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全民皆兵評定叛亂忠良之後蓄謀獨立,

字數:5303   加入書籤

A+A-


    聽明白緣由了,宗鼇也不忍了,大喝一聲:癡人說夢!
    “各位王兄,我宗鼇絕不造反。雖說現在國已不國,可開國七祖的後人還在,當今女皇海玉蛟的民心還在,這就是大祥帝國。
    各位王兄,別看我比你們年長,別看我老頭子年近八十,別看我的軍隊不多,可你們百密一疏,並沒深入了解我娘的戰爭理念。”
    說著話,宗鼇大喊一聲:“宗鼇命令:全民皆兵!”
    就這一嗓子,銀安殿上的禦林軍,侍衛,宮女,嬤嬤都亮出兵器,圍住了各路王爺和他們的貼身侍衛。
    與此同時,整個王宮所有的人都亮出兵器,圍住了王爺們的護衛隊。
    “王兄們,現在該你們選擇了。不想反的,扔下武器,去我的後宮,我的王妃們會保證你們的安全。
    還有你們的士兵,隻要你們不反,我保證他們的安全。”
    來的王爺裏不都是想反的,隻是不知道宗鼇的態度,有些人沒敢說話。
    當然還有些膽小怕事隨風倒的,見宗鼇的王府裏居然全員皆兵,也扔下武器往後宮跑。
    眼看著一大半的王爺都繳械投降,定西王急了:“都別聽他的,就算他王宮裏的人都會功夫,可我們有兩萬親衛隊。”
    定海王也大喊:“我們還有幾十萬軍隊,老家夥沒軍隊了!”
    宗鼇冷笑了一聲:“拿下!”
    就這一聲拿下,從王宮傳到街市,從街市傳到城外,從城外傳到封地內每一個角落。
    再看王爺們的士兵周圍,宗鼇的子民都拿著武器衝了出來。
    王府也是一樣,大街上湧進來數不清的百姓,個個功夫不凡。也就一盞茶的功夫,十一家反王,以及他們的侍衛、軍隊、都成了俘虜。
    其他軍隊沒接到造反的命令,見宗鼇領地發生了戰亂,嚇的扔下武器,紛紛投降。
    “張向北,劉寧武,哼哼,你們不知道吧?我們的祖先遼人就是全民皆兵。
    遼人全民尚武,三歲的孩子就開始練功。平時是百姓,打起仗來,哪個都不白給。
    我母效仿老祖的做法,我們這裏也是全民尚武。
    我承認封地空虛,可我封地裏的百萬百姓就是百萬雄師。
    你們以為番王不想進犯中原?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得無厭的大有人在。
    可他們知道當年我母親怎麽戰勝的他們,他們親眼所見八歲的娃娃軍封鎖了整個源阿國。”
    見大勢已去,十一家想造反的反王跪下求饒,宗鼇皺了皺眉頭:“求饒?晚了!
    你們就別走了,等我請示女皇陛下,收了你們的封地,再想想怎麽處理你們。”
    這邊宗鼇控製了王爺們,馬上安排人通知各處毀掉民房,收攏所有物資,都進入城內。
    宗鼇知道,單憑自己一己之力,很難對付反王們的軍隊。
    現在海玉蛟那邊不知道什麽形勢,既不能分散海玉蛟的精力,也不能調回自己的軍隊和戰將。
    為防備反王封地來援軍,隻有堅壁清野,固守城池,等待海玉蛟的消息。
    就在這時,宗理和沙風暴帶人回來了,他們看到的景象其實是宗鼇堅壁清野造成的,其目的是不給圍城部隊留下任何物資。
    “父王,接下來怎麽辦?我們去接管反王的封地?”
    宗理想趁熱打鐵,趁反王們的手下沒反應過來,先去接收封地。
    沙風暴覺得不妥,現在最主要的是先集中兵力固守封地,等待海玉蛟的消息。
    如果海玉蛟出了事,宗鼇這一股勢力很難對付三十餘家王爺,倒不如放棄封地,都集中到湯峪寨,聽後荷媓師太的調遣。
    如果荷媓師太能順利救出海玉蛟,那就合兵一處,共謀重新統一中原的大計。
    至於這些反王的軍隊,暫時不用理會。他們的首領都在這裏,就是東方滅說出大天來,也沒幾個敢興兵的。
    宗鼇覺得沙風暴說的有道理,任命沙風暴為臨時大元帥,統一調動軍民,以防止叛軍入侵。
    再說荷媓師太,率領眾人追蹤臨夏王到了鹹陽。
    “師祖,臨夏王怎麽在鹹陽?”
    不隻十娘納悶,大家都不理解,而且不是現在,自從臨夏王封鎖了湯峪寨和中原的通道,幾乎所有人都納悶,他是怎麽帶著十萬大軍,人不知鬼不覺越過定西、天水和陳倉的?
