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老太後失策霍亂皇宮,新太後苦愁軍無良將
字數:5284 加入書籤
周淩嫣要見兒子,話音剛落,宗殤來了。
宗殤告訴周淩嫣,皇位對他來說無所謂。可是作為自己的母親,不僅不愛自己,還想殺了自己,他接受不了。
“娘,這可能是咱們娘倆最後一麵。
你放心,孩兒不會殺害自己的母親,不過孩兒也不想再見到你。”
政變的事情結束了,臻太後卻覺得是皇上隻有一個老婆造成的。
如果宗剛有很多皇妃,也不至於隻有一個皇子,更不會出現政變的事。
再說這個宗殤,被囚禁的畢竟是他的親娘,母子連心,別說周淩嫣沒殺他,真的想殺他,隻要沒死,恐怕宗殤還會惦記自己的母親。
唉!想起當年為了打下江山,公爹南征北戰,身背三百九十八處傷,幾乎體無完膚。
再想想婆母娘張迎兒,為了保護老營,被敵人馬踏車碾而亡,死的時候才三十八歲。
宗祥隻有兩個兒子,自己的丈夫宗剛正值壯年不幸身亡,二弟宗強被狠毒婦人周淩嫣害死,自己的兒子十三歲夭亡,宗家千傾地一根苗,就隻剩下宗殤這一個後代。
打江山的中原七雄,章何許趙四家早早就退隱田林渺無音信,洪家和海家又怕禪位於他們,也離開京城。
宗殤還沒成年,姥姥家又沒好人,自己不幫他誰來幫他?可自己親手滅了周家,囚禁了他的母親,這孩子早晚會發難於自己。
前思後想,為了宗氏皇族不至於斷了血脈,也為了自己能多輔佐宗殤幾年,林挽臻決定多給宗殤選幾個妃子,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娘家侄女進宮,將來也好有個照應。
在宗殤十六歲那年,林挽臻一口氣給宗殤選了十二個皇妃,並提議立自己的侄女林若欣為皇後。
三年後,宗殤以林若欣未生皇子為由,把她貶為庶人,迎娶到了一個藩王的女兒,並立為皇後。
林挽臻知道宗殤長大了,翅膀硬了,自己該離開了。
可她又不放心宗殤,自己離京之後,千方百計的找到海、洪兩家,請他們回來輔佐宗殤。
林挽臻想的沒錯,她離開之後,宗殤把他的母親周淩嫣接出冷宮,並尊為皇後。
周淩嫣並沒死心,找到春燕的妹妹,並通過她妹妹搜羅了一些江湖上的敗類,打算殺了宗殤,自己取而代之。
多虧洪、海兩家還朝,加上陳紅袖拚死保護,這才又一次挫敗了周淩嫣的陰謀。
這一次周淩嫣無話可說,更是無力狡辯,幹脆說了實話,宗殤並不是她親生的,而是宗強跟一個村姑所生。
本來宗強要娶那個村姑,是周淩嫣的父親想攀高枝,殺了村姑,又偽造了宗強酒後無德,睡了周淩嫣的現場。
無奈之下,宗強娶了周淩嫣,卻怎麽都找不到村姑。九個月後,周淩嫣的奶娘把村姑的孩子抱回來,就說是周淩嫣所生。
宗強不知道剛出生的孩子啥樣,公婆又不在人世,宗剛和林挽臻又不能強行來探望弟妹,這事就瞞了這麽多年。
直到這時,宗殤才覺得對不起伯母,親自帶人去迎接伯母還朝。
很可惜,林挽臻已經去世,據說是一個人獨住寒窯,加上大雪封山,饑寒交迫而亡。
宗殤聞言大哭後暈倒。
回到朝中,宗殤想起發妻林若欣,趕緊派人去民間接回,並重新立為皇後。
古代的三宮六院並不是指妃子們住的地方,也就是說,大祥帝國之前的皇帝都隻有一個皇後,並沒有正宮和東西宮之分。
可現在宗殤有兩個皇後,不能都住在中宮。藩王的女兒賴韻珠生了個兒子,宗殤幹脆立這個兒子為太子。
太子居住在東宮,就把賴韻珠也安排在了東宮。
林若欣覺得還是要倚重洪、海兩家,恰巧洪家有一女孩,知書達理,容貌端莊。
林若欣跟宗殤商量,不如請洪家送女孩洪玉鳳進宮,封她為西宮娘娘。
林若欣也是個奇女子,不僅有母儀天下之風,也有統領後宮之能。
林若欣跟東西兩宮關係特別好,兩宮娘娘也特別尊重她。
為了讓東西兩宮忙起來,別被人挑弄是非,林若欣讓東宮負責培養宮裏的皇子和公主,無論誰生的,都由她負責撫養。
這樣一來,所有的皇子都跟賴韻珠走的近,賴韻珠兒子的太子位也算保住了。
西宮洪玉鳳年輕漂亮,加上家裏有背景,林若欣就安排她負責伺候皇上。不隻是她自己伺候皇上,宮裏哪個妃子陪王伴駕,都讓洪玉鳳說了算。
