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 集 趕集尋商機三)

字數:4448   加入書籤

A+A-


    母女倆吃過飯,結了賬,繼續沿著集市閑逛,行至生肉攤前的時候,二人不約而同地停下了腳步。
    隻見生肉攤子上擺放著一大塊豬肉,瘦肉顏色鮮紅,宛如紅寶石般誘人;肥肉則潔白如雪,晶瑩剔透。隨著老板熟練地割肉動作,肉塊微微顫動,這顯然是上等的土豬肉。
    在這個時代,家家戶戶都會養豬,豬通體全黑,矮小精壯,散養在大大的豬圈裏。且豬兒們吃的都是青草、地瓜皮、麥糠麩皮、剩湯菜水等天然飼料。經過農人們兩三年的精心飼養,一頭黑豬能長到二三百斤,養的好的能達到四百斤左右。這樣養出的豬,膘肥體壯,瘦肉緊實,紋理分明;肥肉則潔白如雪,熬出來的豬油同樣如雪般潔白香醇。
    可惜後世這種黑土豬極少有人飼養了,因為飼養周期太長了,一頭豬從豬仔到成年,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出欄,經濟效益也大打折扣。
    蘇妍也曾經考慮過搞養殖的賺錢路子,搞個黑豬養殖場,慢慢做大,再等到二三十年後,黑豬肉稀少的時候,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養生的時代,專門做高端綠色食材供應商,到時肯定會大賺一筆。
    可是想想現在的糧食畝產量,還有落後的耕種方式,還有沉重的公糧、提留,各種雜稅……再想想黑豬那食量,蘇妍就覺得無望。
    ……
    一斤豬肉2.6元一斤,要兩斤以上送四個大棒骨,小排骨1.8元一斤,豬板油三毛一斤。
    母女倆要了兩斤豬肉,肉攤老板高興的多送了兩根大棒骨,湊著賣肉的熱乎勁,將攤子上的豬板油全買了下來。
    肉攤老板還是第一次遇見買肉買油這麽大方的顧客,索性將豬板油的價格降到了兩毛五分錢一斤,劉慶華將蘇白氏給的五塊錢付了20斤豬板油的錢,單獨放一邊。又花了三塊錢將剩下的豬板油包圓了,遮住豬肉和大棒骨,單獨放在另一邊。
    母女兩個,有了這些肉和這些豬板油,可以過了肥滋滋的年了,東西買多了擱不住,架不住一幫偷吃的,與其便宜了蘇家人,還不如吃多少就買多少。
    蘇妍倒是喜歡吃豬油渣,拌上白糖很香很甜,有種說不出的美味,是她童年裏最甜美的回憶。當然這豬油渣一年也吃不了兩次,都是劉慶華趁著煉油時偷偷地給女兒單獨盛出來一小碟子,她也不能多吃,常年不見葷腥的腸胃,偶爾見點葷腥,吃一點換換味還好,要是再吃多一點就會忍不住嘔吐。
    ……
    其實這個時候,人們吃的最多的還是自己種的各種莊稼種子的油,待收成後拿去油坊榨油吃,像從棉花籽裏榨出來的棉籽油,從油菜籽裏擠出來的菜籽油,從大豆裏擠出來的豆油等……
    菜籽、棉花、豆子等,都是自家地裏種的,不需要花錢買,除了榨油時要給油坊出一點功夫錢。
    所以植物油還是比豬油便宜太多,一斤豬板油三四毛一斤,對村民來說並不算便宜。
    但是植物油加熱時總有股青澀微苦的味道,遠不如豬油那麽香那麽好聞。
    而豬板油是豬的肚子下腸子上的肥膘,形狀像一大張一板一板的樣子,人們常用它來煉豬油,煉出來的豬油潔白細膩,像雪一樣好看,用來炒菜做飯,很香很下飯。
    煉油後的油渣子也很香,撒上白糖可以給小孩子當零食吃,撒上鹽做大包子很香,像吃豬肉一樣香。
    因為不是肉,價格又便宜,但吃起來又和豬肉一樣香,所以村人們不舍得買豬肉的,通常買些豬板油回去當豬肉打打牙祭,解解饞。
    所以有條件的吃豬油,沒條件的吃自己榨的油。
    蘇家就屬於沒條件的。
    蘇家吃的最多的就是棉籽油,劉慶華吃的最多的也是棉籽油。
    蘇妍還記得前世每次聞到棉籽油加熱後,灶房裏總是彌漫著一股說不出的青澀氣,讓她聞了總覺得不舒服,飯也吃的很少,一年到頭吃不到一點油水的腸胃,到過年時稍微吃點油腥就惡心的想吐。
