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大臣們找到漏洞,小太子陷入困境
字數:5473 加入書籤
見文官們用眼神埋怨自己,兩個武將也不服,也低頭回瞪四個文官:我們有啥辦法?皇上明令禁止朝中大臣和禦林軍交往,連見麵打聲招呼都不行。
“列位愛卿,是腹中空虛,還是本宮人微言輕?”
六個老頭正在互相埋怨,太子又發話了,趕緊跪下領太子口諭。
“起來吧,那就要辛苦各位愛卿了,要有誠意,每人一句,不要重複。
對了,列位愛卿來見本宮,不知有何要事?”
這一通折騰,六個老頭都懵了,早忘了是太子找他們來的了。
太子問了,六個人相互看看,心說,誰張羅來的,啥事兒來著?
“怎麽?老愛卿,有難言之隱麽?”
六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張羅來的?咋回事?你倒是說話呀?
沒一個想起來的,沒一個敢說話的,更沒一個敢走的。
“幾位愛卿恐怕驚魂未定,不急不急。你們的事想不起來,我倒有件事。
幾位卿家,本宮想請教一個問題,位高權重,奴大欺主怎麽解釋?”
這小孩兒,才十二歲,話是真敢說。這要是往常,幾個老頭肯定瞪眼睛。今天不行,自己帶來的一百多個護衛剛剛被滅,哪還有膽子了?
“啟稟殿下,本朝早有祖訓,為防止某人位高權重,奴大欺主,本朝絕不允許結黨營私。”
這句話,幾乎是六個大臣哆哆嗦嗦,異口同聲說出來的,足見六個人嚇成什麽樣子。
“哦?
那我倒好奇了,門生三千是何道理?師徒共掌兵權又是何道理?”
還得是大將軍,聽太子問到這些,知道躲不過去了,幹脆抬頭怒視著太子:“太子殿下,難道想欲加之罪麽?”
見大將軍何廣勝一拔胸脯,惡狠狠的看著太子,其他五個人也來了精神,都抬起頭狠狠的看著太子。
太師高隸心說,看樣子今天是躲不過去了,爭取找機會反敗為勝吧。
還別說,六個老頭發了威,太子宗青也真有些招架不住,眼神明顯慌亂起來。
“大膽!居然敢咆哮東宮?”
見六個老家夥瞪著太子,霍再爵手扶刀柄,大喝了一聲。
“霍再爵,別忘了本朝法典,禦林軍、大內侍衛均不準幹預朝政,更無權捕殺大臣。”
大將軍何廣勝也沒客氣,也是這六個人裏最橫的一個。
不過何廣勝說的沒錯,大祥帝國開國皇帝宗祥可不是個普通人,不隻功夫高深莫測,那也是個文高八鬥,滿腹經綸,飽讀詩書,上通天文,下曉地理,熟知兵法,通曉曆史的文武全才。
這麽說吧,大祥帝國開國的華夏七雄,個頂個文武兼備,個個有自己獨到的特長,過人的本事。
大哥宗祥更是全才,甚至於其他六兄妹的特長,人家也會,也精。
七個人打算舉事的時候,宗祥就提出未來的開國綱領。不能腦袋一熱,哥幾個有本事,呼呼啦啦舉起義旗,平定天下,胡裏八塗的建國,胡裏八塗坐天下,過不了幾代,讓人家哄下台,甚至被斬盡殺絕。
宗祥的意思是也沒什麽新鮮的,看看古人咋做的,古人咋死的,什麽都知道了。
六兄妹自然沒意見,大哥定吧,咱們哥幾個同意就行唄!
