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道隱無名,其中有象

字數:4613   加入書籤

A+A-


    九月的晨風帶著秦嶺特有的草木清香,眉縣郊外的稻田翻湧著金色波浪。靖九盤坐在千年銀杏樹下,道袍下擺沾滿露水,背後的葫蘆裏新泡的桂花茶飄著甜香。四位弟子盤坐四周,尉空的眼鏡片上停著隻早起的蜻蜓,尉烈的紅發間插著根稻穗,尉能的麻花辮梢沾著蛛網露珠,尉淨正悄悄把玩著個蟋蟀籠。
    "今日講《道德經》第二十一章。"靖九的聲音混著遠處打穀場的梆子聲,他展開的竹簡上,"孔德之容"四字映著朝霞,竟泛出虹彩。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靖九忽然抓起把稻穀拋向空中,金黃的穀粒在晨光中劃出無數弧線"看這些落點,可尋得規律?"
    尉空推眼鏡"每個落點都符合重力加速度"
    "錯。"靖九拂袖掃開落葉,露出地上早先撒的芝麻,"昨夜我在此撒了把芝麻,今晨稻穀落處,十有八九與之重合。"
    尉能撿起粒沾露的芝麻"所以大德之人"
    "就像這芝麻,"靖九打斷道,"看似渺小,實為天道運行的標記。"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朝陽躍出東山時,靖九突然取出麵青銅鏡。鏡麵反射的光斑在稻田裏遊走,驚起數隻白鷺。
    "道這個東西,恍恍惚惚"他手腕輕轉,光斑突然停在尉烈眉心,"但其中自有軌跡。"
    尉烈眨眼"師父在變戲法?"
    靖九將鏡子遞給尉淨"你照照看。"小姑娘湊近時,鏡麵突然映出她背後十丈外的一朵野菊,纖毫畢現。
    "八極拳的"聽勁"也是如此。"靖九取回銅鏡,"恍惚中要捕捉那一點真實。"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晨霧漸散時,靖九突然折下段桂枝。青黃的樹皮剝落處,滲出晶瑩樹脂。
    "幽深暗昧之中,含有精微本質。"他將樹脂抹在尉空腕脈,"感覺到了嗎?"
    尉空突然瞪大眼睛"像有螞蟻在血管裏爬!"
    "這是草木之精。"靖九又掐碎片銀杏葉,汁液在指尖拉出銀絲,"九月萬物結籽,正是精氣最足時。"
    講經畢,靖九從懷中取出五個蒲團,排成五行陣"今日傳你們"采氣築基術"。"他拔下根頭發係在桂枝上,頭發竟無風自動,"看,天地之氣已在流動。"
    尉淨學樣拔了根頭發,卻軟趴趴垂著。靖九大笑"不是所有毛都通靈。"說著在她百會穴輕輕一點,小姑娘頓時坐得筆直。
    "寅時采東方木氣,卯時取南方火氣"靖九邊說邊在眾人頭頂虛畫符咒。尉能突然輕哼一聲,發間竟冒出縷縷青煙。
    "別怕。"靖九將她的辮子浸入晨露,"你四分之一華夏血脈正在覺醒。"
    用飯時,靖九特意選了臨河的粥鋪。老板端上"五色粥"——用新收的稻米、紅豆、綠豆、黑芝麻、百合熬製。靖九攪動粥勺"五色對應五髒,現在你們丹田初熱,需要五行平衡。"
    尉烈連吞三碗,突然打嗝噴出點火星。靖九疾點他膻中穴"叫你慢慢吃!"說著往他粥裏撒了把蓮子心。
    尉空細品粥味,突然抬頭"這米"
    "不錯。"靖九微笑,"是今晨我們打坐時,旁邊稻田剛割的稻子。食物中的生氣最養經脈。"
    出城時經過打穀場,靖九讓眾人閉眼感受。金黃的稻穀在風中簌簌作響,新米的香氣混著塵土味撲麵而來。
    "聽這聲音。"靖九抓起把稻穀任其灑落,"像不像你們丹田初生的炁感?"
    尉能突然赤腳踏入穀堆,稻粒沒過腳踝時她驚呼"腳心在發熱!"
    "地氣通過穀物傳導。"靖九也脫了草鞋,"秋收時的土地最富生機。"
    正午在柿樹下歇息,靖九教眾人"食光法"。他摘個半青的柿子,對著陽光透視"看裏麵的脈絡,就是最簡單的行氣圖。"
    尉淨有樣學樣,卻把柿子捏得稀爛。靖九不惱,取柿汁在她手心畫了個符"這樣也能感受。"
    日影西斜時,周至的城樓已在望。靖九突然讓眾人停下,指著路邊一叢野菊花"看這些花蕊的排列。"他吹口氣,花粉飛揚中隱約顯出螺旋軌跡,"這就是道運行的具象。"