    沒少被蘇白氏嘲諷天生就是個賠錢貨的命,沒福氣,也沾不得一點貴氣。
    ……
    年後辦完蘇長河和蘇愛霞的婚事,蘇長江那邊的幺蛾子也將要鬧起來了。
    劉慶華如果堅持留在蘇家,她隻能努力學習,爭取再跳級,早一年跳到縣城上高中,把學業的年限盡量壓短,早日畢業早日接劉慶華出來。
    如果劉慶華不願意留在蘇家,母女兩個就要徹底離開蘇家,這對還在上初一年齡剛滿十歲的蘇妍來說,最好能在鄉裏找個能持續賺錢的行當,能持續供應她和劉慶華今後的生活。
    雖然她們現在已經存了一筆巨款,省著點用,也能保持母女兩個初中三年的一切開銷,但是能多賺點錢,誰願意緊巴巴地數著日益減少的票子過呢?
    ……
    又逛了一圈,小小的集市很快也就逛完了,蘇妍對鄉裏的經濟情況也有了個大體的了解。
    貧窮,落後,原始……沒有任何消費能力,沒有任何工業基礎,純農村經濟的自給自足和初級農產品、畜牧產品的交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沒有任何高附加值產品的資源和生產能力,也沒有龐大的消費市場。
    就是售賣些針頭線腦、日常零用產品的的百貨雜貨,一個月辛辛苦苦賺的錢還沒她一天倒騰幹螞蟥的利潤高。
    因為鄉裏的老百姓實在沒有錢,沒有資金就沒有消費能力,開飯店、開商鋪、賣衣服……在這裏都行不通……
    以農民為消費主體的鄉村市場,老百姓手裏沒錢,任何銷售手段在這裏都毫無施展空間。
    除非能帶動當地老百姓發家致富,老百姓手裏有錢了,經濟活躍起來了,消費能力自然就起來了。
    ……
    蘇妍覺的挺沮喪,有時候真的挺痛恨現在這個小身板的。
    剛滿十歲的蘇妍,這個尷尬的年齡,手裏沒有本錢,也沒有可以利用的關係,在這個消息閉塞,觀念又落後的偏遠鄉鎮,後世的那些先進的公司經營管理的方法和理念在這裏完全用不上。
    要想有更好的機會,獲取更多的資源,還得去相對富裕的縣城或者是經濟更為發達的省城。
    否則以她現在那點子家底,沒有一定的資本積累,根本就搭不上時代發展的列車。
    ……
    蘇妍雖然覺得挺沮喪,但也覺得有無限希望。
    在這個改革開放的春風還未吹遍神州大地的八十年代末,在這個遍地都是未開發的處女地,隱藏了無數的機會和寶藏,到處都是騰飛的風口。
    帶著先知視覺的蘇妍,知道將來有很多國家政策,也知道要發生的很多國家大事,這些國策的變化跟個人未來的發展和奮鬥的方向息息相關。
    她不需要抓住太多,就抓住三四個,就足夠在這個時代完成財富的積累和商業版圖的建立。
    但是受限於她現在還是個剛滿十歲的未成年人,身邊也沒有信得過的大人,唯一信任的劉慶華還沒有文化,有很多事她還做不了。
    而且這個年代的法製還未健全,人們的視野還很狹窄,粗暴野蠻的處世觀念還是占了絕大多數。
    蘇妍想要有所發展,還不能大張旗鼓,在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前提下,過早地暴露自己的能力和才華,無異於孩童抱金於鬧市。
    且慢慢來,一步步來。
    ……
    時間已經過了中午,太陽偏向西南,天氣越發冷了,集市上的人陸續減少了很多。母女倆也該回去了,畢竟回去路上還要走一個來小時,回去晚了蘇白氏該又要跳腳罵了。
    母女倆拉著地排車,踏上了回家的路。雖然沒有尋找到合適的商機,但是蘇妍也把鄉裏的經濟狀況摸了個差不多,也算是有所收獲吧,說不定將來這片未經開墾的處女地,也許有一定的突破口……
    ……
    喜歡重生八零:我在商界當大佬請大家收藏:()重生八零:我在商界當大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