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忍苟?)到最後,就是最大的贏家

字數:5356   加入書籤

A+A-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
    也就是在諸葛亮第四伐後的三年,他終於開啟了第五次北伐!
    沒了心頭大患張合,
    諸葛亮對此次北伐,可以說是誌在必得!
    因此,與前幾次不同的是,
    第五次北伐,諸葛亮沒有和第一、四次一樣直取隴西,
    而是將路線大幅東移,直接將關中做為目標。
    這在諸葛亮的曆次北伐中還是第一次,
    也足以看出他對此次北伐所寄寓的期望。”
    “在這三年中,諸葛亮做足了準備。
    這一次,他不僅有諸葛連弩、木牛、八陣圖,
    而且又發明了流馬,
    修複了斜穀棧道,
    還在斜穀南口建造了儲存糧食的邸閣,
    以減少戰爭爆發後的後勤壓力。
    諸葛亮曆次北伐,
    每次都補足了上次的短板,
    從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一個偉大政治家,
    向偉大軍事家方向成長的過程,
    順便,也見證了一個發明家的誕生。”
    “《魏氏春秋》曰:亮作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皆有條章,以訓厲臣子。
    又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
    《諸葛亮傳》記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
    諸葛連弩也就是元戎弩,一弩十矢俱發,火力極強。
    木牛、流馬則是一種運輸工具,大大減少了人力運輸的成本。”
    張良看著光幕,喃喃自語道:“同時精通政治、戰略、軍事、發明,這真的是人力所能及的嗎?”
    陳平在一旁,目光複雜地注視著光幕上的影像,感歎道:
    “此人之才,實乃罕見。自比管仲、樂毅,恐怕還是謙虛了……”
    樊噲這時候卻突然嗬嗬笑了起來。
    看到眾人望向他的眼神裏帶著不解,於是他解釋道:“還好諸葛亮他不習武!”
    “……”
    眾人沒理會樊噲這個憨憨,抬頭繼續看直播去了,
    “諸葛亮製造木牛、流馬,並建造邸閣提前屯糧。
    此一係列動作發生在建興十一年的冬季,
    而五丈原之戰,則爆發於次年春季。
    之所以進行的如此緊鑼密鼓,恐怕是出於保密的需要。
    而五丈原之戰期間,
    蜀軍就已經不再受缺乏糧草的困擾,足見諸葛亮解決問題之高效。”
    “和前幾次北伐一樣,
    諸葛亮的襲擊幾乎令曹魏猝不及防,
    而且為了增加第五次北伐的成功率,諸葛亮還叫上了小夥伴孫權,給自己打掩護。
    諸葛亮兵出斜穀,旋即在此地紮根。
    曹叡對此十分擔憂,他調撥步騎兵兩萬人供司馬懿指揮。
    盡管有精兵強將助陣,可鑒於鹵城之戰的教訓,
    曹叡依然製定了極為保守、卻不乏主動性的指導方針,
    即以逸待勞、堅守不出、敵退我追。
    《三國誌·魏書三》有記載曹叡的計劃:堅壁拒守以挫其鋒,彼進不得誌,退無與戰,久停則糧盡,虜略無所獲,則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勞,全勝之道也。”
    “司馬懿一開始是主張堅守渭南地區,
    以防人口和糧草等重要資源落入諸葛亮之手。
    因此他命令軍隊渡過渭水,背水列陣以應對。
    但曹魏另一個名將郭淮,卻認為應該駐守後方的北原。
    他的策略看起來非常保守,
    因為他擔心魏軍可能壓根兒就守不住渭南,
    且魏軍一旦遭遇正麵被諸葛亮擊敗,
    那麽背水列陣的惡劣後果,
    將會是所有人都無法承受的。
    不是郭淮不信任司馬懿的能力,而是諸葛亮正麵作戰實在太可怕。
    司馬懿仔細想了想,覺得郭淮說的有些道理,於是主動退出了渭南。”
    “魏軍的撤退,為諸葛亮提供了戰略上的契機。
    漢軍趁勢直取五丈原,
    並東渡武功水,在那裏部署了蜀漢的精銳步軍,由虎步監孟琰統領。
    此時的諸葛亮,已經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為了進一步增強對曹魏的壓力,
    諸葛亮采取了多種策略,製造聲勢,
    以營造出漢軍兵強馬壯、不得不防的姿態。
    他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在軍事上施壓,
    更想在政治和輿論上向曹魏施加壓力,試圖迫使其主動進攻。”
    “後世有人研究過諸葛亮的大概計劃:
    一旦曹魏發起攻擊,他們必將渡過渭水。
    這時,諸葛亮就可以在敵軍半渡之時發動攻擊,重創魏軍。
    在魏軍因主動進損失大量兵力後,
    諸葛亮便可靈活選擇是繼續進攻北原,
    或是揮師西進隴西,
    亦或是繼續東擴以威脅曹魏的核心地區。
    甚至,他還可以繼續誘使敵軍不斷增援,從而‘圍點打援’進一步消耗曹魏的有生力量。”
    “可問題是,
    曹魏君主曹睿也算是小明君,明白諸葛亮隻能拖,不能打的道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司馬懿、郭淮,那更是謹慎到了極點,
    麵對諸葛亮,他們是打死了主意,絕不主動出擊的。
    對峙開始。
    郭淮率先構築起防線,
    包括挖掘坑道、修築壁壘等,以抵禦漢軍的攻勢。
    在郭淮工事尚未完善之際,漢軍突然渡過渭水發動襲擊。
    但由於魏軍早有準備,
    成功抵擋住了漢軍的進攻,並一度將其擊退。
    數日後,漢軍又嚐試聲東擊西的策略,再次發動攻擊,但依舊未能突破魏軍的防線。
    郭淮憑借北原的地理優勢、渭水的天然屏障,
    以及臨時修築的防禦工事,堪堪擋住了諸葛亮的進攻。”
    “就在諸葛亮試圖調動魏軍的計劃落空時,
    一向以用兵狠辣著稱的司馬懿抓住了機會,並直擊漢軍軟肋。
    關中夏季多雨,
    武功水暴漲,
    導致諸葛亮本部與孟琰部短暫失聯。
    司馬懿敏銳地捕捉到這一來之不易的機會,
    於是迅速派遣萬餘騎兵發動突擊,
    意圖一舉殲滅孟琰部,
    將漢軍逐出武功水以東,從而把諸葛亮困死在五丈原上。
    沒想到諸葛亮臨危不亂。
    他先是搭起竹橋,再用強弓勁弩越過河流射擊敵軍騎兵。
    在密集的箭雨之下,
    司馬懿的騎兵難以支撐,
    最終不得不放棄吃掉孟琰部的計劃,重新回到了堅守的狀態。
    這一段,在《諸葛亮集》中有記載:
    臣遣虎步監孟琰,據武功水東。
    司馬懿因水長,攻琰營,臣作竹橋,趙水射之。橋成馳去。”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