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國與國的事,能叫欺騙嗎?
字數:8238 加入書籤
甘家沒了。
刑部結案時的官方說法是:甘圓攛掇他人,以祭祀祖宗為名毀壞秦幣,事發後自覺愧對先祖,遂自殺。
而其家人全部收監、被貶,大王念在甘氏過往功勞上,免去其主要成員死罪,終生勞作。
僅僅因為毀壞了錢幣?
一個存在數百年的秦國重臣家族就此消失?
這讓秦國上下都感到有些震驚。
對貴族們來說,以前從未有過抓著一點“小事”就徹底把一個家族幹掉的先例,但這次被國師開了。
以前的政治鬥爭,輸了頂多涉事者死,但家族還在,無非就是勝利者風光些。
可現在,國師直接給你全家族都給幹了……大王還持以默認態度。
對平民們來說,秦法的嚴苛終於做到了貴族平民一視同仁,這也是以往不曾有過的先例。
曾經同樣的罪名,平民與貴族犯法,其結局完全不同。
不說一個死一個不死,再好也是一個量刑輕一個量刑重……
可現在,觸碰貨幣犯罪,一個貴族之家全族伏誅。
“你現在名聲有點差。”
太子宮。
嬴政對著李緣說了句。
後者一臉的不在意,隻是看著另一張桌子上的扶蘇。
已經十歲的扶蘇正在苦逼的寫著作業,自從上次他無意間問了李緣一句‘你什麽給我找一個師娘’後,李緣就給他布置了來自後世的‘家庭作業’。
蒙恬已經去了軍事學院,上一次回來是在三天前。
當時他覺得這就是純粹的報複。
然後蒙恬在軍事學院裏的學習任務就莫名的多了……
“在貴族們眼中,我名聲好過嗎?”李緣反問了一句。
嬴政沉默不語,因為這個問題壓根就不用問。
要不是他在一開始就把李緣冊封為國師、給了他僅次於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否則這三年多以來他都不知道被彈劾、甚至刺殺過多少次了。
當時他隻是想靠這種方式拉攏住這個後世人,加深他與大秦的羈絆;但現在看來,明麵上保護他的作用反而更大。
“西域那邊有傳信,安息和巴克特裏亞都派出了規模龐大的使團,似乎是要來秦國。”
嬴政提起了政事。
沒辦法,如果沒有誰找上門去,李緣幾乎隻在國師府或者王宮,絲毫不管政事。
於是嬴政隻能以這種聊天的方式,將一些需要和他討論的事情拿出來說說。
因為很多時候,他都不知道李緣在不在國師府,可能他跑出去瞎玩了也未必。
“估計是出使塞琉古帝國的使者有動作了吧。”李緣說。
“不錯,你的政治敏感性提高了。”嬴政誇獎了一句,隨即道:“雖然還不知道是什麽事,但很顯然,未來國際間的聯係會更加緊密。”
“李斯提議,可以公開發行世界地圖了。”
現在的經濟活動,已經連通了東亞、中亞,即將延伸到西亞,值此時刻,發布地圖有利於日後秦國的國際地位和發展規劃;畢竟不能隻有高層知道世界有多大、一些國策為什麽要這樣,然而底下的官吏們因為不明白就覺得沒必要吧?
短時間還好,但若那些人形成了慣性思維,日後成長起來那是會有大麻煩的。
對此,李緣也是認可的。
增長視野或許不能給你帶來什麽提升,但不增長視野,你絕對跟不上時代。
如果明朝中後期的人們,知道大海對未來人類的重要性,那之後的曆史可能就得改寫了。
而曆史是個輪回。
曆史書告訴了人們失去大海後華夏的苦難,可在發展蘑菇蛋、太空等事情上,還是有過一些人‘閉關鎖國’,說著沒必要、不能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等等屁話!
雖然那時候的事情和現在秦國的不同——現在秦國主要是人們見識不夠,而後世那些人則是非蠢即壞。
但李緣依舊很讚同這件事。
“首要就是亞洲一帶。”嬴政停頓了一下:“他不認可這個稱呼,他建議直接稱呼為中洲。”
李緣眨了眨眼,這個名稱聽上去有些像玄幻小說裏的呀!
“你不同意?”
