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故人再見

字數:4958   加入書籤

A+A-


    英語課上,蘇妍再次見到了郭老師,那位她敬重了兩輩子的,真正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郭老師全名為郭映棠,今年已經五十多歲了,個頭不高,人清清瘦瘦的,穿著一件磨的起毛的白襯衫,戴著一副黑框眼鏡,手裏拿著教材,往講台上一站,仿佛是一位穿了長衫的舊時代的教書先生,穿過江南迷蒙的煙雨,站在了你麵前。
    一身儒雅,一身落拓,一身凜然,一身風骨。
    在蘇妍的記憶裏,郭老師一生飽含滄桑磨難,一生節衣縮食,甘守清貧,卻給整個安城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助學基金,在那艱苦貧瘠的歲月裏,圓了無數學子繼續求學的夢,也感動了整個安城縣乃至整個魯省的人,無數的有誌之士受到他奉獻精神的感召,紛紛向助學基金遞來援助之手,助力安城縣一中貧窮優秀的孩子們,能繼續攀登在求學路上。
    ……
    郭老師原本是南方富家子弟,畢業於燕京大學,會一口地道流利的英文,有一份優渥的工作,還擔任過外國人的翻譯。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因為給無辜受到批鬥的同誌說了話,他被打成了右派分子,被下放到安城縣所屬的農村接受監督改造,並在條件苦寒的農村一幹就是十多年,曆盡了種種磨難。
    蘇妍無法想象被下放到農村的郭老師,是怎麽熬過來的?六七十年代的農村,還是集體經濟時代,刀耕火種,收種全憑人力,而下放的文化人通常被罵做臭老九,住牛棚,出苦力,還要經曆數不清的批鬥。
    再後來冤案得到平反,因為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已到了天命之年的他,被安排到了安城縣一中擔任了英語教師,才徹底從農村繁重壓抑的困厄裏解脫出來。
    郭老師是縣一中唯一的,係統地學過英文的教學老師,發音純正,幾乎可以和教學磁帶裏的發音相媲美。
    縣城裏的中學培養出大學苗子甚至重本苗子並不容易,升學率是懸在各個高級中學頭上的達摩斯之劍,想要在眾多的高級中學裏脫穎而出,成為縣重點或者市重點並不容易,有好的老師也要有好的生源。
    每年的中考縣一中都是先掐尖,再將郭老師這樣教學水平高的老師分配到尖子班,重點培養大學苗子的學生。
    上一世,蘇妍那一屆的學生上高中時,英語老師也是郭老師。蘇妍的英語底子在高中三年打的足夠牢固,也是在郭老師手把手的指導下練就的。後來就連上大學,選專業的時候,蘇妍毫不猶豫地選了外語,也是受到郭老師的影響。
    那時候大學通知書是統一寄到了學校的,再由學校通知到學生。那時蘇妍家沒有電話,跑一趟縣城也不容易,再加上母親去世,家裏變故陡生,她又缺考了一門,也沒對考大學報什麽希望。還是郭老師一直操心著她的事,天天去學校的收發室裏翻看,生怕落下了她的消息,收到通知書後就趕緊委托家住附近的學生,給蘇家送了過去,誰知道會被蘇長江和周曉麗給截了下來,賣給了蘇奎倉的侄孫女。
    後來郭老師聽說了她的事,一直愧疚難受。那時候他的身體已經走下坡路了,還是托人給她添置了學費,再加上花嬸子給她的學費,和部分助學貸款,才把大一上學期給熬了過去。
    那些恩情,蘇妍從未忘記。
    ……
    在蘇妍的記憶裏,郭老師終身未娶,孑然一身。
    年輕時,他被批成右派,沒有條件娶妻。平反後,他做了老師,有了一份不錯的收入,卻依然不肯娶妻成家,還立下終身不娶,設立助學基金的誓言。
    在他的一生中,他一直身體力行地踐行著這個諾言。
    為了省錢積攢助學基金,他對待自己極其苛刻,從自己牙縫裏節省下每一分錢:衣服是從垃圾箱裏撿來的;菜是放學去菜市場撿來的;每天去學校食堂撿剩菜剩飯,幹淨的自己吃,髒了的喂給雞吃;雞下的蛋不舍得吃,留著賣錢;寒冷的冬天小屋裏冷的像冰窖,他也不舍得生爐子;而為了省錢,他一天隻做一頓飯,另兩頓就隻吃涼的……
    可就是這樣清苦的人,對待學生卻是極其大方。當有學生考上了大學,卻苦於籌不齊學費,實在沒辦法前來求助時,他毫不猶豫地將辛苦積攢的錢送給了學生,圓了學生求學的夢。
    一邊苦心僧似的苦著自己,一邊辛苦的攢著助學基金,一邊無私地幫助需要的學生。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他因貧生病去世。
    家徒四壁,兩頂破草帽,幾身破成漁網的舊衣服,幾雙左右不分的鞋子和補了又補的襪子,就是他在這個世上僅有的物質財富。
    可他卻留下了一共13萬元的70張存折給學生,那一張張存折上一共有398次存款記錄,記錄著郭老師清苦一生的軌跡。
