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一個人的北伐,祖逖

字數:5000   加入書籤

A+A-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守舊勢力的頑固阻撓無疑是最大的因素。
    當時,朝中守舊大臣與慈禧太後均將變法視為洪水猛獸,擔憂其會動搖國本,因此極力反對。
    他們憑借手中的權勢,千方百計地阻撓變法的實施,導致許多新政難以推行。
    加之變法派的力量有些軟弱,
    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誌士雖有滿腔熱血與改革之誌,但他們的力量終究太過薄弱,難以與根深蒂固的守舊勢力相抗衡。
    此外,變法派內部意見分歧,缺乏統一的領導和策略,這也使得變法難以取得成功。
    不過,譚嗣同等人能夠洞察時局,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哪怕他們的努力隻是在大海中激起一束水花,但這仍然是時代的巨大進步。
    變法,是許多朝代都經曆過的一段曆程,卻往往不願輕易言及。
    秦朝正是通過商鞅變法,迅速崛起,成為一代強國。
    漢武帝時期,推行了一係列改革措施,如推行察舉製、設立太學、加強中央集權等,為漢朝的強盛奠定了堅實基礎。
    宋神宗時期,王安石推行了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等一係列變法措施,旨在富國強兵,雖然變法過程中遇到了諸多阻力和困難,但王安石變法對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麵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明朝張居正的變法,為大明朝強行續命數十年……
    每當一個朝代變得破破爛爛,總會有那麽一些人不顧一切的去縫縫補補。
    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我們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華夏曆史十大悲情人物第十位:“有心殺賊,無力回天”譚嗣同,盤點完畢!】
    視頻落幕,
    萬界時空的觀眾們依舊久久沉默。
    王朝遲暮,時代悲劇,
    英雄奮起,不甘落幕。
    “正如蘇先生所言,這個世界破破爛爛,但總有一些人在努力的縫縫補補!”一位披頭散發,不修邊幅,但氣質昊然灑脫的中年人,望著光幕感慨道。
    聽到中年人的感慨,站在他旁邊的另一位中年人,也忍不住感歎道:“太白兄,我即便做不了郭子儀那樣力挽狂瀾的時代英雄,也要做譚嗣同這樣縫縫補補的壯士!”
    李白扭頭看向自己的好友杜甫,笑著回答道:“我也想成為郭子儀那樣的人物,可整個大唐,也就隻有一個郭子儀而已。
    不過譚嗣同嘛,我們倒確實是可以去學一學的。”
    “誰敢再說百無一用是書生?我讀書人也能出慷慨悲歌的豪傑之士!”
    “變法,是拯救一個王朝的最後的手段!為了使我大宋強大起來,一定要改變現在重文抑武的局麵!”
    “你去說,以後每年我會準時給你上香……”
    “……”
    ……………………
    片刻休息過後,另一位悲情人士開始登場。
    視頻畫麵逐漸亮起,
    隻見一員老將站在城牆上,
    麵朝北方,
    背影挺拔而孤獨。
    城牆斑駁,石縫間甚至長出了倔強的小草。
    風,輕輕吹過,
    揚起他斑白的發絲和衣角,也帶起一陣陣涼意,正如他現在的內心,哇涼哇涼。
    老將軍的左手負於背後,右手則緊緊握著劍柄。
    那劍,已許久未出鞘,卻依舊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不甘與熱血。
    這開篇,
    便讓人感受到了“英雄遲暮”“壯誌未酬”!
    【華夏曆史十大悲情人物第九位:一個人的北伐——祖逖!】
    “原來是他啊!”
    “晉朝也終於有人登榜了?”
    “不奇怪,哪個王朝都有傑出人物。”
    “我覺得老曹挺悲催的,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基業,結果被司馬家給竊取了……”
    “他有啥悲催的?他不也是竊取大漢的基業嗎?”
    “……”
    在眾人的議論聲中,視頻直播正式開始,
    “祖逖,字士稚,範陽郡遒縣人,東晉時期傑出的軍事家與民族英雄。
    他出身於範陽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
    祖逖早年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務。
    八王之亂期間,祖逖率領親黨避亂於江淮地區,並在此擔任了奮威將軍、豫州刺史。
    建武元年317年),他率部北伐,得到了各地人民的熱烈響應。
    數年間,
    祖逖成功收複了黃河以南的大片領土,使得敵軍將領石勒不敢輕易南侵。
    他因功被晉朝封為鎮西將軍,
    但也隨著戰功日益顯赫,
    東晉朝廷開始對他產生忌憚。”
    “太興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淵出鎮合肥,以牽製祖逖的北伐行動。
    祖逖目睹朝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心中憂憤難平,最終也因憂憤過度而去世。
    祖逖死後,朝廷追贈他為車騎將軍,其部眾由弟弟祖約接掌。
    至此,祖逖的北伐大業功敗垂成。”
    “祖逖少年時生性豁蕩,不拘小節,輕財重義,慷慨有誌節,常常周濟貧困之人,因此深受鄉黨宗族的敬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成年後,他發奮讀書,博覽群書,涉獵古今知識,時人都稱讚他有治世之才。
    太康十年289年),僑居陽平郡的祖逖被郡府舉為孝廉,同時又被司隸舉為秀才,但他都沒有應命。
    後來,祖逖與劉琨一同出任司州主簿,兩人關係十分融洽。
    他們常常縱論世事,有時夜深還不能入睡,便擁被起坐,相互勉勵道:‘如果天下大亂,豪傑並起,你我二人應在中原幹出一番事業!’”
    “‘聞雞起舞’這個成語想必許多人都聽過。
    有一次,祖逖半夜聽到雞叫,他認為這是上天在激勵他上進。
    於是,他叫醒了劉琨,說:‘此非惡聲也。’
    隨後,兩人一同到屋外舞劍練武。
    後人便用成語‘聞雞起舞’來比喻有誌報國的人即時奮起。
    此外,祖逖和劉琨之間還有一個‘先吾著鞭’的典故。
    當時,祖逖獲得朝廷任用後,劉琨對人說道:‘我枕戈待旦,誌在剿滅逆虜,常常擔心祖逖會先我一步建立功業。’
    意思是他擔心祖逖會趕在自己前麵取得成功。
    於是,後人在詩文中常引用‘先鞭’、‘祖鞭’等詞匯,以此來形容奮勉爭先的精神。”
    “元康元年291年),八王之亂爆發。
    祖逖因其才能而受到諸王的重視,
    他先後效力於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豫章王司馬熾等人,
    曆任大司馬府掾屬、驃騎將軍府祭酒、主簿、太子中舍人、豫章王府從事中郎等職務。
    永興元年304年),東海王司馬越擁晉惠帝討伐成都王司馬穎。
    祖逖也隨軍出征,但在蕩陰之戰中戰敗,逃回洛陽。
    惠帝被挾持到長安後,範陽王司馬虓、高密王司馬略、平昌公司馬模等人競相征召祖逖,但他都不肯應命。
    後來,司馬越任命祖逖為典兵參軍、濟陰太守。
    然而適遇祖逖母喪,於是他選擇守孝不出,暫時放下了手中的兵戈與政務。”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