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豐亨豫大【一】

字數:4587   加入書籤

A+A-


    楊元嗣雖然不怕那些流言蜚語,不過做人還是要低調一些才好。
    他現在之所以能夠如此囂張,是因為楊元嗣的功勞太大了。
    曆史上功高蓋主的人都有什麽下場,楊元嗣再清楚不過。
    朝廷上那些言官之所以還沒有動作是因為風向還沒有改變。
    所以楊元嗣快馬加鞭趕回了汴梁,登州軍幹脆沒有入城,就住在城外神武前軍的軍營裏。
    李繼恩給楊元嗣行禮,笑著拍了拍自己的肚子,自嘲道:“多日不見大王,反倒是有些肥胖了。”
    楊元嗣知道這是在向他抱怨無事可做。
    不過現在李繼恩已經是指揮使了,想建功立業的肯定是營中的兄弟。
    楊元嗣高興的是人心可用,擔憂的是普通軍卒完全意識不到真正戰爭的殘酷。
    金軍的戰鬥力可不是方臘和遼軍能夠比擬的。
    楊元嗣拍著李繼恩的肩膀,說道:“好好練兵,總有派上用場的時候。”
    李繼恩點了點頭,恨恨道:“禁軍又是老樣子了,三衙更不像話!”
    楊元嗣已經聽張固安說過了,現在禁軍規模又擴大到了二十多萬人。
    這些人現在多數屬於高俅的殿前司,又擴展到了七八個軍。
    楊元嗣很奇怪這些兵源都是從哪裏來的?
    李繼恩道:“還不是那些潑皮無賴,山賊配軍!”
    楊元嗣歎了一口氣,果然跟自己想的不錯。
    雖然說方臘等大規模的起義被鎮壓了下去,可是大宋遍地山大王的情況並沒有本質改變。
    他們都是率領著三二百嘍囉,大的有千餘人馬人馬,占山為王。
    這幾年朝廷都是剿滅為主,到了最後卻發現越剿越多。
    其實這個道理也很簡單,不能從源頭上解決那些走投無路的人,落草為寇就會成為他們最後的選擇。
    宋江進剿叛軍都是以招撫為主,那些綠林好漢能戰則戰。
    不能戰則臉上刺上金印,搖身一變就成了大宋的賊配軍。
    這種軍隊的作戰能力有多高就不用想了。
    楊元嗣無奈笑道:“咱們隻要管好自己就行了。”
    “聽說你小子生兒子了?什麽時候請我喝酒?”
    李繼恩這才轉怒為笑,“小人隨時歡迎大王,正好看看我的新宅子。”
    楊元嗣肯定會去李繼恩家裏,不過他現在首先要去的是公主府。
    等楊元嗣回到郡王府的時候,大堂裏的場景卻讓他大吃一驚。
    趙金兒、娜仁和一堆侍女正圍著楊霜荻打轉,逗的她笑聲不斷。
    楊元嗣也悻悻湊上前去問道:“你什麽時候來的?”
    趙金兒一臉幽怨,道:“我還以為你入城後就會馬上來找我呢。”
    楊元嗣搓著手笑,也不回答。
    看到娜仁和趙金兒相處的比較融洽,他也就放心了大半。
    公主慢慢湊到她的耳邊,輕聲說道:“今晚就到我那裏去,我也想要個孩子了……”
    楊元嗣左看右看,眼睛也亮了起來。
    一夜狂風驟雨,楊元嗣卻依舊神采奕奕。
    趙金兒趴在他胸前,輕輕說道:“咱們安定下來就早些回登州吧,最近有些不太好的傳言……”
    楊元嗣笑道:“這汴梁雖然繁華,也不是留戀之地,登州才是生兒育女的風水寶地。”
    “我倒是沒問題,你忙不過來哩。”
    楊元嗣大怒,又將公主壓在身下。
    風雲再起……
    第二天張固安過來請安,楊元嗣才知道了公主說的不好的話是什麽意思。
    現在坊間流傳,郡王貪戀汴梁富貴,遲遲不返回封地,怕有其他圖謀。
    楊元嗣知道無風不起浪的道理,笑著問道:“你就說是誰搞的鬼就行了。”
    張固安也笑道:“果然還是父親看的透徹。”
    登州的的諜子光汴梁城內就有二百多個,遍布城內的勾欄瓦舍、朝堂軍營。
    對楊元嗣不利的消息最開始是從酒樓裏傳出來的,後來愈演愈烈。
    張固安對於這種消息敏感性非常高,他發動所有的諜子探查,最後發現主謀來自禦史台。
    大宋的禦史台是言官集中的地方,可以監督天下官員。
    理論上能夠規勸皇帝和彈劾官員,甚至能夠彈劾宰相。
    但是他們肯定不會搞這種下作的手段,倒像皇城司的做法。
    張固安查了半個月才明白,原來這一切都是一個新上任的禦史中丞搞的鬼。
    楊元嗣低頭沉思,禦史台早就失去了宋初的獨立性。
    據說現在是梁師成的地盤,如果梁師成想搞自己,那麽背後肯定就是官家的意思了。
    楊元嗣啞然失笑,如果真是徽宗的意思,他倒要高看官家一眼了。
    不過現在搞這些也沒有什麽意思,他早就已經決定了回登州。
    汴梁又有什麽可以留戀的呢?
    張固安剛要請安告退,楊元嗣突然想起一事,問道:“那個新上任的禦史中丞叫什麽名字?”
    張固安想了想,回道:
    “好像是叫秦檜……”
    秦檜?
    那倒是有些意思了。
    張固安剛走,陳東就來登門拜訪了。
    這人可是個稀客,很少主動登門。
    楊元嗣問道:“不知道陳兄登門拜訪,有何指教啊。”
    陳東道:“大王你就別取笑了,我有正經話跟你說。”
    楊元嗣感歎,陳東和秦檜是同屆同窗。
    現在人家秦檜已經是禦史中丞了,陳東卻還隻是個小小的太學學正。
    人的機遇就是如此不同,也許他們的追求也不同吧。
    陳東開口道:“大王還想在汴梁住多久?”
    “不瞞陳兄,我是一刻也不想在這裏待了。”
    陳東明顯鬆了一口氣,釋然道:“那就好,這汴梁實在也不是什麽久留之地。”
    楊元嗣知道陳東這是為了自己好,心中有些感動。
    其實陳東的話裏還有些別的意思,他也不想在汴梁待了。
    蔡京為了迎合徽宗,提出了一個理念。
    豐亨豫大。
    簡單來說就是要極盡奢華來彰顯國力,使四夷賓服。
    本來收複燕雲以後,徽宗已經覺得自己功德圓滿了。
    他本來就喜歡奇花異石,壯麗景觀。
    這下蔡京的提議可以說是正中下懷。
    汴梁的朝廷倉庫裏可是金銀滿倉,如此的財物足夠支持徽宗的諸多愛好。
    隻是士大夫們不會想這些金銀都是哪裏來的。
    他們也看不見交不上田稅,隻能四處乞討的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