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攪動風雲的黑衣和尚

字數:4590   加入書籤

A+A-


    “朱棣出征後,便將北平的防務交予世子朱高熾,並委派姚廣孝為其輔佐。
    建文元年十月,朱棣進攻大寧城。
    而朝廷則任命主帥李景隆,率領五十萬南軍直逼北平,意圖直接端掉朱棣的大本營。
    此時,北平城內僅有萬餘守軍,麵對來勢洶洶的五十萬大軍,形勢極為嚴峻。
    但姚廣孝臨危不懼,他協助朱高熾穩定軍心,
    一方麵向朱棣發出求援信號,
    另一方麵則有條不紊地指揮守軍奮勇抵抗。
    姚廣孝知道李景隆膽小如鼠,
    於是利用他這一弱點,在黑夜中組織精銳兵力突襲南軍,成功斬殺眾多敵軍,有效減緩了南軍的攻勢。
    不久後,朱棣回援北平,與城內守軍形成夾擊之勢,大敗南軍,從而贏得了北平保衛戰最終的勝利。”
    觀眾看到這兒,忍不住調侃起來,
    “大明戰神李景隆啊!久仰大名了!!!”
    “五十萬大軍啊!給條狗當統帥都不至於那麽菜吧?”
    “五十萬拿不下一萬……”
    “不然怎麽叫‘戰神’?”
    “不!!李景隆就是永樂帝的人!他幫了永樂帝足足四次,是專坑建文帝啊!”
    “……”
    視頻繼續直播,
    “建文二年1400年)十月,朱棣在靖難之役中遭受重大挫敗。
    他在東昌一戰被南軍新任主帥盛庸擊敗,
    大將張玉戰死沙場,燕軍死傷數萬損失慘重。
    這也是朱棣自靖難之役開始以來,遭受的最大失敗。
    當朱棣灰頭土臉地回到北平後,原打算稍作休整一段時間再出征。
    但姚廣孝極力反對,
    因為他深知,作為造反的一方,任何退縮都可能嚴重打擊士氣,甚至導致整個起義的失敗。
    曆史上不乏此類先例,
    如李淵在晉陽起兵後,曾在霍邑受阻,一度想要退兵,若非李世民及時勸阻,可能曆史走向都會改變。
    在姚廣孝的力勸下,朱棣決定為東昌陣亡的將士舉行祭奠儀式,以此激發士氣。
    這場儀式不僅是對逝者的緬懷,更是對生者的激勵。
    隨後,朱棣收拾好心情,再次整裝出發。”
    “建文三年1401年)冬,朱棣再次率兵南下。
    盡管靖難之役打了三年,燕軍勝多敗少,
    但是燕軍的地盤僅有北平、保定、永平三個郡,最終的勝利似乎遙遙無期。
    關鍵時刻,姚廣孝再次展現了他的深謀遠慮,為朱棣指明了戰略方向:
    ‘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
    他建議朱棣放棄逐一攻占城池的緩慢策略,而應迅速集中兵力,直搗南京!
    因為京師守備相對薄弱,一旦受到直接威脅,必將動搖建文帝的統治根基。
    朱棣采納了姚廣孝的建議。
    隨後在淝河與靈璧兩場關鍵戰役中,燕軍以少勝多,大敗南軍,極大地提振了士氣,也削弱了敵人的力量。
    緊接著,朱棣率領燕軍乘勝追擊,直逼京師南京。
    麵對朱棣的大軍,南京城內的守軍和朝臣們人心惶惶,建文帝也在此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絕望。
    最終,在內外交困之下,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成功奪取了皇位,改元永樂,開啟了明朝的新篇章。”
    “朱棣能夠靖難成功,固然離不開他自身的雄才大略和建文帝一方的愚蠢表現。
    但作為朱棣手下首席謀士的道衍和尚姚廣孝,自然有一番精彩的表現。
    《明史·姚廣孝傳》中記載:帝轉戰山東、河北,在軍三年,或旋或否,戰守機事皆決於道衍。道衍未嚐臨戰陣,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為多,論功以為第一。
    意思是:道衍雖然沒有跟著朱棣在前線戰鬥,但朱棣的行軍戰略和策略都是由道衍和尚製定,道衍和尚在靖難之役中出力最大。
    所以朱棣正式登基為帝後,稱道衍和尚實是靖難第一功臣。”
    “作為靖難之役最重要的推手之一,姚廣孝協助朱棣起兵,引發了許多殺戮,其行為與普度眾生的和尚身份,似乎格格不入。
    按常理,姚廣孝應該會像當年劉秉忠輔佐忽必烈建立元朝後那樣,還俗成為宰相,協助朱棣治理國家,從而功成名就。
    但姚廣孝並未走上這條道路。
    盡管朱棣曾多次邀他還俗出仕,甚至賜予他豪華府邸和美女,但他都一一婉拒。
    朱棣無奈,隻好賜名‘姚廣孝’,並封以爵位和官職。
    但道衍和尚,盡管已年近七旬,仍堅守佛門清規,對女色和世俗的榮華富貴毫無興趣。
    他僅接受了‘太子少師’的虛職,每天上朝時換上官服,退朝後立刻換回僧袍。
    更令人敬佩的是,
    他將朱棣賜予的金銀財寶盡數捐贈給了窮人,算是體現了佛家慈悲為懷的精神,也算是為他早年的作為贖罪。
    值得一提的是,姚廣孝晚年還主持了《永樂大典》和《明太祖實錄》的編撰,為後世留下了璀璨的曆史文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永樂十六年1418年),姚廣孝病逝。
    對於這位曆經風雨的老戰友的離世,朱棣深感悲痛。
    他親筆撰寫了祭文,以表達對老友的哀思。
    同時為了紀念姚廣孝的貢獻,朱棣追贈他為榮國公,賜諡‘恭靖’。
    朱棣駕崩後,太子朱高熾繼承大統。
    他對自己的恩師姚廣孝非常尊敬和思念,
    為此進一步加贈姚廣孝少師散官勳爵,並特許其配享廟庭。
    這一殊榮在大明文臣中是前所未有的,此前隻有開國功臣徐達以武將的身份配享廟庭。
    姚廣孝是個很奇特的人物。
    一般人參與謀反,要麽是為了權力比如李世民),要麽是為了自保比如郭威),
    可沒有人知道姚廣孝他參與謀反的真實目的是什麽。
    有人說他不圖名利,應該隻為實現自己的抱負而投身這場巨變。
    但這種說法,多少顯得有些荒誕。
    造反為哪般?
    可能是為了施展才華,也可能隻是為了報答知遇之恩。”
    “關於姚廣孝的評價,曆來褒貶不一。
    有人讚譽他為靖難之役的首席功臣,也有人斥之為亂臣賊子。
    正如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獨特的曹孟德,對於姚廣孝的看法自然也因人而異。
    但無論如何,姚廣孝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實現了施展抱負的願望。
    他這一生,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華夏曆史十大謀士第七位:黑衣宰相姚廣孝,盤點完畢!】”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