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

字數:6165   加入書籤

A+A-


    “司馬懿的偷雞,以失敗結束,
    經過短暫的交手後,
    漢魏雙方又回到了先前的對峙態勢。
    諸葛亮依舊試圖調動魏軍出來決戰,
    但對方已經打定了主意,就是死守不出。
    至此,司馬懿雖然可以自保,
    但漢軍占據五丈原、武功水以東,已經成為既定事實。
    司馬懿連背水的孤軍的孟琰都無法吃掉,就更不用說去吃掉諸葛亮本部了。”
    “雙方隔著渭水大眼兒瞪小眼兒,
    互相奈何不得,
    戰場上,出現了短暫的沉寂。
    在意識到無法快速取勝後,
    諸葛亮開始了新的動作,
    也就是咱們之前提到過的騷操作——屯田!
    沒錯,就是在司馬懿眼皮子底下屯田。
    因為此時的諸葛亮已經認識到,
    他想短時間內迫使曹軍渡河決戰,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因此,他決定在五丈原附近屯田,以補充給養。
    同時,這樣做還具有羞辱對方的意思,希望魏軍可以忍不住殺出來。”
    “漢軍軍紀極為嚴明,
    他們在屯田的同時,又不擾亂當地居民的勞作,
    所以諸葛亮可以安心屯田,繼續靜待時機。
    一旦屯田的糧食成熟,
    漢軍即可當地獲得補給,
    這便更增加了與魏軍打持久戰的資本。
    不過諸葛亮當然不願意安於現狀,
    他最大的願望還是把魏軍激出來,跟自己正麵硬剛。
    為此,諸葛亮又想了一個損招,
    就是給贈司馬懿寄過去了一套女裝,試圖激怒對方。”
    “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屯田,還送婦人衣服給自己。
    但凡換一個‘忍術’差點的人,
    恐怕早就紅著眼睛殺出去,
    要把諸葛亮大卸八塊了。
    魏軍真要殺出去找諸葛亮拚命,
    諸葛亮不但不會害怕,恐怕還會狂喜的大喊著:‘來吧,互相傷害吧!’
    奈何司馬懿不是一般人,
    他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忍,特別能忍!
    用現代人的話來講,司馬懿的‘忍術’,恐怕已經修煉到了‘忍者神龜’的地步。
    司馬懿能忍到曹操、曹丕去世,
    忍到諸葛亮病逝,
    再忍到曹睿去世,那可這不是一般的能忍!
    所以咱們才說,能笑到最後的,往往都是最能忍的人。
    那些急吼吼,動不動就喊打喊殺的人,
    在這群老銀幣麵前,被賣了還要嚷嚷著給對方數錢。”
    看到這兒,有人忍不住感慨道,
    “司馬懿果然是諸葛亮的最大的克星啊!”
    “諸葛亮就是被司馬懿生生拖死的,不得不說,司馬懿是真的厲害。”
    “要不然曹魏最後怎麽改姓了司馬?”
    “蜀漢其實也能改姓諸葛的,但諸葛一家至始至終都在為劉氏效忠,這也是為何後人多尊崇諸葛,而貶低司馬的緣故。”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故事,很好的詮釋了什麽叫‘不以成敗論英雄’。”
    視頻繼續播放,
    “收到諸葛亮送來的女裝後,
    即便是司馬懿,一開始也表現得極為憤怒。
    但司馬懿畢竟是頂級的政治家、軍事家,
    在短暫的憤怒後,
    他很快開始了自己新的表演,那就是——上表請戰!
    畢竟堅守不出,是曹叡製定的方針。
    曹叡也深知,司馬懿上表請戰不過是在演戲給魏軍普通士卒看而已。
    所以,他依舊嚴令魏軍堅守不出。”
    “諸葛亮送去女裝後,於是又開始在魏軍麵前挑釁。
    司馬懿表麵準備率軍出擊,
    然後使者辛毗就持令禁止,魏軍隻能繼續堅守。
    很明顯,這就是司馬懿為了壓製眾軍,與曹叡演的一出雙簧。
    因為此時的魏軍士卒,已經開始逐漸無法忍受諸葛亮占據國土,己方卻隻能放任不管的現實。
