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關鍵時刻,唐玄宗又掉鏈子

字數:6086   加入書籤

A+A-


    “郭子儀和李光弼在安祿山的屁股後麵搞事情,
    史思明想保護安祿山的屁股,
    但卻又有些力不從心。
    安祿山對此自然不會無動於衷,
    於是他迅速從範陽調派了一萬郡兵、又從洛陽抽調了兩萬大軍,前去增援史思明。
    在得到了南北兩路強大的增援之後,
    原本被郭子儀打得灰頭土臉的史思明,又開始支棱起來了。
    他頻繁的向郭子儀發起挑釁,意圖挽回顏麵。”
    “但郭子儀不是傻瓜,不會在敵軍鋒芒正盛的時候選擇接戰。
    他們整日躲在深溝高壘之後,
    任由史思明在外叫囂辱罵,就是一動不動。
    但郭子儀也沒有閑著,
    他其實一直在觀察著史思明軍隊的情況。
    等到他看見史思明的隊伍變得軍心浮躁、驕傲自滿的時候,
    他隨即果斷揮師,與叛軍正麵對決!”
    “郭子儀不是司馬懿,史思明更不是諸葛亮。
    傾巢而出的郭子儀一馬當先、身先士卒,策馬挑落叛軍一步將。
    唐軍看到年近六十的主帥竟然如此生猛,
    頓時個個深受刺激、嗷嗷直叫、奮勇搏殺!
    這一戰,
    唐軍斬首兩千,俘虜五百,
    徹底壓製了叛軍的囂張氣焰!
    而敵人蔫頭耷腦之時,卻正是我軍建功立業之日!
    作為精通兵法的老將軍,
    郭子儀自然不會給叛軍以喘息之機,
    唐朝版的“遊擊戰”,即將成為史思明此生揮之不去的夢魘!”
    “三百年後,
    司馬光為此戰術總結了十六字方針:
    ‘賊來則守,去則追之,晝則耀兵,夜斫其營。’
    這與後世教員所提出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有著極為相似的精髓。
    遭到郭子儀日夜不間斷騷擾的叛軍,
    無法得到片刻休息的時間,
    被折磨得士氣渙散、生無可戀。”
    看到這兒,
    許多將領、士卒紛紛眼前一亮,道,
    “這是個好戰術啊!”
    “又學到了一招!”
    “蘇先生,能多講講兵法嗎?俺也想當軍神啊!”
    “就你也想當軍神?當神精還不差不多!”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
    視頻繼續直播,
    “天寶十五載四月,
    郭子儀和李光弼在九門城南大敗史思明後,
    一路追擊史思明到博陵。
    史思明收集殘兵固守,唐軍攻城十日未下。
    五月,郭子儀、李光弼撤圍返回常山,
    史思明率數萬人追擊。
    郭子儀選驍騎五百人,邊走邊輪番誘戰。
    這樣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經過三天抵達行唐,
    叛軍疲憊,隻好後退。
    郭子儀又乘機回軍反擊,與史思明大戰於嘉山。
    最終唐軍大獲全勝,斬首四萬級,俘獲千餘人,繳獲戰馬五千匹。
    史思明在潰亂中跌下馬來,
    披發赤足,拖著斷槍,狼狽逃回軍營,隨即逃往博陵。
    李光弼乘勝追擊,
    進圍博陵,
    郭子儀則準備北圖範陽。”
    “這是一次極具戰略意義的大勝,
    它在河北乃至洛陽地區,迅速引發了一連串的積極反應。
    河北各郡軍民受到此戰鼓舞,
    紛紛起義斬殺叛軍守將,歸順政府軍。
    前線的安祿山後路被斷,
    漁陽籍的士兵們也開始軍心動搖。
    而潼關前線一直卡著動不了,
    安祿山頓時進退兩難,
    甚至一度考慮要退出洛陽,回歸範陽。”
    “一時間,
    整個形勢似乎已經完全逆轉。
    郭子儀與眾將領,已經製定好了直接攻擊叛軍範陽大本營的作戰計劃。
    隻要潼關的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老長官們能夠繼續拖住安祿山,
    郭子儀就有信心釜底抽薪,
    一舉端掉叛軍的老窩,
    徹底平定這場叛亂!
    勝利女神,似乎已經在向他們招手了!”
    “但是!
    沒錯,又是意外來了!
    俗話說: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隻怕豬一樣的隊友;
    不怕領導不懂行,就怕領導瞎指揮。
    就在唐軍即將完成逆風翻盤的好戲時,
    老眼昏花的唐玄宗竟然為了臉麵,
    在錯殺高仙芝、封常清二位名將,自毀長城之後,
    又逼迫哥舒翰出關進攻,
    結果導致潼關被破、長安陷落,
    連皇帝李隆基都不得不拖家帶口,狼狽出逃。”
    狄仁傑和武則天微張著嘴,滿臉的不可置信。
    過了好一會兒,
    武則天才出聲問道:“狄國老,你說朕要不要提前弄死李隆基?”
    “……”狄仁傑沉吟半晌,這才回答道:“將來的事情不好說……因為換一個皇帝,不一定比李隆基做得更好。”
    “那朕要不要提前教導教導他,如何做一個好皇帝?”
    “您同意了?”
    “不同意,你就不認李隆基為主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轉世重生】後的狄仁傑聞言,尷尬的摸了摸鼻子說道:“被您發現了……”
    “嗬!男人!”武則天斜了狄仁傑一眼後,自顧自的抬頭看向了光幕。
    蘇治繼續解說道,
    “潼關陷落,唐玄宗父子出逃長安。
    馬嵬驛兵變後,宰相楊國忠被處死,楊貴妃被強迫自盡。
    隨後,唐玄宗與太子李亨在馬嵬驛分道揚鑣。
    心灰意冷的唐玄宗李隆基遠遁四川,
    而太子李亨則被老郭的副手、朔方軍留後杜鴻漸,
    接到了靈武去登基稱帝。”
    "但唐肅宗李亨因為匆匆上任,
    所以新組建的朝廷班子,頗為簡陋。
    文武官員很少,不足三十人,
    城防組成,更是大部分都是老弱殘兵。
    在這樣的局麵中,
    李亨別說對全國發號施令了,
    他連自己的安全都很難保證。
    李亨與郭子儀過去的交集並不多,
    但在此關鍵時刻,
    他還是隻能向正在外征戰的朔方軍發出班師詔書。
    他非常非常需要郭子儀這支能打勝仗的隊伍”
    “此刻,勝利已經近在咫尺的郭子儀,再次迎來抉擇時刻。
    從軍事上來看,
    一鼓作氣、徹底平定河北無疑是最佳策略。
    但從政治上來講,
    新君的詔書,實際上又是對他忠誠度的試探。
    新老板空降你的地盤上,並重新開基創業,
    如果你遲遲在外不歸,會讓別人產生何種想法?”
    “正所謂君心難測,
    加上唐末時期滿朝佞臣,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郭子儀不敢賭。
    所以,他明智地選擇了放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做法。
    他果斷地放棄已有的戰果,從河北撤軍,
    帶領李光弼等眾將領,以及五萬大軍,
    迅速趕往靈武行在,以響應新君的召喚。"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