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人臣典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字數:5894   加入書籤

A+A-


    “說到這兒,觀眾朋友們肯定會有許多感慨。
    有人可能會覺得,
    諸葛亮已經占據五丈原,似乎已穩操勝券,
    若能堅持下去必將前途無量。
    但也有人可能會認為,
    諸葛亮在五丈原這塊彈丸之地已陷入困境,
    即便時間充裕,也難以再扭轉戰局。
    我們可能不禁會想,
    曹叡會不會因漢軍長期入侵國土造成的政治壓力,而改變決策,下令進攻?
    又或者,當渭水進入枯水期,
    諸葛亮進攻的難度大大降低,他會不會選擇放手一搏?
    再者,
    即便有屯田之策支撐,漢軍仍然需要龐大的糧草供應,
    諸葛亮即便健在,
    會不會也因為糧草問題而先於司馬懿撤退?”
    “隨著諸葛亮的去世,蜀漢的擎天之柱倒塌了。
    後來者們再也無法創造燦爛的曆史,
    隻能在無垠的夜空中閃爍著微弱的光芒。
    諸葛亮的弟子薑維,
    窮盡一生也隻能換來蜀漢三十年安穩。
    蜀漢的生命或許從諸葛亮死去的那一刻起,
    就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諸葛亮在軍事上確實沒有太大建樹,
    這不是因為他的軍事實力弱,
    隻是因為雙方一開始的差距,實在太過巨大了。
    諸葛亮已經用盡一切辦法去縮小差距了,
    甚至都做到了逆勢而上,
    以蜀漢一州之力,
    走過‘難如上青天’的蜀道,
    壓著有九州之地的曹魏摩擦。
    可惜,老天爺沒有多給他十年……”
    “於後世而言,
    諸葛亮的名氣之所以能達到令人驚歎的高度,
    其原因並不僅限於他自身的卓越才能。
    更為重要的,是他那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這種對國家,對民族,對主上的忠誠與貢獻,
    使得他在曆史上的地位更加崇高。
    他對法治和公平的堅持,
    以及‘淡泊明誌,寧靜致遠’的人格魅力,
    更是深深地影響了後世。
    以至於諸葛亮的名字,
    已經超越了個人才能的範疇,
    成為了一種精神象征,
    一種對忠誠、智慧和獻身精神的讚美。”
    “諸葛亮臨終時給後主上書言: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
    至於臣在外任,別無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
    每每讀之,讓人不覺感慨,一代明相,心憂社稷,勤勞為國。”
    看到這裏,
    許多人心中激蕩,忍不住紛紛感歎,
    “諸葛亮,實乃人臣之典範,其忠誠與智慧並重,堪稱世間少有!”
    “是啊,他不僅謀略過人,更有文人風骨,當真是文人楷模!”
    “諸葛孔明確實令人欽佩,但他事必躬親,或許也限製了蜀漢其他人的成長吧?”
    “他的五次北伐,雖然顯示了其堅韌不拔的決心,但也耗費了蜀漢大量的國力,此舉是否明智,值得商榷。”
    “一代名相,終究也有力所不能及之處,如若他能更注重團隊合作,或許蜀漢的命運會有所不同。”
    “……”
    在人們的熱議聲中,蘇治繼續講解道,
    “諸葛亮的一生其實並不完美,
    他也有瑕疵,有疏忽,甚至有錯誤。
    因為他畢竟是人,而非神隻。
    諸葛亮最大的問題,
    無疑就是在培養和選拔人才上。
    與曹操、王猛對人才的‘唯才是舉’不同,
    諸葛亮堅持的選拔標準,首先是重德,其次才是才能。
    要知道,有才能的人本就很少了。
    再要求品德也要高尚,那可真就是鳳毛麟角了。
    這種嚴格的選拔標準,使得蜀漢後期可用之才寥寥無幾。
    誠然,薑維、蔣琬、費禕等人都是傑出的英才,
    但遺憾的是,
    他們的數量實在太少了。
    人才的匱乏,
    導致蜀國後期出現了人才斷層的嚴重局麵。
    諸葛亮他似乎忽略了一點,
    那就是不是所有人,都能達到他那樣的高度。
    以他自身為標杆來選拔人才,
    那可真是太為難天下的英才了。”
    “諸葛亮存在的另一個大問題,
    就是事無巨細,事必躬親。
    在蜀國國內,
    隻要是達到刑杖二十以上的事情,
    諸葛亮就要親自過問和處理,這無疑大大增加了他的工作量。
    蜀國還僅僅隻是一州之地,
    要是整個大漢,那豈不是連休息和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
    盡管曆史上也有像崇禎帝朱由檢那樣勤奮的皇帝,
    雖然曆史上也有洪武帝這種,每天隻睡兩個時辰,其它時間都在處理政務,而且還活了七十一歲的奇葩。
    但畢竟這種‘天賦異稟’的家夥,是極少數的。”
    諸葛亮:“每天隻睡兩個時辰,還活了七十一歲……洪武帝朱元璋,想必也是一代明君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洪武帝朱元璋:“……”
    “諸葛亮身為丞相,
    他的首要職責,應該是輔佐皇帝並確保百官能夠各司其職。
    可他卻事無巨細地親力親為,
    這種方式不僅極大地消耗了他的個人精力,
    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才的培養。
    正如兵法所雲:‘將者將兵,帥者將將。’
    作為百官之首的丞相,
    諸葛亮更應著眼於讓各級官員在其職位上充分發揮作用,
    而不是將所有任務都攬於己身。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
    繁重的工作負擔,導致了諸葛亮過度勞累,最後病逝五丈原。
    諸葛亮的性格過於謹慎,
    他總是擔憂他人無法勝任工作。
    但是得不到實踐鍛煉的官員,
    又怎麽能夠勝任工作,獨當一麵呢?
    要知道,團隊的整體力量,永遠比個人強大!
    強大的團體,才能讓國家興盛!”
    蘇治的話,令諸葛亮陷入了沉思。
    片刻之後,諸葛亮對著光幕深深一禮,道:
    “蘇先生這番教導極為深刻,
    當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孔明,受教了!”
    聽到蘇治的這番話後,
    朱元璋也忍不住感歎道:“是啊,一個人的力量再大,也難敵眾誌成城。咱當年能夠建立大明,靠的也正是身邊一群忠心耿耿的將士啊。”
    朱棣心裏卻嘀咕道:“可你卻差點兒把他們給殺光了……”
    崇禎皇帝朱由檢,不由得大笑道:
    “我從【晚清之殤】副本滿載而歸!
    還有袁崇煥、盧象升、孫傳庭、孫承宗等文武雙全之人!
    就問這樣的陣容,算不算強大?”
    “確實如此!”雍正皇帝點頭道:“朕推行改革,令大清有了生機。
    這裏麵,離不開一批得力大臣。
    團隊之力,不可忽視。”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