“寡人有些擔心。”嬴政說:“前年時,秦國就散布出去了有關許多異域的消息,寡人當時還將你們後世王朝的區域劃定為華夏族本土;雖然到現在為止,周圍異族都沒說什麽,但如果這次將中洲的概念和地圖推出去,恐怕有些人就要睡不著覺了。”
李緣愣了一下,隨即才想明白嬴政擔心的是什麽。
最開始麵對秦國傳出來的‘華夏族本土’概念,西域那些國家乃至東胡可能都不怎麽在意。
他們頂多以為是秦王野心膨脹了,真要做到這一步估計得數百年之後,畢竟你人都沒多少。
可這一次,如果發布亞洲的地圖,那麽西伯利亞、南亞、東南亞等廣大之前從未出現在他人眼中的地方,都會出現秦人發布的地圖上。
在一個生產力原始、國家間交流主要靠走、國土麵積最大也不過一千裏左右的時代,秦國居然有本事探測出萬裏之上的範圍……
這背後所透露出的強大國力,可以讓五國絕望的同時,也會讓許多人不得不正視未來。
華夏族本土。
秦國或許能在百年內達成這個成就呢?
那到時候,他們該怎麽辦?
秦國對他們是怎麽想的?
他們是要臣服、還是被滅族以騰地方?
又或者是和秦國國內抓來的許多奴隸一樣,成為他們發展的燃料?
如果是李緣那個後世王朝,這不是問題,直接碾壓過去就是了。
但對於現在的秦國來說,這不是國力問題,是政治問題。
真要碾壓過去,秦國現在也可以做到,隻是那樣一來,這個秦國就又和曆史上的秦國一樣,全國都是一輛戰車了。
“我不知道,別問我。”李緣很光棍的搖頭:“你和李斯都沒辦法,我更沒辦法。”
“但我知道一件事。”
“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嬴政很是認可的點頭。
這件事上,他和李斯的觀點發生的分歧。
李斯的想法很簡單,秦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的經濟中心,秦國不需要動兵,隻需要用經濟和貨幣手段就足夠打垮任何一個國家,甚至是五國、西域這種地域集團。
就算誰對秦國有忌憚,秦國隻需要交好就可以安撫。
因為一切的問題,都來源於國力差距。
李斯甚至把三國時期蜀漢的北伐拿來做了比喻:
蜀漢在諸葛亮的治理下以一州之地爆發出極強的實力,讓曹魏舉國震動。
然而呢?
對於曹魏來說,他們壓根就不需要想著如何打敗諸葛亮,隻要能防住就是成功。
而秦國和其他國家的國力差距,比曹魏和蜀漢的差距還大,秦國更不需要考慮對方是否會翻臉,隻需要保持友好態度就行。
但嬴政認為,事情都有兩麵性。
其他國家雖然綁一塊都打不贏秦國,可秦國現在需要的是穩定,是市場。
辦好事情很難,搞砸事情卻很簡單。
雖然有誰壞事,秦國也大可以派兵滅了對方,然後把對方領土分給周圍國家以安定人心;可平白無故的多打一仗,除了練兵以及增長秦國威勢以外,屬實沒什麽好處,經濟上反而還有壞處。
除了少數特殊場景外,其他時候能溫柔點,就別用力~
李緣神情古怪:“你這比喻得,搞得好像秦國是強一樣……”
“寡人想先用義渠的事當個例子,之後再正式發布地圖。”嬴政無視了他的比喻:“義渠人當年跑出去了一部分流浪在祁連山一帶,雖然月氏人也不待見他們,讓他們人數越來越少,近況也越來越慘,但總歸還是有些人的;而且隨著河西走廊的繁榮,他們也見識到了一些事,上月就有情報說,有幾個義渠人從山裏跑出來投奔秦國了。”
“寡人想把他們找出來,給他們一個選擇的機會;可以放下仇恨接受秦國統治的,把他們遷到南方邊境地區,讓他們安穩生活。”
嬴政停下了。
他並沒說那些不願意的人怎麽辦,因為無需多說。
李緣眉頭微微皺起:“你是想表個態度?”
“他們認為是就行。”
他們認為是……
李緣嘴角抽了抽:“那你真實想法是?”