當時洪家主事的洪海中也是昏了頭,怕宗殤絕後,孫女又主管伺候皇上,幹脆繼續幫宗殤選妃,前後十年,又給宗殤送進宮裏兩百多個女子。
皇宮不夠大了,這才建立了現在的皇宮。
宗殤死後,宗殤的長子繼位,修改祖製允許皇帝隨便娶老婆,一直到宗鴻的父親宗良,每個皇帝都是一兩百個老婆。
等宗鴻繼位,覺得皇宮裏妃子太多,妃子的娘家人又要封官,又要吃俸祿,不僅養了一堆閑人,還容易引起權利之爭,決定恢複祖製,皇帝最多隻能有七個老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以前皇帝老婆太多,皇帝死了,既不能讓她們去民間改嫁,皇宮裏又沒那麽多房子養她們,所以就有了殉葬。
宗鴻恢複了祖製,隻有七個老婆,皇宮裏養得起,就不需要殉葬了。
同時宗鴻覺得夫妻恩愛一場,殉葬還是太殘忍了,就廢除了這條規定。
今天韓貴妃提出要殉葬,其他幾位也來效仿這明顯是違抗聖旨,王皇後才生氣。
現在見姐妹們又要出征,氣的王皇後哭笑不得。
“我承認你們幾個功夫不一般,可你們有幾個懂得兵法的?又有誰精通三韜六略?
打仗不是打架,就你們幾個?再被反王活捉,豈不有辱我大祥帝國?”
見皇後說的有道理,妃子們沒話說了。
可年輕的將官大多陪著皇帝禦駕親征了。朝中最年輕的大將就是何廣林,也已經年過半百。最能征慣戰的是何廣勝,號稱常勝將軍,現在已經年過七旬,又有誰能掛帥出征?
“董姐姐,平時董姐姐主意多。皇後姐姐,還是我們去,讓董姐姐掛帥。”
董貴妃搖了搖頭:“主意多不代表精通兵法。
要說兵法我確實略知一二,不過談不上深知兵法,掛帥出征,我還真沒那兩下子。
別說掛帥了,恐怕做先鋒我都不夠格,要說單槍匹馬取敵人上將首級,我倒是不含糊,掛帥還是算了吧。”
董貴妃沉思片刻,對皇後說:“姐姐,您要是舍得,我覺得大公主可以掛帥。”
宗鴻在世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大女兒長櫻公主,從小培養她學習兵法,包括排兵布陣,宗鴻說自己都甘拜下風。
長櫻公主武功也高深莫測,就連黃冼珺都不是對手。
長櫻公主確實夠得上帥才,大將軍何廣勝也經常請她去軍營指導訓練,她和將士們也熟悉。
可是長櫻公主已經選中了駙馬,如果宗鴻不死,這幾天就要完婚了。
現在國孝在身,雖不能近期完婚,也不能自作主張,丟下未婚夫去前線啊?
再說了,就算長櫻公主掛帥出征,可又去哪裏找將官呢?
遠征平叛可不是小戰役,特別是麵對十多家反王,又都是番邦蠻王,不說上將千員,也需要百員將軍出征。
地方武官倒是有些年輕人,也堪稱能征慣戰。可地方上也不能空虛,也要防止有人趁虛作亂。
朝廷軍隊裏也不缺將軍,可除了幾位老將軍,其他也都夠不上上將,做個偏將副將還可以。
那就剩下皇宮裏的公主和皇妃了,加上黃冼珺的大內侍衛,都是女的,將軍們都是女人,會讓人覺得大祥帝國沒人了。
而且皇後深知戰場上情況複雜多變,番邦蠻王手下大力士多的是,一群女人出征,一旦遇上力大過人的敵將,肯定會吃虧。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可難為壞了王皇後。
國家危難,王皇後決定後宮開會,讓公主們和大內侍衛也參加,大家一起商量,看看有沒有好主意。
聽說要出征平叛,公主們個個摩拳擦掌。可聽了皇後的擔心,公主們也沒詞兒了。
黃冼珺倒是想出個辦法:“皇後娘娘,長櫻公主確實夠帥才,由她掛帥,我可以帶隊輔佐,加上公主們,我覺得可以。
不過先鋒官恐怕我們都不適合,那是個硬碰硬的角色,我覺得霍再爵將軍可出任先鋒官。
另外,左右禦城的兩位主將也年富力強,常年剿匪,也有作戰經驗,可令他二人率兵為左右兩軍。
何廣林將軍雖已年過半百,仍能征慣戰,可做押糧官。”
“嗯,你說的倒是不錯,可這樣的話,朝中空虛了,又該如何是好?”
喜歡大祥帝國沉浮錄請大家收藏:()大祥帝國沉浮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