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李泌,絕對可靠的朋友

字數:4603   加入書籤

A+A-


    “唐肅宗李亨駕崩後,唐代宗李豫繼位。
    唐代宗李豫駕崩後,唐德宗李適繼承大統。
    在李亨執政的靈武時期,德宗李適就以皇長孫的身份跟隨李泌學習。
    至代宗李豫時期,
    禁不住李豫的再三邀請,李泌又重新入朝輔佐,
    並以翰林學士銜居於宮中的蓬萊書院。
    後來,李泌頻遭宰相元載、常袞等人排擠,被貶出朝,輾轉擔任楚州、杭州等地刺史。”
    “李豫繼位後,
    他便開始進行削蕃,意圖憑借一己之力澄清宇內。
    但結果,卻引發了天下大亂,甚至再次丟失了長安,流亡至梁州。
    這時,他才重新想起李泌,急忙召其回朝。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
    每當天下動蕩、國家有難時,李泌總會被朝廷召回。
    可一旦局勢穩定,李泌又會因各種原因淡出朝廷。
    如果是一般的官場中人,恐怕早就牢騷滿腹、心灰意冷了。
    但李泌卻能始終如一,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無怨無尤。
    其中最主要的,
    還是因為李泌本身對功名利祿就得亦不喜,失亦不憂。”
    “李泌回到朝廷後,唐德宗李適首先與他探討了李懷光的問題,並對此人顯露出深深的憂慮。
    李泌則安慰道:李懷光不過是一個頭腦發熱的武夫。
    當初雖然是他解了奉天之圍,
    但麵對行將滅亡的叛賊朱泚,他卻選擇與其聯手,而非剿滅,讓李晟有機會建立了消滅朱泚的功績。
    現在長安已經光複,陛下也回宮了。
    李懷光不僅沒有認罪,反而殘殺使臣、行為逆反,這無疑是自取滅亡。
    依臣看來,
    李懷光很快就會被他的部下所殺,朝廷甚至都不需要親自動手。
    聽了李泌的話,
    李適連日來的憂慮終於得到了緩解。
    現在李懷光的問題已經不大,
    李適於是又開始懷疑江東的韓滉,他總覺得那人心懷異誌,妄圖圖謀不軌……
    可見,李適也是一個疑心頗重的君王。”
    “江東,一直是大唐帝國的重要糧食產地,
    若因李適的猜疑而逼反韓滉,後果將不堪設想。
    李適的猜疑心越來越重,近幾年諸藩的接連叛亂更是加劇了他的這種心態。
    為了打破這個惡性循環,
    李泌決定先消除李適的疑慮,避免他一再懷疑下去,隻會造成無休止的紛爭。”
    “針對韓滉的疑慮,李泌向李適闡述了他的看法:
    韓滉是忠貞清廉。
    自陛下乘輿播遷,他的貢賦一直未曾斷過。
    而且,韓滉統轄江東十五州期間,地方平靜,匪患不生,政績顯著。
    他之所以修築石頭城,
    實則是預見中原可能動蕩,為迎接陛下聖駕作準備。
    此乃人臣一片忠誠之表現,奈何反以為罪狀!
    韓滉性情剛正嚴明,不依附權貴,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也招來了一些誹謗。
    但請陛下明察,臣敢保證他絕對忠誠,無二心!”
    李適反問道:‘外界議論紛紛,舉報他的奏章堆積如山,賢卿難道都沒有聽說?’
    李泌回應道:“我確實聽說了。但韓滉的兒子韓皋在朝中任職,卻長時間不敢回江東,就是因為這些誹謗言論。’
    李適又問:‘他兒子都如此懼怕,你還敢為他擔保?’
    李泌堅定地說:‘我最了解韓滉,我願意上疏為他申辯。請陛下將奏疏發至中書省,公之於眾,讓真相大白。’
    李適搖頭道:‘不必了。我正要重用你,你不應卷入這複雜的事件當中去。
    為人擔保,談何容易!
    最好不要與多數人意見相左,以免受牽連。’
    李適麵露倦色,示意李泌退下。
    然而,李泌退下後卻又上疏,表示願以全家百口的性命為韓滉擔保。”
    “李泌的決心和堅定。
    李適無奈之下,隻得再次召見他,說道:‘賢卿,你竟然真的上疏為韓滉擔保。
    朕為你著想,已經將奏章暫時扣留了。
    朕知道你和韓滉是舊交,但沒必要為他賭上身家性命啊!’
    李適的話表麵上流露出對李泌的關心,實際上卻在暗示他不要過於回護親友。
    李泌正色道:‘臣怎敢因私情而辜負陛下!
    隻是韓滉確實沒有二心,臣上疏,是為了朝廷,而非個人私利。’
    接著,他又說:‘如今天下大旱,蝗災肆虐,關中米價飆升,一鬥米甚至賣到了一千錢,公私糧倉都已耗盡。
    唯獨江東豐收,可以成為朝廷的救命稻草。
    希望陛下能早日公布臣的奏章,以消除朝中百官的疑慮。
    並麵諭韓皋回家探親,讓韓滉心生感激,消除自疑,從而盡快將江淮的貢米運往京師。
    這難道不是為了朝廷的利益嗎?’
    李適聽後恍然大悟,當天就公布了李泌為韓滉辯護的奏章。
    同時他又召見韓皋,準許他回家探親,並當場賜予緋衣。”
    “韓皋回到潤州後,韓滉果然感動得淚流滿麵。
    他當天就親自前往碼頭,指揮裝載了一百萬斛稻米,全部運往京師!
    同時,他還告訴兒子韓皋,隻能在家逗留五日,
    期限一到就必須立即返回朝廷。
    淮南的陳少遊聽聞韓滉向朝廷進獻了一百萬斛米後,也迅速跟進,獻上了二十萬斛稻米。
    李適為此大為慨歎,對李泌說道:‘真沒想到韓滉的影響力如此之大,竟然能帶動陳少遊也獻糧!’
    李泌笑道:‘不僅是陳少遊,江淮地區的各道官員也定會爭相進貢。’
    此後,韓滉從被猜疑的潛在叛亂者,一躍成為皇帝最賞識的重要大臣。
    這一切,都離不開李沁的識人之能,以及他敢於擔保的堅定決心。”
    看到這兒,有觀眾忍不住感慨起來,
    “能有李沁這樣的知己,此生足矣!”
    李世民喃喃自語:“朕真的越來越想把李沁挖過來了!這樣有能力、有擔當的臣子,真是世間罕見。”
    “朕感覺太宗可能會來挖牆角,無論如何,朕一定要把李沁留在朕的世界!”
    這是李隆基第一次產生與李世民爭搶人才的念頭,
    不過這種事情,
    不管誰來,都不會輕易後退的吧!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