    司馬懿搬出曹叡的旨意,
    暗示自己也無法單方麵解釋為何對漢軍的侵略行為置之不理,
    隻能借助皇權來平息軍隊的憤怒。
    演完這場雙簧後,
    麵對弟弟司馬孚對戰況的詢問,
    司馬懿胸有成竹地表示一切都在他的控製之中。
    他認為諸葛亮‘誌大而不見機’‘破之必矣’,仿佛自己須臾之間就能搞定對方。
    可他不敢或者說不願意說的是:
    諸葛亮不僅再次侵入了曹魏的領土,
    還占領了五丈原,甚至擺出了長期駐紮的態勢。
    所謂‘破之必矣’的吹噓背後,
    是他隻能靠渭水自保、突擊孟琰失敗、又放任漢軍占據五丈原的現實。”
    “魏軍的日子過得如鯁在喉,
    漢軍那邊的日子,過得同樣也不開心。
    盡管諸葛亮已成功在五丈原站穩腳跟,但他麵臨的困境卻並未減少。
    西、北、東三麵環境險惡,
    而且曹魏的臉皮,也要比他想象中厚得多得多。
    似乎隻要耗走諸葛亮這位瘟神,
    哪怕是放任敵軍占領自己的心腹之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哪怕是對方在自己麵前種田,
    哪怕是對方給自己的統帥送女人衣服也無所吊謂了。”
    “戰前,諸葛亮已經竭盡所能地儲備糧食,
    但前線的消耗速度,還是超過了他的預期。
    即便能從當地獲取一些補給,也難以保證大軍長期作戰的需要。
    同時,盟友孫權的撤軍,
    更是讓此次北伐的前景變得黯淡無光。
    就這樣,雙方開始了新一輪的較量,
    這次不再是軍事上的正麵衝突,而是一場意誌的較量。
    雙方都堅決不願撤退,不願將寶貴的土地輕易放棄。
    隨著雙方大軍持續消耗著巨量的物資,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是贏家。
    在對峙期間,
    司馬懿也曾試圖通過奇襲諸葛亮後方來改變戰局。
    雖然取得了一些小成果,
    但卻並未能改變諸葛亮占據五丈原的現狀,自然也無法扭轉全局。”
    “正當雙方誰都不願意後退一步的時候,突變發生了!
    蜀漢帝國的實際領導者,
    漢軍兵團的靈魂人物諸葛亮,
    在前線突然病逝!
    《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記載:‘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
    諸葛亮的去世堪稱天塌地陷,
    這意味著蜀漢朝廷的內部,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地震。
    同時,如何讓漢軍安然撤退,也成了當務之急。
    而此時的局麵無疑是極為複雜的,
    甚至可以說是諸葛亮北伐以來,漢軍遇到的最大危機。
    第一,軍隊的靈魂人物諸葛亮已經死了,漢軍士氣已經跌入低穀,根本無法再作戰。
    第二,諸葛亮不僅是軍事統帥,還是政治領袖。
    在他去世後,如何實現權力的交接,是蜀漢朝堂目前最重要的問題,
    所以漢軍必須撤。
    第三,司馬懿依然在渭北虎視眈眈,
    蜀軍要是貿然撤走,
    漢軍勢必將會麵臨魏軍騎兵的猛烈追擊。
    針對這種現實,諸葛亮的遺言可以說是安排的簡單明了了。
    首先肯定是:秘不發喪,以穩定軍心。
    其次,前後軍調換角色,前軍魏延)斷後;若魏延不從,則直接不管他,先行撤退。
    這套安排基本上沒什麽問題,也體現了諸葛亮的想法:迅速、隱秘地撤出五丈原。
    對此:《三國誌·蜀書十》記載如下:
    ‘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薑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薑維次之;
    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