“義渠人是因為本來就有一部分融入了秦國,可其他異族沒有啊!寡人接納一些與秦國本就有淵源的人,有什麽不對嗎?到時候不接納異族,又有誰挑的出理?”
李緣沉默了一下,默默豎了個大拇指。
戰略欺騙了屬於是……
先用那幫反對秦國的義渠人當例子,顯示一下秦國對他族的寬容和大度,解除異族警惕;等到了真要動手的時候,估計又是一場新的戰略欺騙了,直到最終真的把‘華夏族本土’概念完全實施完畢。
不過,國與國的事,能叫欺騙嗎?
這叫戰略。
……
隴西郡。
學宮新學年開學了。
今年,西域國家派來的留學生總人數已經達到了一百多人,來自幾個不同的國家。
而整個學宮才六百多人。
不是西域國家不想派更多的人來,而是秦國嚴格限製了對方的留學人數,並且對方派來的大量學生在入學宮之前,還得先經過學宮的考試,通過了才能進來。
秦國的說法是:不能壞了學宮規矩,雖然國家交好,但我們也不收廢物。
但許多西域國家總感覺不對勁,因為被選中的那些人往往都是些身份不怎麽高的;有些貴族懷疑秦國在搞暗箱操作,隻是沒什麽證據。
“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第二批烏孫留學生!”
歡迎大會上,一個先生帶頭鼓掌。
五個烏孫留學生有些不好意思,但也都起身對著其他人還禮。
教室裏掌聲很熱烈,隻是一些人的目光不太對勁。
去年的第一批烏孫留學生有十三人,算上今年的五人,烏孫留學生已經達到了十八人。
而在他們左邊,是和他們有仇的樓蘭留學生。
他們右邊,是看他們不爽的月氏留學生。
這兩方的人雖然也在鼓掌,但都麵無表情,少數幾個背後有勢力的人甚至眼神凶惡。
如果不是學宮內禁止打架鬥毆、欺淩同學,否則他們怕是早就動手了。
歡迎儀式過後,有人帶著這五個留學生去參觀學宮、順便告訴他們學宮的各項配置。
大多都沒什麽特別的,與秦人學子享受的待遇相同。
這已經讓他們感到受寵若驚了。
外人來秦,強大的秦國居然沒有對他們有任何苛刻對待,這才是大國風度啊!
曾經有先生提議‘為了彰顯華夏度量,要對這些留學生優待一些’,然後他當晚就被人套麻袋打了,第二天收到了學宮的調令:去一個礦場調研工業技術——實際上被拉去挖礦了。
秦國強,他國弱;外人來我這,我允許他來學習就算了,還要優待?
那這到底是誰的家?
這種人平常惡心人,真要打仗了估計是第一個跪的。
可幾個烏孫學子領到他們的課本時,他們才發現有些不對勁。
來時,烏孫國可是期望他們學到一些技術的,不說是軍用的,哪怕是民用的技術也好啊,至少能提升一些國力。
他們的前輩、那第一批七個留學生,其中就有兩人在學習礦產辨別,其家族在烏孫也受到了提拔和優待。
但現在……
“《華夏族曆史》《秦國曆史》《國學》《雅言》,怎麽這還有本《畜牧技術?》”一個烏孫學生滿眼疑惑。
“是啊,我們想學技術。”
麵對他們的要求,負責帶領他們的先生搖了搖頭:“你們想得太簡單了。”
“任何技術,都是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學得到的,你們仔細想想,現在你們就隻會說雅言,其他任何中原知識都不會,甚至連秦國文字都沒認全,這個時候教給你們技術,你們覺得你們學得會?”
“火藥的原材料是什麽?水泥的化學反應如何?琉璃的物理性質是什麽?這些你們聽得懂嗎?”
五個學生一臉懵逼的搖頭。
“你們看看,這就是你們現在的樣子,對任何事情都沒有一個基礎的認知,這個時候教給你們技術,你們怎麽學?”
幾人麵麵相覷,一個年紀大點的孩子糾結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
“可是,這些好像都和那些無關……”
“怎麽會無關呢?”先生很是認真。
對他們的忽……勸說,不僅關係著秦國的戰略,更關係著他自己的獎金。
“學技術之前要基礎,而學基礎之前要什麽,你們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