宗祥笑了:“那可不行,咱們哥七個起事,未來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既然是建國綱領,那就要世世代代相傳,世世代代遵守。
江山不是我一個人的,是我們七兄妹的,大家要發自內心,我們的後代才能共同遵守。”
就這樣,定下了一個建國大綱。
其中最重要的幾條:一個是江山共掌。
就是說哥七個同心同德,一起坐天下。
這條隻有這一句話,老大真想帶著弟弟妹妹坐江山,弟弟妹妹真沒想跟老大平起平坐,所以暫時沒定細節。
後來哥七個同一天死了,又走了四家,這條也就稀裏糊塗了。
另一條是近臣不得幹政。
近臣是誰呀?不是跟皇上走得近的大臣,而是泛指皇帝的親人和宮裏所有的人。
說白了吧,天天出現在皇上身邊的人,跟枕頭風一樣,一直吹,沒個好。
那怎麽才能做到近臣不得幹政呢?兩條細則:一,皇宮之內,除了皇上和皇子,不能再有男人。
宦官誤國麽,不要宦官,不要太監,大內侍衛都不能是男人。
就這一條,再也不會出現曆史上的那些亂七八糟的事兒了。
第二條:皇宮之內,女人不得幹政,不得議政。
齊了,皇宮之內,除了皇上和皇子,別人議論國政,直接殺頭。
綱領的另一條是皇城之內,任何人不得捕殺大臣。
這條是補充皇宮之內,除了皇上和皇子之外,其他人不得幹政的。
皇宮內沒有男人了,女人又不能議政,可皇城內還有禦林軍啊,禦林軍統領也是近臣,既是男人又不在皇宮之內。
皇宮和皇城啥意思?不一樣麽?這就要介紹一下大祥帝國的國都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祥帝國國都分內外五層,最外一層是駐軍的,轉圈住著軍隊,主要職責就是守衛國都,這一層叫營城。
營城之內是國都,是老百姓和官員生活的地方。
再往裏是禦林營,負責保衛皇城。
再裏麵是皇城,包括大臣和皇上辦公的地方都在這,禦林軍在這裏巡邏守衛。
再往裏就是皇宮,皇上和皇族生活的地方,裏麵主要由大內侍衛守衛,都是女將。
雖然大祥帝國國都分為內外五層,皇宮卻不在國都的中心。而是在靠近南門,東南門和西南門的位置。
當年建都的時候,考慮到皇帝的安危,在東南門和西南門城外不到五十裏的地方分別建了兩座城,一個叫左禦城,一個叫右禦城,和國都朝歌呈掎角之勢。
這樣設計,別說沒人敢從這個方向襲擊國都,其他城門被圍,皇上也有退身步,所以皇城靠近這個方向。
禦林軍和大內侍衛無權捕殺大臣,這兩支軍隊的統領也就等於不得幹政議政了。
那皇上想當庭捕殺大臣咋辦?
好辦,皇上還有禁衛軍,和禦林軍,大內侍衛不同。
禦林軍負責保衛皇城,皇城安全了,皇宮也就安全了,更何況皇宮裏還有大內侍衛。
那禁衛軍幹啥的?陪王伴駕的,除了不能進皇宮,其他地方都可以去,皇上辦公,他們也跟在身邊。
皇上想殺人了,一句話,禁衛軍抓過來推出午門就殺。
另外,皇上考慮到皇宮內部的需要,禁衛軍專門有個女將營,一共十六個女將。
如遇特殊情況,女禁衛軍可以進入皇宮,可以奉皇命捕殺任何人。
太子監國,難道不能調禁衛軍麽?太子無權調動禁衛軍,禁衛軍隻聽皇上的。
不過監國太子有權調動禁衛軍,很可惜,禁衛軍隨皇上出征,沒在皇城。
現在事情僵到這了,怎麽辦吧!太子要改革,說白了要削弱六個老頭的權利。
六個老頭不同意,太子又殺不得抓不得,人家就不怕你。
出了皇城抓行不行?出了皇城可以,普天之下都是皇上的,禦林軍不能出皇城,皇上可以調動軍隊抓人殺人。
雖然皇上不在,太子監國,太子也有這個權利。
可現在麻煩的是,兵符在兵部尚書手裏,守城軍權又在大將軍手裏,也就是說衛戍部隊和軍隊太子都調動不了。
那皇上在家,萬一和掌握兵權的大臣鬧矛盾,豈不危險了?
皇上不怕,兵符令箭一共兩套,一套金一套銀。金批令箭在皇上手裏,大將軍和兵部尚書手裏都是銀紕令箭。
人們通常聽說的是金鈚令箭,是金箭頭鑲在木板或者金屬板的前端,板上有造型和圖騰。
大祥帝國的令箭不同,原因是大祥帝國建國之前是亂世,大大小小的軍閥有上千個,各種兵符令箭滿天飛。
為了與其他軍閥有所區分,洪福彥提議用金箭頭的短箭做令箭,箭頭是黃金打造而成,箭杆和箭尾用白金打造,並在箭杆上雕刻七雄的姓氏。
後來建國了,為了保證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利,金紕令箭改名為金批令箭,取皇帝金口玉言之意。隻有皇帝批準動兵才能用金批令箭,同時,金批令箭也是軍隊的最終號令。
可皇帝不能事無巨細,兵部又是具體調兵的衙門,這才設計了銀紕令箭,由兵部掌管和使用。
為了和金批令箭的白金部分區分,銀紕令箭上都帶著手工編織的套,所以叫銀紕令箭,而不是銀批令箭,更不是銀鈚令箭。
同時,大祥帝國的皇帝都是武皇帝,經常巡視各個軍隊,也經常提拔副將,皇上不缺親信。
喜歡大祥帝國沉浮錄請大家收藏:()大祥帝國沉浮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