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太子慌亂說錯話,蕭妃臨危出良策
字數:5345 加入書籤
黃門官出去不到半個時辰,來了三百多個大臣,霍再爵看了一下,一多半都是六個老頭的門生。
“唉!”
霍再爵歎了口氣,沒辦法了,隻能祈禱上天保佑太子殿下了。
“各位同僚,方才太子殿下有個提議,說本朝不允許有門第相結,想要放各位去地方為官。”
“我沒有……”
見太師高隸直接說自己想處理所有的大臣,還歪曲自己的話,宗青肯定會反駁。
不過很可惜,高隸根本不給他說話的機會,一邊狠狠的瞪著太子,一邊打斷了他的話。
“太子殿下,您也是金口玉言,剛剛我們聽的清清楚楚。”
“高太師,你敢假傳太子口諭?”
見高隸不僅更改太子的話,還狠狠的瞪著太子,又不讓太子辯解,霍再爵實在忍不住了。
現在也隻有霍再爵能替太子據理力爭了。
“霍再爵,別忘了本朝祖製,禦林軍及禦林軍統領均不得幹預朝政!”
“張天府,你也別忘了,這裏是皇城,保衛皇城是本統領的職責!”
見霍再爵怒懟丞相張天府和太師高隸,大將軍何廣勝一個健步擋在了霍再爵的麵前。
“皇城內,除禦林軍持有刀槍,我等均手無寸鐵,請問霍將軍,何談皇城之安危?難道霍將軍欲起兵謀反?”
“何大將軍,你鎮守邊關之時,尚且帶兵持戟,難道本統領和禦林軍隻能赤手空拳保衛皇城?
更何況國家法度明文規定,皇城內,陛下的禁衛隊、禦林軍、和大內侍衛,均有權持有兵器。”
“霍將軍,我等皆在皇城輔佐陛下理政,難道不在霍將軍保護之列,反屬霍將軍誅殺之流?”
“高太師,自古君為臣綱。
皇城之內,本統領首先要保證陛下和太子殿下的安危。
至於各位大人,皆乃經天緯地之才,治國安邦之棟梁,難道不知皇城安全包括皇城內的草木和螻蟻乎?”
“霍再爵,你敢侮辱朝廷大臣為螻蟻?”
“邱楚鴻,你身為吏部尚書,怎可汙蔑各位朝廷股肱之臣為螻蟻?
本統領隻是說草木與螻蟻均在保護之列,何況各位大人,難道邱大人聽不懂本國語言?”
這霍再爵,別看是一介武夫,嘴皮子不饒人,說的幾個元老近乎啞口無言。
“不要爭論了,霍將軍,您別忘了,現在是召集庭會,您恐怕無權幹預,無權參加吧?”
兵部尚書趙靖忠的這番話,霍再爵確實無可反駁。趙靖忠不等他反駁,轉身看著太子宗青:“太子殿下,請移步金鑾殿。”
太子監國,平時升朝也在金鑾殿,而且太子殿小,幾百位大臣確實裝不下,總不能一直站在院子裏說話吧?
可是現在雙方已經劍拔弩張了,太子殿隻能容納十幾位大臣,其他人均站門外。如果在這樣的空間裏,大臣們想弑殺太子,霍再爵和禦林軍可以保護他。
金鑾殿不同,三百位大臣都能進殿,卻不允許太多的禦林軍進殿。就憑霍再爵帶著十幾個禦林軍,麵對三百多個大臣,甭說保衛太子了,霍再爵都自身難保。
不去也不行啊,丞相已經召集庭會了,人也到了,怎麽可能善罷甘休?
無奈之下,霍再爵隻能背起已經嚇的抖做一團的太子,跟著大臣們去了金鑾殿。
“霍再爵,爾等不得參與國政,請退至殿外!”
這確實過分了,皇上在的時候,身邊也有禦林軍保護,哪怕是升朝議事,大殿上也要有禦林軍和禁衛隊。
另外,皇上身邊還有金瓜武士,也屬禁衛隊管轄。這些人都被皇上帶走了,皇上允許禦林軍代替他們保衛太子。
可小太子已經嚇的徹底妥協,哭著求霍再爵聽大臣們的,霍再爵隻能帶人退下。
“各位同僚,太子無德,枉殺大臣,枉改朝綱……”
剛把霍再爵趕出去,丞相張天府迫不及待開始宣讀太子的所謂罪狀。
等張天府嘮嘮叨叨朗讀完畢,禮部尚書司徒英高聲喝問:“張大人,請問此罪狀是何人所寫?何時所寫?”
司徒英這話問的太及時了,罪狀中太子坑殺百名忠臣侍衛,欲加害丞相和太師,是剛剛聽他說大家才知道的。也就是說剛剛發生的事,罪狀什麽時候寫的?難道誰有先見之明不成?
