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字數:5296 加入書籤
“文天祥的油鹽不進讓元世祖十分氣惱,最終下令處斬。
次日,柴市刑場。
監斬官問:‘丞相還有什麽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
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什麽可說的?’
文天祥問明南方方向,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
於是從容就義,時年四十七歲。”
“文天祥死後,其妻歐陽氏收屍時,在他的衣帶中發現絕筆自讚: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歐陽氏看後聲淚俱下,說道:‘我夫不負國,我安能負夫!’
她將丈夫殮葬完畢,隨後在墳前自盡。”
“至治三年1323年),
文天祥的故鄉吉州將其畫像供奉於先賢堂,與歐陽修、楊萬裏等名臣並列,永享後人香火。
至明代,朝廷追賜文天祥諡號‘文忠’。
‘文’字彰顯其學識淵博、文采斐然;
‘忠’字則是對其寧死不屈、以身殉國的至高褒獎。
時隔數十年,文天祥少年時的夢想終得實現。
那個曾在學宮中仰望鄉賢畫像,立誌‘歿不俎豆其間,非夫也’的少年,如今已與先賢比肩而立。”
“縱觀文天祥的一生,
始於少年立誌,終於青史留名。
他的精神,如浩然正氣,長存天地;
他的氣節,似巍巍高山,永垂不朽。
從廬陵學宮到先賢堂,
從一介書生到民族脊梁,
哪怕深陷絕境,
文天祥依舊用生命詮釋了什麽是真正的‘忠’,
什麽是永恒的‘義’。”
【華夏曆史十大悲情人物第七位:‘宋朝最後的忠烈’文天祥,盤點完畢!】
看完文天祥的盤點視頻後,宋朝的觀眾已經默默抹起了眼淚。
“先有嶽飛,再有文天祥……大宋可真是盛產悲情人物啊!”
“文丞相一生為國,散盡家財招募義軍,卻換來朝廷的背叛,心寒的又豈止一人……”
“他明明可以投降元朝,享受榮華富貴,卻選擇以死明誌……”
“文丞相是我們大宋的脊梁,是我們這些前人的榜樣!”
秦始皇略帶惋惜的歎息道:“文天祥忠肝義膽,寧死不屈,又是文武全才,若能為我所用,必能助朕一統天下,開創萬世基業。可惜,可惜!”
漢高祖劉邦同樣感慨萬千道:“文天祥寧死不降,以死明誌,此等氣節,韓信自愧不如。若能得此良臣,何愁天下不定?”
漢武帝劉徹目光深邃:“文天祥之才,足可安邦定國;其節,亦撼天動地。若他生於朕之朝,朕必以國士待之,使其施展抱負,成就一番偉業。可惜,他生不逢時,令人扼腕!”
唐太宗李世民搖頭歎息:“朕好喜歡文天祥,就是不知蘇先生是否會賜予他們穿越的機會……”
宋太祖趙匡胤則神情複雜,愧疚不已,
“若非朕立下‘重文輕武’之國策,何至於讓大宋積弱至此,讓忠臣良將屢遭迫害?
今得蘇先生恩賜,朕可重來一世,必當改革弊政,重振武備,讓大宋不再受外敵之辱,讓嶽飛、文天祥這樣的忠臣得以善終!”
…………
短暫的休息過後,下一位被盤點開始登場。
視頻畫麵緩緩亮起,
入目之處,
一片枯黃的樹葉,被一陣悲涼的秋風,從樹枝上卷落。
視頻鏡頭緩緩推進,跟隨著落葉,來到了一座破舊的茅草屋前。
茅草屋位於一處偏僻的山林之中,
四周早已環繞著無數枯黃的落葉和光禿禿的樹木,
天空那一片,不過是它們之中最新加入的一員。
寒風呼嘯而過,卷起幾片枯葉,在空中盤旋。
此時,
茅草屋的門被人推開,
一位麵容憔悴的老人,穿著一件破舊褪色的青灰色長袍,出現在了門口。
他的頭發早已花白,
臉上布滿深深的皺紋,
雙目深陷,
目光中透著無盡的憂愁與痛苦。
視頻畫麵隨之定格,一首緩緩浮現於老者身邊,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詩詞隱去,
大標題橫亙畫麵中心,
【華夏曆史十大悲情人物第六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辛棄疾!】
“果然是他,唉……”
“又是宋朝的人啊,不過辛棄疾上榜我是服氣的。”
“大宋不缺人才,更是不缺愛國的能人義士!”
“是皇帝不行,才能造出這麽多的悲情人士吧……”
視頻開始直播,蘇治那低沉而又充滿磁性的嗓音自光幕中緩緩傳來,
“有些人看起來隻是一個善寫詞作的文人,但內裏卻有著一副武人膽魄。
他還是大宋時期主戰派的元老級人物,曾多次征戰沙場,拋頭顱灑熱血,隻為奪回我華夏之故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是詩人也是將帥,
是時代的悲哀,
也是宋朝的脊梁,
他就是我們本期盤點視頻的主人翁——辛棄疾。”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
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
與蘇軾並稱‘蘇辛’,
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出生於金國,籍貫為山東東路濟南府曆城縣。
他少年時期便開始參與抗金活動並歸順南宋,曾先後擔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
辛棄疾著有《美芹十論》《九議》等軍事著作,提出了係統的戰守策略。
但他的主張因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多次遭到彈劾,最終被罷免官職,退隱山居。
開禧年間1207年),
辛棄疾被重新啟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
同年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後追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複中原為誌向,以建立功業自許,但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誌難酬。
盡管如此,他始終未曾動搖過恢複中原的信念,
並將滿腔熱情與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與憂慮寄托於詞作之中。
其詞作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兼具沉雄豪邁與細膩柔媚的特點。
辛棄疾的詞題材廣泛,善於用典故入詞,既抒發了力圖恢複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也傾訴了壯誌難酬的悲憤之情,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進行了諸多譴責。
此外,他還創作了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現存詞作六百餘首,收錄於《稼軒長短句》等詞集中。
辛棄疾不僅是南宋傑出的詞人,也是著名的愛國將領。
他的詞作不僅展現了個人的文學才華,
更反映了其所處時代的社會現實與民族矛盾,
是華夏文學史上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
喜歡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請大家收藏:()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