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突厥人,李靖成神的踏腳石

字數:5959   加入書籤

A+A-


    “經過一番分析,李靖最終成功地說服了李孝恭。
    於是,唐軍先是故意派羸弱之兵,進攻對方的防線,示敵以弱。
    同時,唐軍在暗地裏集結精銳兵力,靜待出擊良機,以期給敵軍來個出其不意。
    攻擊敵軍防線的唐軍皆是弱旅,自然無法突破敵軍防線。
    他們假裝敗退實際上也確實處於劣勢),
    陳正通果然上當,率領守軍出擊追擊。
    但他們追擊不出數裏,
    就遭遇了李孝恭率領的主力部隊的伏擊,結果大敗而逃。”
    “唐將闞棱此前曾是杜伏威的部下,
    而陳正通所率領的步軍中,不少士兵都曾是他的舊部。
    雙方軍隊一交鋒,闞棱便脫下鎧甲,表明自己的身份。
    敵軍士兵見狀,鬥誌瞬間消散,紛紛選擇逃走或者幹脆投降。
    李孝恭、李靖等人則趁機擴大戰果,
    成功拿下博山、青林兩地。”
    看到這一幕,觀眾們再次忍不住發出讚歎,
    “李靖的對局勢的把握,當真可怕!”
    “就好比兩軍對陣,一方是正常的視角,另一方卻能把你前後左右裏裏外外看個通透,這仗還怎麽打?”
    “不愧是一代名將,其智謀與膽識均非常人所能及。”
    “真正的戰爭,不僅僅是武力的較量,更是智慧的博弈。”
    “李靖的每一次決策都顯得那麽閑庭信步,真是令人神往。”
    視頻繼續直播,
    “中了李靖‘示敵以弱、誘敵深入’的計策後,
    馮慧亮、陳正通麾下士卒戰死、溺死者近萬人,最終狼狽逃回丹楊。
    李靖率輕兵一路追擊,直至兵臨丹楊城下。
    輔公祏眼見局勢不利,心中充滿了恐懼。
    盡管他手中還有數萬大軍,但心中卻已經鬥誌全無。
    最終,輔公祏棄城逃走,向東投奔其死黨左遊仙駐守的會稽。
    李積緊追不舍,帶兵追擊而去。
    隨著輔公祏逃亡,其麾下將士見大勢已去,紛紛選擇逃離。
    輔公祏本人在逃亡至武康時被擒獲,隨後被送往丹楊斬首。
    至此,江南地區得以平定。”
    “值得一提的是,
    李靖厲害的地方,不僅在於他洞悉時局、用兵如神,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
    他還精通政務,擁有出色的治理能力。
    據史書記載:丹陽連罹兵寇,百姓凋弊,靖鎮撫之,吳、楚以安。
    正因此,史稱李靖‘才兼文武,可出將入相’絕非虛言。”
    “李靖成功平定輔公祏、馮惠亮、陳正通等人之後,
    整個南方,全部被納入李唐勢力的掌控。
    李淵得到消息後,盛讚李靖:‘古之名將韓、白、衛、霍,豈能及也!’
    雖然有些誇張,但卻也不算吹牛。
    此刻,若展開大唐的疆域地圖,我們便可以清晰地看到:
    關中、隴西、華北、中原、山東的平定之功在李世民;
    而江淮、江南、江漢以及嶺南等南方的疆土,則來自李靖的貢獻。
    兩人一南一北,
    攜手完成了大唐統一華夏的偉業。“
    “李唐完成華夏大地的統一之後,
    急需一個穩定的環境來恢複民生,發展農業和經濟。
    然而北方的突厥人,
    卻趁著中原大地民生疲敝之時,頻繁南下侵擾唐境,成為了唐朝的心腹大患。
    武德九年,
    唐太宗李世民剛即位不久,便遭遇了突厥的大規模入侵。
    突厥頡利可汗率領二十萬鐵騎深入關中,
    直逼渭水,
    朝野上下震動!”
    “在這個關鍵時刻,
    李靖向李世民建議,設下疑兵之策,
    並以金帛財物作為交換條件與突厥結盟,
