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滅突厥,滅吐穀渾,如砍瓜切菜

字數:5738   加入書籤

A+A-


    “李靖與李積經過商議,
    決定趁頡利因為唐使慰撫而放鬆警惕之機,襲破之。
    但副將張公瑾覺得不妥,勸阻道:‘詔書已許其降,使者在彼,奈何擊之!’
    他擔心使者唐儉等人的安危,也覺得此舉不符道義。
    但李靖認為戰機稍縱即逝,不應因小失大,他以韓信破齊為例,強調時機的重要性。
    於是,李靖精選一萬騎兵,
    備足二十日口糧,
    由白道連夜進軍,
    李積緊隨其後。
    行進至陰山,遇突厥千餘帳,俘獲以隨軍。”
    “果然,頡利在見到唐儉一行後,大喜過望,放鬆了警惕。
    李靖命匡道府折衝都尉蘇定方以兩百精騎為先鋒,
    利用大霧作掩護接近突厥牙帳。
    直到距離牙帳七裏之地,突厥人才察覺唐軍先鋒,
    而此時李靖的主力部隊也僅距牙帳十五裏。
    蘇定方率領的先鋒部隊斬殺了數百人,李靖隨後率大軍進攻。
    頡利自覺無力抵抗,乘千裏馬逃走.
    其部眾大潰,唐軍斬首萬餘人,俘虜十餘萬人,繳獲雜畜數十萬。”
    “頡利率萬餘騎兵突圍,
    意圖穿越磧口逃向漠北,
    卻發現李積早已率軍等候多時了。
    眼看敗局已定,頡利的部下紛紛投降。
    李積俘虜五萬餘人後返回,
    頡利隻得帶少數隨從向西逃往靈州西北的蘇尼失處,意圖投奔吐穀渾。
    大同道行軍總管李道宗率軍追擊,迫使蘇尼失交出頡利。
    但頡利見情況不妙,連夜逃跑,後被蘇尼失追捕。
    不久,李道宗的副將張寶相率軍襲擊蘇尼失的營地,活捉了頡利,蘇尼失也投降了。
    至此,昔日不可一世的東突厥汗國徹底滅亡。
    從陰山到大漠的廣大地區,全部並入唐朝版圖。”
    “唐滅東突厥,
    不出三月而竟其功,其中主帥李靖居功至偉。
    李靖延續了他一貫的用兵詭譎的優點,兵貴神速,出敵不意,攻敵不備。
    加上他膽識過人,敢於深入敵後,
    最大限度地達成了戰爭的突然性,
    使敵人防不勝防,終致一敗塗地。
    這種戰術在定襄之戰,和陰山之戰中都得到了完美體現。
    此外,李靖的指揮如行雲流水,絲毫不拖泥帶水,
    大膽、自主、靈活,
    對敵人窮追猛打,
    不給敵人任何喘息的機會。
    這就是李靖用兵的精妙之處。“
    看到這兒,
    李世民忍不住點頭讚許道:“李靖用兵深得朕心,大唐的第一軍神,實至名歸!”
    “衛公用兵如狂風暴雨,迅猛且出其不意。偏偏他又有洞察一切戰機的能力,做他的對手,實在太難了。”
    “是啊!有衛公這樣的對手,那無疑是一生的噩夢啊!”
    視頻繼續直播,
    “唐滅東突厥一戰,
    不僅雪洗了國恥,徹底根除了北疆的長期隱患,
    更極大地提振了唐朝的國際聲望與地位,
    使得唐太宗李世民被眾國尊稱為‘天可汗’。
    李世民大喜之下,大赦天下,並舉行連續五日的歡慶活動。
    太上皇高祖李淵得知東突厥已被平定,也喜不自勝,感慨道:
    ‘漢高祖困白登,不能報;今我子能滅突厥,吾托付得人,複何憂哉!’”
    “戰後,為表彰李靖的傑出貢獻,
    唐太宗封他為代國公,
    並委以尚書右仆射的重任,相當於宰相之職。
    李靖雖身居高位卻從不居功自傲,與同僚和睦共處,多次受到唐太宗的嘉獎。
    名相王珪讚譽他為‘才兼文武,出將入相’,
    這無疑是對李靖最貼切的評價。”
    “李靖六十四歲時,以足疾行動不便為由,主動請求辭官歸隱。
    李世民心裏本來就對功高震主的李靖小心提防著,
    如今見他如此識時務,主動卸去了官職,自然欣然應允。
    在送別之際,李世民不失時機地發表了一番褒貶並存的訓誡:"自古富貴而能知足者甚少,縱有才能不及或身體衰頹,猶不肯放權者也。"
    李靖對李世民的弦外之音心知肚明,
    但他一如既往的全盤接受,
    毫無怨言地回家養病去了。
    不得不說,
    就政治覺悟這一點上來講,
    李靖真的強出韓信太多了。”
    “在滅掉東突厥之後,大唐的聲望如日中天,威震四方。
    但總有一些自命不凡的人,想要挑戰這個新晉霸主的權威。
    貞觀八年十一月,
    吐穀渾侵犯涼州,扣留唐使趙德楷。
    唐太宗李世民多次派遣使者,敦促吐穀渾釋放人質,但對方均置若罔聞。
    李世民於是下定決心,出兵討伐吐穀渾。
    此時,
    李靖已經因足疾在家中休養,
    但他在軍事上的才能與威望猶在,
    討伐吐穀渾的主帥,非李靖莫屬。”
    “在得知皇帝的心思後,李靖也積極回應。
    他主動前去拜訪宰相房玄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表示自己雖年事已高,但寶刀未老,仍能上戰場殺敵。
    於是,在十二月,
    唐太宗下詔,
    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全麵指揮此次軍事行動。
    同時,兵部尚書侯君集被任命為積石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為鄯州道行軍總管,作為李靖的副手。
    涼州都督李大亮、岷州都督李道彥、利州刺史高甑生也分別被任命為且沫道、赤水道和鹽澤道的行軍總管。
    同時,大唐還聯合了突厥、契苾等部落的兵力,
    共同發起對吐穀渾征伐!”
    “次年四月,
    李道宗率領軍隊在庫山重創吐穀渾軍隊,
    吐穀渾可汗伏允意識到局勢不利,
    於是放火焚燒野草以阻止唐軍,
    並撤退至大非川進行防守。
    唐軍在伏俟城集結完畢後,
    李靖召集將領們共同商討接下來的戰略對策。
    眾人以為,
    唐軍戰馬瘦弱、草料匱乏,不宜深入追擊,
    唯有侯君集主張進軍。
    他認為吐穀渾在經曆此次大敗後元氣大傷,頹勢已顯,
    應當乘勝追擊、窮追猛打,
    不可予敵有喘息之機。
    若錯失良機,等敵軍遠遁並據險固守,那就很難再消滅他們了。”
    “侯君集的意見正合李靖的心意於是他下令兵分兩路,追擊吐穀渾大軍。
    李靖、李大亮、薛萬徹、薛萬均等將由北道進軍,
    旨在切斷吐穀渾撤回祁連山的退路;
    而南路軍則由李道宗和侯君集率領,負責追擊敵軍主力。
    不久後,
    李靖部將薛孤兒於曼頭山大破吐穀渾,斬其名王,大獲牲畜以充軍實。
    緊接著,
    李靖的北路軍又先後於牛心堆、赤水原連敗吐穀渾,大獲全勝。
    與此同時,南路軍在穿越了兩千餘裏的無人區後,
    也於五月在烏海追上並大敗伏允的軍隊,並俘獲其名王。
    唐軍攻勢摧枯拉朽,勢如破竹!”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