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凱旋
字數:3952 加入書籤
睦州的天氣也非常多變,早上還是豔陽高照,中午的時候就開始陰雨綿綿。
楊元嗣隻穿了一身蓑衣,腳上蹬了一雙木屐,帶了劉十三一個人進山了。
劉十三不知道他要幹什麽,提著一個竹籃跟在後麵。
楊元嗣走到樹林邊上,有個青衣小廝早就等在那裏,楊元嗣朝他點了點頭,那小廝回了一個禮,在前麵帶路。
劉十三再也忍不住,粗聲粗氣的說道:“阿哥你要還不說去哪裏,我就不走了。”
楊元嗣扯過他的耳朵,罵道:“說了去見一個故人,你哪裏這麽多廢話。”
那小廝帶著二人七拐八拐到了一處草廬,這裏已經深山,細雨蒙蒙中劉十三看到山坡上有一座小墳。
這小墳隻有一個小小的土堆,旁邊草廬裏又出來一個年輕人,拿了些香案和紙錢出來。
楊元嗣從籃子裏拿出一瓶好酒,那是他從汴梁特意帶過來的豐樂樓的眉壽酒。
劉十三看著楊元嗣在墓前祭奠,對於墓主人的身份大體也猜到了七八分。
楊元嗣又囑咐了那兩個守墓的小廝幾句話,給了他們一袋子金銀。
下山的路上劉十三十分不解,問楊元嗣道:“阿哥祭拜一個反賊做什麽?”
楊元嗣沒有說話,望著遠處的蒼茫群山久久不語。
是啊,自己祭拜方臘幹什麽?
童貫趕到幫源洞的時候是個難得的大晴天。
他出動了全副的都總管儀仗,紫紅色的華蓋,紅色的大旗漫天飄揚。
童貫穿著黃金色的鎧甲,手裏扶著一柄虎吞口的寶劍。
楊元嗣也是全副盔甲站在他旁邊,其他將領依次排開。
山腰是精心挑選出來的神武軍和禁軍戰士,都穿著閃亮的盔甲,刀槍如雲。
山腳下是那些綁著的俘虜,很多人本來已經被放回了家,又被抓了回來,正是心中忐忑,不知為何。
其實他們的生死對於童樞密來說早已經無關緊要,這次抓他們回來純粹是為了找群眾演員。
宮廷來的十幾個畫師正在對麵的山上奮筆疾書,要將這壯觀的一幕永久的留在曆史的畫卷上。
《童樞密破方臘賊圖》一直畫了兩天才算畫完,童樞密還是不甚滿意,認為有些潦草。
直到辛興宗提議,古代有霍去病封狼居胥,今天不如也刻石頌功。
童貫大喜,急忙找了石匠來,那幫源洞裏四處都是巨石,找了一塊最大最顯眼的,將宋軍破賊的事跡刻刻上去。
那些被抓又被放的俘虜的命運是沒有人去管的,所有人在意的都是自己的前程,軍卒們關心的是自己的軍餉和賞錢。
楊元嗣的登州軍和神武軍居功至偉,童貫一次性就賞了五十萬貫。
這一筆錢看似很多,不過根據吳用分析,童貫光在杭州就撈了不止五百萬貫。
楊元嗣並不在乎這些錢財,他將這五十萬貫全部給了部下作為封賞。
花榮和劉十三找到了方臘的藏寶洞窟,裏麵的財富數量即使是見慣了錢的楊元嗣都大吃一驚。
運送如此巨量的財物到登州需要一個可靠的人和可靠的渠道。
可靠的人現在有的是,可靠的渠道景川給他提了醒。
楊元嗣還兼職“花石綱”的提舉呢,隻要說是“花石綱”,一路上就沒有敢阻攔檢查的。
花榮在旁邊拍手拍手叫好,主動請纓要辦這一趟差事。
楊元嗣知道花榮一向沉穩低調,這次如此活躍肯定有他的道理。
原來花榮是為了沿途捋順自己的情報網絡,現在他在杭州和蘇州都有了自己的大本營,諜子網絡經營的鐵桶一般。
花榮的意思是仿照大宋的驛道係統,跟隨著運河和官道在關鍵節點建立情報站。
楊元嗣聽了大加讚賞,想不到這家夥的思維如此超前。
要知道就算在近代很多人也不重視情報工作對於戰爭勝負的巨大影響力。
楊元嗣告訴花榮,不管代價,盡快建立起這一套網絡,給人給錢。
花榮聽了也大喜,他本來對於江湖事就比戰場廝殺感興趣的多。
這一下怕正好是撓到了癢處,急匆匆的就去實施自己的計劃去了。
李繼恩是第一次上戰場,居然分了二十多兩銀子的戰功賞賜,不由的感歎還是殺人放火來錢快。
他本來想作詩一首,奈何肚子裏的墨水實在是不夠,連首打油詩都做不出來。
楊元嗣看他帶兵進退有據,不像是第一次出征。
李繼恩支支吾吾,隻說是家傳的本領,自己耳濡目染就會了。
楊元嗣將信將疑,也不去管他哪裏來的本事,隻要能夠為我所用不就行了?
神武軍是重甲步軍,行路本來就比較慢,楊元嗣安排李繼恩率領他們先行一步。
楊信率領兩千登州軍的步卒直接返回登州,不用再去汴梁。
這次去汴梁,他想按照趙緯綸的計劃,給宋江和盧進義找個神武軍的編製,所以這次要他們隨行。
宋江和盧進義驟然聽到這個消息,激動的當場就給楊元嗣跪了下來。
他們不論是結交豪傑,私下裏培養自己的山寨勢力,還是逼不得已上山造反。
終極的目的就是為了官家招安,有個朝廷的爵位留給後世子孫。
這一輩的夢想馬上就要實現,如何不令人激動?
楊元嗣也有自己的思考,現在如果兩軍對陣,哪怕三萬人對三萬人,楊元嗣對於自己的指揮是有絕對信心的。
可是要說是統籌全局,同時指揮五六路軍隊去完成一個大軍團作戰的戰役,楊元嗣實在是沒有什麽信心。
所以說他要培養自己的親信部隊,不能什麽都靠著登州軍一支孤軍。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將軍權分散出去也是向朝廷表示自己沒有野心的意思。
雖然現在還沒有到了兔死狗烹的時候,也要未雨綢繆。
宋軍的大隊也開始依次返程,踏上了返回汴梁的道路。
童樞密是軍隊裏最忙碌的人,他要安排廂軍接手這些收複的城池,還要跟文官博弈盡量安排自己的人。
楊元嗣一路上倒是輕鬆且自在,經過江寧府的時候韓世忠提議去采購一批絲綢。
江寧的絲綢自古以來就以精美絕倫聞名,楊元嗣知道這小子是為了討好梁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