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再征杭州
字數:4005 加入書籤
汴梁城內的新年確實跟別的地方都不一樣。
曆史上有種說法是盡一國之力養一城,這肯定是誇張了。
不過絕大數的資源向著汴梁傾斜肯定是有的,光是汴河上源源不斷的漕運船就可見一斑。
楊元嗣站在朱仙鎮的運河邊上,看著神武軍的軍卒們小心翼翼拿著自己的鎧甲裝備有秩序的上船。
過年的時候大家齊聚一堂,尤其是七巧等女眷們更是全力的買買買,真正見識了汴梁的繁華。
徽宗在初六的時候親自賜宴楊宅,盡顯榮耀恩寵。
登州眾人在汴梁住了一月有餘,趙緯綸帶著他們踏上了返程。
現在整個汴梁都知道楊元嗣在瘋狂追求順德帝姬,趙金兒反而有些不好意思,整個正月就跟元嗣見了一麵。
梁師成這個老狐狸也宴請了楊元嗣一次,卻是為了調節他和朱勔之間的矛盾。
楊元嗣帶著趙緯綸會麵,他早已學會了虛與委蛇,表麵上與朱勔盡釋前嫌。
陳東也結束了自己的學子生涯,由於沒有後台,隻混了個國子監學正的八品官職。
楊元嗣屢次勸說他去登州任職,陳東都拒絕了,也不知道他的真實想法是什麽。
等到過了三月,樞密院決定再次征討方臘。
這次童貫吸取了教訓,聽從了楊元嗣的建議,隻率領六萬精兵出征,力爭速戰速決。
楊元嗣這樣考慮還有一層意思,經過上次的教訓,必須要留一支精銳的禁軍在汴梁城內,防止再出什麽差錯。
神武軍的重裝步兵乘船還是最經濟實用的交通方式,登州騎兵還是要走陸路。
楊元嗣將楊信和李繼恩送上船,也率領著騎兵們順著運河邊的驛道南下。
方臘被處斬那一刻,杭州城就已經失去了戰略意義。
楊元嗣想不通鄧元覺再堅守下去有什麽意義。
不過很快楊元嗣就得到杭州城內的消息了。
這次童貫的大軍駐紮在錢塘江邊上,計劃休整三天就開始攻城。
陶宗旺早就得了楊元嗣的命令年前趕到了杭州,隨行的還有七八個軍器監的高手匠人。
他們提前趕到杭州,在赤岸口打造攻城器械。
這一次是陶宗旺親自監工,他們測量了杭州城牆的高度。
這次建造的是六架巢車,下麵有木輪子可以移動。
上麵有木屋和遮擋木排,可以容納六十多人,接近城牆的時候木排放下可容二十個人同時衝鋒。
巢車內部又有木梯,後續的勇士可以源源不斷的通過巢車衝上城牆。
楊元嗣看到這東西的巧妙設置,歎為觀止。
由此可見要是沒有那些官僚主義,大宋的匠人還是能夠造出好東西來的。
不過他也沒有想到,費了大力氣造出來這麽有用的東西居然沒有派上用場。
問題出在了鄧元覺身上。
鄧元覺出身寒微,不到六歲就父母雙亡,被一個老和尚收養才活了下來。
他唯一的願望就是出人頭地,掌握財富和權力。
本來在寶相寺作為住持已經是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可是他卻沒有一絲出家人的覺悟。
和尚這個身份還是對人的束縛太多了,正好借著方臘起事這個東風,可以扶搖直上,脫了這身袈裟。
方臘這個人太過於理想主義,這個世道和尚都不信佛祖,他還指望那個什麽明尊。
不知道他在汴梁被押上刑場的時候會不會後悔自己一意孤行不聽勸告。
現在已經走錯了一步,不能再繼續錯下去了,做個富家翁也不錯。
隻是大宋朝廷這信譽度基本屬於沒有,不知道懷了多少招安好漢的性命。
所以鄧元覺自然而然就找到了楊元嗣作為商討的對象。
楊元嗣看到鄧元覺探子的時候,心裏的疑問也得到了解答。
既然再守下去沒有任何意義,不如趁著杭州還在自己手裏的時候,多爭取一些好處。
楊景川說道:“不知道鄧法師有什麽要求?”
那探子轉頭看向楊元嗣,楊元嗣笑道:“他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你但說無妨。”
探子鄭重說道:“我家師父說了,不求高官厚祿,但求平安富足。”
楊元嗣看了景川一眼,景川說道:“這個不難,隻要你們開了城門,將方貌擒了獻出來即可。”
“還有一點,指揮使這邊還要去跟樞密使上下使用,少不了黃金一千兩,你看可否?”
楊景川盯著那探子,看他如何作答。
劉十三在楊元嗣身邊,跳起來怒罵道:“我們都等著城破後建功立業呢,敢說一個不字,今夜就殺進杭州城!”
那探子誠惶誠恐,急忙說道:“請稍安勿躁,小人回去告訴師父,保證指揮使滿意。”
眾人等那探子走後,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這戲演的確實不錯。
韓世忠也憋了一肚子氣,他和梁紅玉在杭州城裏待了一年了,寸功未立。
張順潛入城內跟他們匯合後才將這期間發生的所有事情告訴了二人。
現在信鴿可以起飛,城裏城外又建立起了聯係。
韓世忠將信打開,對張順和梁紅玉說道:“主人說要兩手準備,鄧元覺這人不一定能夠靠得住,咱們要準備拿下杭州水門。”
張順本來計劃趕回來找曹蛟報仇,想不到這個家夥倒是機靈,提前半個月就入了大江,逃的無影無蹤。
這樣一來,杭州城內就沒有任何水軍了。
以張順的莊客和梁紅玉所集結起來的力量來說,拿下水門易如反掌。
三人都覺得這次能夠立功,高興的摩拳擦掌準備去了。
楊元嗣親自去將鄧元覺要投降的消息報告給了童貫。
童貫聽了大喜,這種兵不血刃的方式他是最喜歡的。
倒不是童樞密珍惜軍卒和百姓的性命,而是這樣性價比最高。
杭州城已經被方臘占據了一年有餘,裏麵的百姓也確實有很大一部分已經從賊。
要是強攻的話,雖然也能破城,兵荒馬亂必然帶來燒殺搶掠和逃跑,不利於財富的收集。
楊元嗣這個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城內的財物。
等宋軍接管以後,童樞密有一萬種方式將他們的家底都掏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