張天府一時被問的結結巴巴,更怕大臣們要看他手中的白紙。太師高隸大聲答道:“司徒尚書,難道你在質疑朝廷重臣?”
“高太師,當今天下皆為皇室宗家,國家重臣焉能奴大欺主?”
驃騎大將軍寇海山聲如洪鍾,嚇了高隸一跳,也懟的他啞口無言。
“寇將軍,我朝建立伊始,乃為天下蒼生,七雄共掌,何為宗家一室所有?”
“邱楚鴻,爾身為吏部尚書,不思考核人才,為國家提供棟梁之材。反而羅聚門生,結黨營私,爾亦想位列七雄乎?”
太尉郝大澤一句話,不僅說的鏗鏘有力,更是直擊要害。
邱楚鴻是吏部尚書,主管選拔人才,考核官員,更深知本朝不允許所謂門生恩師之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作為吏部尚書的邱楚鴻,不僅門生眾多,還經常被議論任人唯親,這確實無法解釋。
“好了好了,各位愛卿,本朝彈劾庭會應以庭議為準,而庭議之臣不得少於八百。”
朝堂上三百大臣都是三品以上大員,平時上朝,議政,以及平時在皇城內上班的也都是三品以上官員。
而京城內皇城外還有四品五品官員,武官在兵營,文官在各衙門,輕易不會被允許進入皇城。
大祥帝國的庭會是建國之初定下來的規矩,專門針對不理朝政或者昏庸無能的皇帝。
召集者是太師和丞相,參與者是在京所有六品以上官員,包括臨時回京的地方官,差不多不少於八百人。
其形式一般由丞相提出會狀,就是羅列出來皇上的不當言行,由全部出席的官員舉手表決是否屬實。
如果屬實,再由太師提出解決方案,比如罷黜,督改等,最後由參會者舉手表決通過,少數服從多數。
不過大祥帝國各代皇帝都算勤政,庭會一直沒有先例。
今天丞相張天府所讀會狀,明眼人一聽就明白了,這幾個老家夥是想罷黜太子,別有用心。
特別是皇上親征,又隻有這一個皇子,罷黜了宗青,六個人就可以獨攬朝綱,將來就算皇上凱旋而歸,恐怕也會被他們掌控於掌心。
這六個人確實門生眾多,爪牙遍布京城,好在三品以上官員,都需要皇上親自任命。
老皇上宗鴻也算是有道明君,並不是這五位推薦誰都同意,所以在場的有一半不是他們的黨羽。
再有就是太子年齡雖小,可監國期間的所作所為大家看的清清楚楚,不僅沒有過錯,很多地方做的非常出色,遠遠超出一個十二歲孩子的能力。
就因為這樣,好多大臣站出來替太子說話,本以為不用等到表決,他們先推翻會狀,然後再商議怎麽幫助太子。
沒想到,太子卻先慌了手腳,居然主動提出表決。更可氣的是,太子居然嫌人數不夠,還要召集三品以下官員,而三品以下官員,不需要皇上親自任命,大部分都是這六個人的門生。
太子這一句話,張天府他們樂了,心說話,到底是小孩子,嚇的六神無主了,趕緊安排人召集官員入朝。
司徒英,寇海山,郝大澤這些真正的忠臣良將著急了,心說話:太子,你好糊塗!
現在在朝堂的大部分都是那幾位的門生,我們本打算駁倒他們,爭取一些正義的良臣,投票時或許還有勝算。
可你怎麽提出召集更多的人?哪還有勝算了?
太子發話了,丞相也發出了召集令,再說什麽也無濟於事了。
沒多久,人員召集齊了,丞相張天府再次讀起會狀,會狀剛剛讀完,太師高隸直接要求表決,都不給驗證會狀的機會。
郝大澤他們肯定不認可,又提出反駁意見,一時間,朝堂之內辯論之聲四起,有些武將居然動起手來。
後宮的娘娘們聽說太子完全處於被動,更是急得不得了,特別是蕭貴妃,張貴妃等一些會武功的妃子,居然拿起武器,帶著她們的宮女要殺出後宮。
“皇後娘娘,臣妾覺得還是您出麵……”
“董姐姐,現在皇後姐姐去,那些人也會以後宮不得幹政為由,拒絕皇後姐姐進入金鑾殿。”
“蕭妃,你別急。不隻你和張妹妹要去,我們都要去。
你們挑選一百名精明強幹的宮女,我們六個陪著皇後姐姐一起去。”
這董貴妃確實有主意有辦法。
“皇母姐姐,您可以以教子為名,咱們衝進金鑾殿,強行帶走太子。”
喜歡大祥帝國沉浮錄請大家收藏:()大祥帝國沉浮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