。
    另一方麵,
    是狄仁傑進諫之時以母子之情感化武則天,
    使她從感情上接受了立自己兒子為太子之事。
    狄仁傑巧妙地從人性角度出發,把握時機勸諫成功。
    既達到匡複唐室的目的,
    又未引起時局震動和社會動蕩,
    這在古代封建王朝,實屬罕見。
    要知道,為了皇權之爭,
    曆史上曾經發生過無數血流成河的悲劇。
    《舊唐書》中對此事有明確的記載:
    ‘致廬陵複位,唐祚中興,諍由狄公,一人以蔽。’
    足可見後人對狄仁傑在匡複唐室中功勞的肯定。”
    “狄仁傑不僅以高超的智慧,
    成功勸說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
    更將恢複唐室的宏願,深植於門人張柬之、桓彥範、崔玄暐、袁恕己、敬暉等人心中。
    他的影響力和遠見,為唐朝的複興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久視元年700年)九月,
    這位一生都在為國家社稷殫精竭慮的賢臣,
    在洛陽的私宅中平靜地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享年七十一歲。
    狄仁傑的逝世令武則天悲痛不已,
    她下令廢朝三日,
    並追贈狄仁傑為文昌右相,諡號‘文惠’。
    這也是對狄仁傑一生卓越貢獻的肯定與褒獎。”
    “神龍元年705年),
    狄仁傑的門人張柬之、桓彥範等人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他們發動了神龍政變,
    成功逼迫武則天退位,使唐中宗得以複辟。
    為了表彰狄仁傑的功績,唐中宗追贈他為司空。
    在隨後的歲月裏,狄仁傑的聲譽和地位更是持續上升。
    景龍四年710年),
    唐睿宗繼位後,追封他為梁國公,這是對他生前功績的進一步肯定。
    天寶六載747年),
    狄仁傑與張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廟,
    附祭於中宗廟廷。
    【曆史十大名相第八位:大唐明珠狄仁傑,盤點完畢!】”
    至此,狄仁傑的盤點視頻全部播放完畢。
    看完視頻後,
    唐太宗李世民對狄仁傑讚不絕口,推崇備至。
    盡管狄仁傑在武則天麾位極人臣,
    但他的骨子裏,
    卻流淌著對李唐王朝的絕對忠誠,堪稱一代能臣、名相。
    李世民死死盯著屏幕,喃喃自語道:“朕已經等不及了!小狄仁傑啊!你快快長大吧!!”
    看過狄仁傑後,
    劉邦不禁望向了自己最得力的助手——丞相蕭何!
    “唉,朕的這位老兄弟,才幹可絲毫不輸於這些名相啊!
    隻是曆史上的朕,太糊塗了!”
    對於蕭何,劉邦向來是十分信任和倚重的。
    雖然曆史上的他,也曾一度對蕭何起疑。
    但終究還是及時醒悟,未曾真的下手,殺死這位頂尖的政治人才。
    可蕭何還是被劉邦逼走了,
    這無疑是劉邦在政治和感情中的最大損失。
    看過狄仁傑、張居正和寇準這三位名相的視頻後,
    老朱突然頗有感觸。
    他心中暗道:“身邊若有他們這樣的能人輔佐,咱應該也能省去不少煩心事吧?“
    馬皇後一眼便看穿了老朱的心思,
    她微笑著說道:“重八,你今後得時刻警醒自身,切莫重蹈曆史覆轍,成為孤家寡人了。”
    朱元璋:“……”
    ……
    狄仁傑與張居正,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類型。
    狄仁傑以其剛正不阿、政績卓著而著稱,
    他在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尤其以不畏權貴、直言力諫的品格贏得了後世的讚譽。
    而張居正則是明朝末期的政治家、改革家。
    他為人圓滑,處事周到,左右逢源,
    並以內閣首輔的身份,實施了一係列變法,
    努力整頓朝政、改善民生,
    為延緩明朝的衰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盡管他們的性格、經曆和所處的時代環境迥異,
    但他們對江山社稷的貢獻,卻都是不可磨滅的。
    在觀眾們的低聲議論聲中,
    下一位被盤點者,如期登場!
    重新亮起的視頻畫麵裏,
    是一位身著古代官服的中年男子,
    此刻,他正徐徐走向一座宏偉的宮殿之中。
    隨著畫麵一轉,
    人們便看到他手持笏板,身姿挺拔,不卑不亢地站在朝堂之上。
    朝堂裏的大臣們都在低聲議論,
    或暗中向他投去敬佩、挑釁、看笑話等意味深長的目光。
    “魏征?!魏征!!!”李世民看到那熟悉的身影後,先是一喜,而後卻又是一驚!
    為何李世民在見到魏征時,會流露出這樣複雜的表情?
    原因隻有一個,魏征實在太剛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唐太宗李世民這個時期,
    可謂是賢臣滿街走,猛將多如狗,
    他們就如同夜空中的燦爛星辰,照亮了大唐這個偉大的朝代。
    但在這眾多璀璨的“星星”中,
    魏征的光芒,卻又獨樹一幟,顯得格外吸睛。
    提及魏征,
    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他那“犯顏直諫”的剛毅風采。
    在唐太宗麵前,
    魏征總是毫無保留地噴出李世民的不足之處。
    從國家大事,到李世民自己的生活瑣事,
    各種大小細節,魏征全都不會放過。
    但也正是他的剛直勸諫,讓唐太宗成為了明君的典範。
    可以說,
    魏征不僅是大唐的第一“噴子”,
    更是李世民身邊不可或缺的“人鏡”。
    視頻定格在魏征梗著脖子與李世民吵架的畫麵上。
    觀眾們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李世民有些尷尬的笑了笑,
    而魏征卻依舊一副雲淡風輕的表情。
    伴隨著悠揚、輕鬆的音樂,
    一首詩出現在了視頻畫麵之中,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縱橫計不就,慷慨誌猶存。】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請纓係南越,憑軾下東藩。】
    【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裏目,還驚九逝魂。】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複論。】
    正是來自魏征自己所作的詩詞——《述懷》!
    此詩作於唐高祖武德二年。
    魏征作此詩,
    不僅抒發了個人的雄心壯誌,
    更表達了對唐高祖李淵知遇之恩的感激。
    【曆史十大名相第七位:千古諍臣,魏征!】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