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心不古

字數:3928   加入書籤

A+A-


    馬擴拿著一堆瓶瓶罐罐,一臉委屈,“指揮使用的香料未免多了些。”
    楊元嗣哈哈大笑,“你還年輕,不懂膾不厭細的道理。”
    馬擴一怔,楊元嗣並沒有比自己年長多少,隻是他跟馬政兄弟相稱,馬擴也就隻能稱呼楊元嗣為叔父了。
    楊元嗣非常喜歡這個小夥子,他跟馬政完全不一樣,長得高大威武,騎射都很出色。
    馬擴曾經數次想著拜他為師,楊元嗣沒有同意也沒有拒絕。
    這次他打算帶著小夥子去金國,真正的去曆練一番。
    楊元嗣在酒桌上將將自己的想法對大家和盤托出,眾人哄然應諾。
    馬政本來就是憂國憂民的品格,隻要對大宋有利,讓他做什麽都可以。
    陳東本來還跟楊元嗣保持一定距離,此次見他如此為朝廷著想,也是豪氣幹雲的表示要奉陪到底。
    當夜眾人都喝的大醉而歸,童師禮自然去向童貫匯報。
    徐寧是最後一個離開,他跟楊元嗣足足聊了一個時辰,滿臉興奮的離去。
    楊元嗣現在還等花榮回來,他們有很久沒見了,有很多事情要談。
    禮部和朝廷的旨意很快就下來了,任命為楊元嗣為正使,馬政為副使,陳東為書記,拿著國書正式出使金國。
    花榮也風塵仆仆的趕了回來,正好趕上出發日期。
    楊元嗣看他又黑又瘦,看來疲於奔波和用腦過度的人確實老的比較快。
    花榮人倒是非常精神,他從代州又去了一趟府州,這才回來的晚了。
    楊元嗣實際上對於自己的任性是有些後悔的,要不也不用花榮跑這麽遠的路。
    花榮卻是毫不在意,“要不是這件事,小人還不能親自去西北,聯絡點也建立不了這麽快。”
    “那這麽看來,我倒是也有功勞了!”楊元嗣哈哈大笑。
    花榮也笑了下表示尊重,轉頭說起了正事。
    這些天來他走南闖北,從杭州到代州,總算是建立起了一張無形的大網。
    所有這些登州諜子之間的聯絡點通過驛道、漕運、信鴿等各種方式聯係在一起。
    楊元嗣的情報網絡終於開始運轉了。
    花榮想了想,又道:“主人讓查的那個嶽飛,沒有任何線索,這個人很重要嗎?”
    楊元嗣一呆,擺了擺手,“倒是也沒有十分重要,盡力去找吧。”
    初九是個好日子,大宋的使節選擇這一天正式出發。
    完顏宗幹的隊伍就有兩千多人,徽宗又賞賜了他們一堆金銀珠寶和瓷器。
    大宋這邊也全部都是騎兵,楊元嗣一千的登州騎兵,加上其他官員也有一百多騎。
    如此大的陣仗,不像是出使的隊伍,倒是有些北伐的意思了。
    完顏阿骨打的行轅現在在北安州,最安全的路線是順著海邊北上,可以躲開大部分的遼國重鎮。
    完顏宗幹現在看遼軍就像看土雞瓦狗,他來的時候就發現遼軍隻能守在城中,看到金軍經過都不敢出來巡哨。
    所以回去的路完顏宗幹直接選擇了最近的路,從保定軍北上,經過遼國的南京,過了檀州直達北安州。
    楊元嗣感覺這條路線確實有些冒險,不過完顏宗幹能夠如此有把握,自己也沒有必要如此擔心。
    等大隊人馬出了汴梁城,趙金兒躲在城門樓上眼淚流了下來。
    她知道楊元嗣站在的位置跟以前已經不一樣了,需要處理的事情也非常多。
    但是他居然沒有一次來見自己,這就讓賢福帝姬非常生氣了。
    戀愛中的女生的心思你是永遠無法猜測的,趙金兒忍住了自己的淚水,在侍女的陪同下返回了慶壽宮。
    楊元嗣卻不知道還有這麽個插曲,他騎在一匹渾身漆黑高頭大馬之上,感覺神清氣爽。
    登州騎兵的彪悍迅捷完全不在金國的騎兵之下,裝備反而勝過他們許多。
    大宋的官道雖然有很多年久失修的路段,可是底子還在,能同時走三輛馬車。
    完顏宗幹一路走一路看,對於大宋的繁華又有了新的認識。
    女真是一個漁獵民族,雖然也有種莊稼的習慣,不過遠遠沒有關內如此大規模的農田。
    完顏宗幹心裏想著阿骨打的話,大宋確實是花花江山,金國早晚都要拿下。
    他看著不遠處英姿勃發的楊元嗣,知道這個家夥會是宋金爭霸的一個關鍵人物。
    河北多豪傑,自從唐末五代以來就是群雄並起。
    楊元嗣過了真定府才知道,原來這還沒有出河北省呢。
    這也怪不得後世很多曆史學家都不認為大宋是個大一統王朝,因為宋朝的疆域確實太小了。
    路上的農夫都好奇的看著這支龐大的隊伍,甚至都忘了自己手裏的活計。
    楊元嗣心中感歎,現在他們可能隻覺得這些異族騎兵模樣滑稽可笑。
    將來等金兵南下的時候,恐怕他們要見識的就是女真蠻族的野蠻凶殘了。
    沿途大宋的文官倒是嚴格按照朝廷的相關規定條例,沿途提供糧草。
    甚至有那乖覺的官員,還私下裏為楊元嗣準備了單獨的孝敬金銀。
    楊元嗣有時候都懷疑,他們如果將這些營鑽的心思用在治國治民上,不知道要多幾個賢明的父母官。
    大隊人馬過了真定府,到了遼國境內。
    楊元嗣這時候才真的感覺吃驚,如果不是花榮告訴他,他絲毫看不出來這兩個地方有什麽區別。
    燕雲落入草原部落手中已經超過百年,這裏的百姓早就對自己的民族認同非常淡漠了。
    誰能夠給他們飯吃,他們就支持誰,管你是遼人宋人還是金人。
    大宋官家和童貫還有一種幻覺,覺得隻要是天兵到了,百姓們就會夾道歡迎,喜迎王師。
    他們從來沒有認真的調查過,童貫也出使過遼國,不過是走馬觀花,聽的都是趙良嗣的一麵之詞。
    現在楊元嗣走在大道上,周圍的遼國百姓避之不及,紛紛躲了起來。
    不過這倒也不能責怪百姓們,因為完顏宗幹給金國騎兵的命令就是可以隨便縱馬搶掠。
    在大宋境內的補給糧草都沒有問題,到了遼國境內,就隻有自己想辦法了。
    女真騎兵出征,向來都是不帶軍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