    床頭的筆記本上記錄了他的遺願:存款做助學基金,遺體捐獻做科學實驗。
    那些存折和筆記本輕飄飄的,薄薄的紙張像羽毛一樣輕,卻又沉甸甸的,重若泰山,沉甸甸地壓在人們心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
    這就是蘇妍記憶裏,郭老師的一生。
    他是蘇妍十多年的學生生涯裏,見過的最純粹、最無私的老師,是真正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擁有無私奉獻的師魂。
    每每想起郭老師,那些讚美春蠶和蠟炬的詩句就有了實體。
    這樣的人或許在現實生活裏不被人理解,甚至被人嘲笑。就像郭老師,明明每個月有著不錯的工資收入,卻一分都沒有花在自己身上。吃穿用度,都是撿來的,不用花錢的。就連吃飯,都不舍得點爐子,寧願吃冷飯,隻為了省下那一分分錢,多幫助一個學生圓了求學的夢。
    ……
    經曆過後世紙醉金迷的優渥生活的蘇總,求學的初心是什麽?她早就忘記了。努力上學,隻為了能跳出農門,跳到大城市裏,過上優渥的生活,改變人生的命運,這應該是很多農村孩子上學的追求吧?
    當物質生活極其匱乏時,人們努力奮鬥隻為了過上好日子;當過上好日子了,又為了什麽呢?當然是為了過上更好的日子!
    蘇總經曆的那個時代,社會的普遍價值觀就是寧願坐在寶馬車裏哭,也不願意坐在自行車上笑。笑貧不笑娼的年代,人們追求成功,金錢財富成了衡量人們是否有價值、是否成功的標誌;權利和地位成了衡量是否值得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籌碼……
    當扭曲的價值觀成了常態,再反過來看郭老師這種犧牲自我、照亮他人的無私奉獻精神,總會讓蘇總那個時代的人無法理解。
    雖然身處塵囂之中,但這毫不影響蘇妍對郭老師的尊重。她也曾是從窮苦的農村走出來,縱使後來登上高位後過上了優渥的生活,但是曾經苦難中求學的經曆,還是讓她深深地敬佩和尊重像郭老師這樣的師者,這樣的真正的擁有純粹的師魂的老師!
    後來郭老師的助學基金被縣一中領導班子成立後,就成了優秀貧寒子弟求學路上的一盞希望的燈,蘇總每年也會往助學基金賬戶裏打款,以匿名的方式,來懷念這位她此生最敬重的恩師。
    ……
    如今的郭老師,還是穿著一身洗的發白的舊衣服,雖然破舊,卻很幹淨,站在講台上給同學們聲情並茂地講著英語課。
    他的發音還是記憶裏的樣子,遇到同學們聽不太懂的地方時,就說的緩慢又清晰;大家都懂的地方時候,就說的流利又純正。
    他的課,還是那麽的深入淺出、生動有趣,課堂上的氣氛活躍,互動性很強,不僅開心還學到了不少趣味知識,一直到下課鈴聲響起,郭老師都離開了講台,班裏的同學們還意猶未盡。
    這就是為什麽,後來每隔幾年,安城縣一中都會有一兩個幸運兒脫穎而出,成功考入華清或者京大。這兩所頂尖學府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令無數莘莘學子們心馳神往卻又望塵莫及。對於地處偏遠、教育資源匱乏的安城縣來說,隔幾年能考出去一個華清或京大的大學生,不僅僅是像蘇妍這樣出身寒門的小鎮做題家們的榮耀,更是整個縣城的希望和驕傲。
    安城縣一中的改變,都是因為郭老師。自從郭老師來到學校後,不僅抓各學科的係統教學,還著重力推科學的教育方式。不過短短幾年,學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學理念,就在郭老師和一眾老師們的努力下,邁上了更新的台階。
    ……
    蘇妍一直為能在青春歲月裏,能遇到像郭老師這樣優秀的純粹的老師而倍感幸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擁有這樣優秀的引路燈,指引著前進的方向,踐行著偉大的理想,奉獻著自己所有的光和熱,燃燒自己,隻為照亮他人!
    在郭老師身上,蘇妍真正見識到了什麽叫大愛無疆,什麽叫春蠶,什麽叫蠟燭。
    上一世的蘇妍,在聽到郭老師故去的消息時,在遙遠的省城大哭一場,故人已然不在,故鄉已經無法再回去,蘇妍隻能每年定期向一中的助學基金裏打款,來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懷念這位在她成長路上扶持過她的恩師。
    如今恩師雖已然年老,但精神奕奕,身體尚且康健,蘇妍總算有了能報答恩師的機會。未來三年,還有無數個可以盡孝的機會。
    喜歡重生八零:我在商界當大佬請大家收藏:()重生八零:我在商界當大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