    最終成功迫使頡利退兵,史稱‘渭水之盟’。
    但這種事情,對雄心萬丈的李世民來說,無疑是奇恥大辱。
    此後,李世民痛定思痛、勵精圖治,
    下定決心要加強國力,一雪前恥。
    為了訓練出精銳士兵,他甚至親自在東宮顯德殿前教授諸衛士卒射箭,訓練精銳。
    直至貞觀三年八月,突厥突遭天災人禍,國力大衰。
    代州都督張公瑾上書陳突厥可取之狀,
    唐太宗李世民同意了張公瑾的提議,
    下令出兵討伐突厥,
    一雪國恥!”
    “大戰將至,
    戰功卓著,謀略過人的李靖,
    自然成了大軍主帥的不二人選。
    唐太宗下令,
    任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以張公瑾為副手,統領中路主力軍隊。
    並州都督李積被任命為通漠道行軍總管,丘行恭作為其副手,率領左路軍。
    此外,還有左武衛大將軍柴紹、李道宗、衛孝傑、薛萬徹等將領,
    共率領六路大軍,合計十餘萬人,
    皆受李靖節度,分道出擊突厥!”
    “次年的四月,唐軍抵達馬邑。
    李靖派出的探子刺探到情報,
    得知突厥的頡利可汗正在定襄屯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其軍隊士氣低落,內部更是矛盾重重。
    李靖當機立斷,決定對定襄發起突襲。
    打仗,其實打得就是情報。
    所以李靖每次出兵前,都會先派出探哨收集敵情,
    確保能夠在充分了解敵情的基礎上,
    找到敵軍的弱點,製定破敵計策,
    再殺對手一個措手不及。”
    “決定發起突襲的李靖,
    親率三千精銳騎兵,
    旦夕之間便抵達了定襄以南的惡陽岑。
    唐軍的突然出現,讓頡利可汗感到不可思議,
    他誤以為唐軍主力已經全麵壓境,
    因為在他看來,
    若非有強大後盾,李靖怎會有如此膽識單獨突進?
    正因此,頡利可汗選擇了消極避戰的策略。”
    百姓們議論起來,
    “李靖可真是藝高人膽大啊!”
    “你看李靖,他雖然看似在行險。但實際上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和精密計劃後的決策。”
    “沒錯!李靖就像蟄伏的猛虎,不出則已,一出必殺!”
    “相比韓信,我其實覺得李靖更強一些。”
    “確實不好說……要是把韓信換成李靖的話,不知道項羽能抗多久?”
    “……”
    “李靖敏銳地察覺到突厥人的猶豫,
    於是果斷抓住時機,發動夜襲,
    竟然一舉攻克了定襄。
    唐軍的突然襲擊,讓突厥措手不及,
    頡利可汗不敵,隻好向北退去。
    但在撤退途中,突厥軍隊又遭遇了李積的伏擊,傷亡慘重。
    麵對如此困境,突厥隻好向李世民求和,以圖暫時緩解戰勢,尋找機會東山再起。”
    “突厥派遣使者前來求和,
    唐太宗李世民也相應派出唐儉作為使者,前往談判。
    但這僅僅是李世民的拖延之計,意在迷惑突厥,降低他們的警惕性而已。
    果然,李靖等人對李世民的心意也是心領神會。
    於是他們在未經上奏的情況下,主動出擊。
    此舉,與當年韓信在酈食其與齊王談判時出兵攻齊的情況,頗為相似。
    但不同的是,
    李靖的進攻更為迅猛,
    幾乎在瞬間就將突厥軍隊擊潰,並生擒了頡利可汗。
    唐儉也得以全身而退,避免了成為下一個酈食其……”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