    晚風送來遠處寺院的鍾聲,靖九的葫蘆裏桂花茶已然見底。他撣去道袍上的稻殼,輕聲道
    "到了。"
    周至躺在關中平原與秦嶺北麓的懷抱裏,像一卷被歲月浸透的竹簡,輕輕攤開在渭水南岸。這裏的土地極厚,一腳踩下去能滲出三千年文明的汁液。縣城裏的老槐樹比縣誌的年歲還長,枝幹虯曲如臥龍,樹蔭裏藏著整部《道德經》的蟬鳴。
    樓觀台紫氣東來的道源聖地
    樓觀台蹲踞在終南山北麓,青灰色的殿宇依山勢層層攀升,宛如仙人隨手擺放的玉璋。此處是老子著《道德經》的玄牝之門,尹喜當年在此結草為樓,觀星望氣,終迎來紫氣東來的聖者。
    說經台上那株古銀杏,相傳是老子手植,兩千年的金葉年年飄落如蝶。樹下的"仰天池"終年不涸,水麵浮著幾片枯葉,倒映著曆代文人題詠的石刻。煉丹峰上的八卦爐雖已冷卻,但每逢雨霧天氣,山間仍會飄起縷縷青煙,像是未熄的道火在吞吐天地元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重陽宮裏,全真祖師的遺韻猶在。古柏森森,石碑林立,那些"活死人墓祖庵碑林"的遺跡,比武俠小說裏的描寫更顯滄桑。道士們晨鍾暮鼓的作息,與山間雲霧的來去保持著同樣的韻律。
    周至人的灶台連著秦嶺的物候。清晨最先醒來的是"翠峰飥飥"的鋪子,這種用山泉水和麵、木杠壓製的麵條,要在老湯裏煮得筋道爽滑,澆上油潑辣子,再擱一撮香菜,吃得人額頭冒汗才算地道。
    正午的集市上,"黑河烤魚"的焦香能勾住所有過客的鼻子。選用黑河裏的野生鯉魚,用果木炭火慢烤,魚皮脆如薄紙,魚肉卻嫩得能吸出汁水。就著農家自釀的玉米酒,能品出秦嶺雪水的清甜。
    最接地氣的要數"漿水麵",用芹菜發酵的漿水做湯底,下入手工擀製的寬麵,酸香透骨。老食客總要加一勺油潑辣子,紅白相間的顏色,像極了關中漢子直來直去的性子。
    二月初二的"藥王會"是周至最熱鬧的盛事。社火隊伍裏,高蹺上的"藥王孫思邈"踩著八卦步,後麵跟著舞獅、旱船、牛鬥虎。老太太們挎著柳條籃,裏麵裝著艾草縫製的香包,說是能驅百病。
    六月六的"曬經會"別有玄機。樓觀台的道士們會把《道德經》的雕版請出來晾曬,附近村民則晾曬衣物被褥,相信這天的陽光能祛除晦氣。孩子們在經版間穿梭嬉戲,經文與童謠奇妙地混響在山穀裏。
    婚喪嫁娶的習俗裏藏著古風。新娘出閣要唱"哭嫁歌",詞調哀婉卻暗含喜悅;白事上的"孝歌"反而高亢嘹亮,說是要送亡魂痛快上路。這種生死觀,倒與道家"方生方死"的哲思暗合。
    黑河峽穀裏流傳著"魚姑"的傳說。說是每逢月夜,會有綠衣女子坐在礁石上梳頭,她的梳子是用魚骨磨製的,梳過的水流會變成治病的神泉。如今仍有老人告誡孩童,莫要撿拾河邊的骨梳。
    在厚畛子一帶,獵人間流傳著"山魅"的故事。這種形似猿猴的精怪會學人言語,若在山中聽見有人喚你名字,切莫回頭應答。據說民國時有采藥人跟著"山魅"走入密林,三日後歸來,鬢發皆白,卻從此識得百草性情。
    最離奇的是"老子度牛"的傳說。講的是老子騎青牛出關時,曾在周至境內點化一頭病牛。那牛後來化作石像,每逢農曆二月十五老子誕辰,石牛眼中會滲出露水,沾衣不濕卻能治愈眼疾。
    周至的山水自帶道韻。田峪河九曲十八彎,每一道轉彎處都立著小小的山神廟;就峪溝的瀑布終年不凍,水霧裏常現彩虹,當地人叫它"老君煉丹時濺落的火星"。
    暮色中的樓觀台最是玄妙。當最後一縷陽光掠過說經台的金頂,整座山會突然安靜下來,連飛鳥都停止鳴叫。此刻若駐足聆聽,或許能聽見兩千年前的牛鈴聲,正穿過斑駁的碑刻,漫過蒼苔覆蓋的石階,輕輕叩響今人的耳鼓。
    在這片老子留下五千言的土地上,時間呈現出奇特的質地——道觀裏的千年古柏與田間的新生麥苗共享同一個春天,黑河裏的遊魚與《道德經》中的"玄之又玄"遊弋在同一條河流。周至人早已懂得,所謂永恒,不過是春種秋收間,那一縷始終未散的炊煙。
    喜歡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