    臨夏原為罕羌侯邑,是羌人聚居的地方。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蒙恬將軍率領大軍北逐匈奴,占據“河南地”,置枹罕縣。
    十六國前涼時期,晉元帝太興三年,張茂改枹罕縣為河州,河州之名自此始。
    大祥帝國建立伊始,河州獨立,成為番國。
    後大祥帝國的另一位開國功臣,也是趙金洵的四大侍衛之一王鐵率兵收複河州。
    那場戰役十分慘烈,王鐵陣亡,王鐵的女兒王懷英生擒河州王薩頓。
    宗祥封王懷英為河州王。
    王懷英覺得薩頓是土著民的首領,不僅受當地人擁戴,跟周邊番國關係也融洽。
    現在薩頓肯投降,她也認可放棄父仇,還想讓薩頓繼續統治這個地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過王懷英建議把夏河周邊,河州附近的小部落都合並到河州,並改名為臨夏。
    何紅菱覺得王懷英的提議非常好,如果薩頓能誠心歸降,臨夏地區也就安穩了,不需要繼續打仗了,就接受了王懷英的建議。
    聽說王懷英放棄父仇,還讓自己為臨夏王,薩頓感激涕零,進表朝廷,希望把臨夏改為郡,並懇請王懷英做太守,他輔佐王懷英。
    王懷英執意不肯,一定讓薩頓為王。最後薩頓上表,請求永遠歸順大祥帝國,不再做番王,並請求大祥帝國賜蕃號。
    為了尊重王懷英,趙金洵提議就設置臨夏郡,不過不設郡守,而設郡王,薩頓為臨夏郡王,當地永遠自治。
    薩頓一定要讓王懷英做郡王,自己做太守,甚至於長跪於王懷英的帳篷前,謝罪自己殺了王鐵。
    最終還是何紅菱提議,薩頓為臨夏郡王,是臨夏國最尊貴的王爺。
    同時封王懷英為臨夏王,不過封地不在臨夏,而在鹹陽。同時宗祥下了詔書,王鐵功勳卓著,王懷英開疆擴土有功,令王懷英後代世襲罔替臨夏王,封地就在鹹陽。
    自此大祥帝國有了臨夏王和臨夏郡王兩個世襲王爺。
    臨夏周邊還有好多番國,可以說臨夏是大祥帝國的一塊飛地,不過這塊飛地的意義重大,一直震懾著周邊的番國。
    再後來樸玉盈打通絲綢之路時,臨夏郡國起了很大的作用。
    現如今的臨夏郡國郡王叫薩翰,不過不是薩頓的後代,而是經曆十幾代郡王的禪讓。
    薩翰跟宗鼇友好,自從海玉蛟離開京城,薩翰多次修書宗鼇,希望海玉蛟能來臨夏郡,他願意幫助海玉蛟養大皇子,並助皇子複國。
    宗鼇覺得臨夏郡畢竟是飛地,不太適合海玉蛟生活。同時宗鼇告訴薩翰,海玉蛟不是放棄大祥帝國,而是暫時無力回天,韜光隱晦,等待時機。
    而第一代臨夏王王懷英死後,由王懷英的兒子繼承王位,直到現在的馬尚棟。
    馬尚棟不同於他的祖先,可以說是個野心家,曾多次上表宗青,說他要帶兵平定臨夏郡周圍的番國,建立大夏郡國。
    宗青少年時期平定了西南叛亂,狂妄自大,不僅同意出兵,還讓宗鼇率領西北諸王支持馬尚棟。
    宗鼇覺得馬尚棟想自立為王,不僅會惹怒周邊番國,引起無休止的戰爭,還會影響絲綢之路的安定,反複上表反對攻打臨夏郡周邊番國。
    宗鼇反複提醒宗青,馬尚棟野心勃勃,想利用天朝兵馬為他打江山,建立大夏國,自己做大夏國王。
    宗青覺得宗鼇說的有道理,不過那些番國的地盤宗青也想要,最後下詔書,命馬尚棟為征夏大元帥,統一黃河支流夏河周邊番國。
    不過宗青駁回馬尚棟設置大夏郡國的提議,而是繼續設置臨夏郡,收回薩翰的臨夏郡王,設置郡守,還交給薩翰管理。
    至於馬尚棟,隻要能統一夏河流域,把鹹陽周邊的五個縣劃歸鹹陽,作為馬尚棟的封地。
    馬尚棟見自己沒希望做大夏國王,又上表宗青,說自己突發疾病,身體欠安,等康複了再出兵。
    後來馬尚棟再沒提這件事,宗青隻顧著美女,這事就不了了之了。
    這次馬尚棟還真不是衝著海玉蛟來的,倒不是他怕海玉蛟,也不是怕海玉蛟的身份,而是沒拿海玉蛟當回事。
    海玉蛟是有過計退敵軍的功勳,也有高深莫測的武功。可海家跟宗家是世交,馬尚棟覺得海玉蛟的功勞就是海洪兩家勢力在幫忙。
    現在海洪兩家沒什麽勢力了,海玉蛟又懷了宗家的骨肉,也離開京城,說白了就是個逃亡在外的王國之後。
    喜歡大祥帝國沉浮錄請大家收藏:()大祥帝國沉浮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