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漢朝與匈奴的第一次戰爭

字數:5619   加入書籤

A+A-


    “奇計三,加封韓信為齊王。
    韓信在齊地屢戰屢勝,軍威大振。
    可劉邦卻在廣武與楚軍陷入僵持,剛剛還經曆了一場敗仗。
    韓信看準了時機,向劉邦請求封他為假王。
    聽到這個請求,劉邦憤怒不已,忍不住破口大罵。
    在這關鍵時刻,陳平忽地踢了劉邦一腳。
    劉邦頓時領悟,順勢改口說道:‘要什麽假王,要封就封真王。’
    此舉有效籠絡了韓信,
    讓韓信從此對劉邦死心塌地,
    從而鞏固了反楚聯盟,也避免了漢軍分裂。”
    “奇計四,聯齊滅楚。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楚漢達成和議,約定平分天下。
    當時楚軍已疲憊不堪,糧草斷絕,
    項羽數次反擊彭越均未成功,更受到韓信軍隊從後方的襲擊。
    麵對此困境,項羽與劉邦達成協議,
    以鴻溝為界分割天下,
    西為漢,東歸楚。
    隨後,項羽釋放了作為人質的劉邦的父母和妻子,
    並解除了成皋之圍,率軍東撤。”
    “就在劉邦也準備返回關中之際,
    陳平和張良憑借其敏銳的洞察力,
    看出項羽其實已陷入絕境,
    於是他倆力勸劉邦撕毀和約,趁機追擊項羽。
    劉邦聽取了他們的意見,
    果斷撕毀了協議,發兵追擊項羽,
    並與韓信、彭越等人約定共同出擊。
    項羽遭受重創,一直退到陽夏以南才穩住陣腳。
    與此同時,韓信從齊國發兵,與劉賈並行南下,最終在垓下與其他軍隊會師。
    楚國大司馬周殷也背叛項羽,率領九江郡的部隊加入圍攻。
    四路大軍齊聚垓下,項羽無處可逃。
    項羽不敵,
    逃至烏江邊,
    他自知已不能再與劉邦抗爭,
    最終選擇拔劍自刎,
    結束了楚漢爭霸的曆史。”
    看到這兒,劉邦臉上流露出了回憶的神色,喃喃自語道:“兵不厭詐,成王敗寇!霸王,你輸了。”
    李世民也是頗有感觸的說道:“雖然劉邦有些勝之不武,但若朕處於那情境,也定不會放過那轉瞬即逝的機遇!”
    “高祖能擊敗項羽,關鍵就在於他卓越的識人用人能力,以及善於傾聽並采納良策的智慧。”劉秀評價道。
    蘇治繼續解說道,
    “奇計五,智擒韓信。
    劉邦稱帝後,
    通過完善體製、輕賦薄賦、定都關中、選賢任能等一係列措施,
    為大漢朝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他要麵臨的挑戰,卻遠未結束。
    在內,他有功高震主的功臣宿將暗藏野心;
    在外,還有強悍的匈奴騎兵虎視眈眈。
    而在諸多內患中,
    被譽為‘兵仙’的韓信,
    則成為了劉邦心中最為擔憂的問題。”
    “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有人密告韓信意圖謀反。
    劉邦得知此事後,並未立刻表態,而是向群臣征求意見。
    某些將領主張立即出兵討伐韓信,
    但劉邦對此建議保持沉默,顯然心存顧慮,主要還是打不過啊!
    遇到這種棘手的問題,自然還得找鬼主意多的人來幫忙出主意。
    於是,單獨召見了陳平,並詢問其如何應對韓信。
    一開始,陳平並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向劉邦問了其餘眾將說了些什麽。
    劉邦就把那些將領的話原原本本告訴了陳平,
    於是君臣二人之間,就有了下麵的一段對話。
    陳平問劉邦:‘陛下精兵與楚王的相比如何?’
    劉邦回答:‘不如也。’
    陳平又問:‘陛下將領中,有用兵之才超過韓信的嗎?’
    劉邦再次回答:‘莫及也。’
    陳平:‘陛下現在兵不如楚國精,將不及韓信勇,若貿然對韓信動武,恐怕反而會逼得他提前起事。
    這樣的局麵,將會對陛下極為不利。‘
    劉邦聽後,眉頭緊鎖:‘那依你之見,該如何是好?’
    陳平微微一笑,緩緩道出他的計策:
    ‘古時天子有巡狩之製,以會諸侯。
    陛下何不仿效之,偽稱南遊雲夢,會諸侯於陳。
    陳,楚之西界,
    韓信聞天子以好出遊,其勢必郊迎謁。
    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劉邦聽後,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當即便下令準備南巡事宜。
    要說這韓信本人其實也是有問題,
    他太過心高氣傲、目中無人,
    缺乏政治才華和現實謀略,
    失敗其實也就有跡可循了。”
    “奇計六,解劉邦白登之圍。
    劉邦登基後不久,
    韓王卻投靠了匈奴,
    並與匈奴聯合一起,進攻漢朝。
    韓王為何聯合匈奴造反?
    大概就是:韓王被劉邦分封在山西朔州地區,
    這個地區在漢朝初年時,正處於漢朝與匈奴的交界地帶。
    劉邦這樣的布局,
    有可能是想利用匈奴的力量對韓王形成壓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甚至希望匈奴能幫助他解決這個可能的心腹之患。”
    “可韓王也並非易於對付的角色。
    他在看到燕王的遭遇後,百年察覺到對劉邦的意圖。
    於是,當匈奴對韓國發動攻擊,而漢朝又顯然沒有派兵增援的意願時,
    韓王便幹脆直接倒向了匈奴,跟著匈奴一起進攻漢朝。
    另一方麵,
    匈奴在冒頓單於的領導下,不僅實現了內部的統一,而且還向西開拓了廣闊的領土,直達中亞地區。
    漢朝初建之時,匈奴的軍力也正好處於巔峰狀態。
    據曆史記載,
    冒頓單於麾下的軍隊人數至少達到了三十萬。
    即便如此,匈奴最初也對中原充滿了忌憚。
    這主要是因為在秦朝時期,他們曾遭受過慘痛的打擊,留下了濃重的心理陰影。
    所以即使在秦朝滅亡,楚漢相爭的時期,匈奴也沒有趁機大規模入侵中原。
    但隨著漢朝的建立,
    加上韓王的投降並與匈奴聯手,匈奴終於對中原起了覬覦之心。
    麵對匈奴的入侵,
    劉邦決定親自率軍北上征討。
    漢朝與匈奴之間的首次大規模戰爭,也正式拉開了帷幕。”
    韓王投靠匈奴的背叛行為,
    顯然已經超越了政治較量的範疇,激起了極大的民憤。
    尤其是秦漢兩朝的觀眾們,議論聲和怒罵聲此起彼伏,
    “我呸!這種狗漢奸,抓住就應該直接車裂!!”
    “本來是自己家裏的事情,那韓王竟然投靠了外人!”
    “韓王的行為真是令人不齒,不死才真的是天理難容了!”
    “這不就是兒皇帝的做派嗎?向外敵搖尾乞憐,真是丟盡了咱們漢人的臉麵!”
    “這種人就是死有餘辜!應該讓他受盡折磨,再處以極刑!”
    “……”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