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善行無跡,善言無瑕
字數:3453 加入書籤
寅時末刻,潼關城牆上的戍樓鐵馬在朔風中叮當作響。靖九盤坐在黃河岸邊的古渡石上,背後的葫蘆裏泡著潼關特產的沙苑子茶。四位弟子圍坐四周——尉烈的紅發間纏著幾根蘆葦絮,尉能指尖把玩著枚開元通寶,尉空的眼鏡片上凝著河霧水珠,尉淨則偷偷用腳尖撥弄沙地上的行軍蟻。
"今日講《道德經》第二十七章。"靖九展開那卷被河風磨出毛邊的竹簡,晨光穿透簡牘時,墨跡如雁陣掠空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第一句善行無轍跡
靖九突然起身,在濕沙地上走出十丈直線。眾人回首,隻見沙上纖痕俱無,唯有一串野薊花在腳印處綻放。
"看黃河。"他指向濁浪中時隱時現的魚脊紋,"魚遊萬頃不留痕,人行一世當如是。"尉能若有所悟,抽出腰間軟劍舞了套"流雲水袖",劍過處草葉不驚。
第二句善言無瑕謫
渡口忽傳來艄公對罵聲。靖九取來陶碗,舀起半碗黃河水,又兌入葫蘆裏的清茶。混濁的河水竟漸漸澄澈,碗底現出枚溫潤的雨花石。
"濁水不言自清,"他將石子彈入尉空懷中,"何須爭個涇渭分明?"石子落處,恰是昨日尉空與尉烈爭執時被扯破的衣襟破洞。
第三句善閉無關楗
講至此,靖九解下腰間草繩係成九結,遞給尉淨"解開。"小姑娘折騰半晌,反添了三個死結。靖九輕笑,對著繩結吹了口氣,草繩竟化作了串連環銅錢。
"鎖人心者,"他晃動錢串,發出蠱惑人心的脆響,"終為物鎖。"
第四句常善救物
晨霧中飄來截焦木,靖九撈起置於石上。枯木逢晨露,竟抽出嫩綠菌絲,轉眼長出朵靈芝。尉烈看得目瞪口呆,懷中昨夜偷藏的燒雞突然掉落,雞骨頭自動拚成河圖洛書。
"暴殄天物者,"靖九瞥了眼燒雞,"天物亦棄之。"
第五句襲明要妙
靖九用樹枝在沙灘畫了陰陽魚。尉淨跳進陽眼,影子卻投在陰眼;尉能站在曲線處,衣袂竟同時受順逆風吹拂。
"善與不善,"靖九將道德經拋向空中,經卷展開如飛鳥掠過頭頂,"猶如這渡口,去者留者,同飲一河水。"
收拾行囊時,發現行軍蟻已搬著幹糧屑排成"渡"字。靖九負手向風陵渡走去,道袍掃過處,枯萎的蘆葦紛紛挺立抽穗。尉空回首望去,見師父留在沙地上的腳印裏,遊出一尾尾金色鯉魚,正逆流遊向黃河源頭。
風陵渡蹲踞在黃河最暴烈的轉彎處,像被天神隨手擲下的青銅鉞,將晉陝豫三省劈開一道裂痕。此處河麵寬僅八百米,卻收納了自壺口奔騰而來的全部怒氣,濁浪拍岸時聲如雷震,古人謂之"禹門三級浪"。南岸的鳳凰咀土崖上,至今留有冰川擦痕,與對岸首陽山的斷層岩層形成地質學上的"鏡像反應"——恰似曆史在此岸與彼岸的永恒對望。
渡口東側的風後陵,封土堆上長著七株唐柏,樹皮皸裂如甲骨文。當地人說,這些柏樹是北鬥七星的化身,每當黃河淩汛,樹根會滲出淡紅色樹脂,相傳是黃帝六相之一風後的血淚。《水經注》記載的"風堆"如今隻剩殘丘,但暴雨後仍會衝出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殘片,那些魚紋與蛙紋的線條,與渡口漁船上的彩繪驚人相似。
西周青銅器"風陵渡鼎"的銘文記載,此處是"王命南宮伐獫狁"的屯兵處。漢代渡口遺址出土的"樓船將軍印",印證了漢武帝經此渡河親征匈奴的史實。最奇的是唐開元年間在此設立的"漕倉",遺址夯土層中發現的粟米化石,經檢測竟混有波斯葡萄幹——絲綢之路的駝鈴與黃河船號在此奇妙交匯。
金元時期的"風陵遞運所"遺址上,殘存著世界最早的交通規則碑刻"重載逆流讓空船,夜航舉火三明滅"。明代《河防一覽圖》標注的"官渡十二連船",其鐵索樁基在101novel.com15年河道清淤時重現天日,那些被水流打磨出螺旋紋的鐵柱,如同凝固的時間密碼。
"風陵魚宴"的玄機藏在烹飪用水中。取黃河回流區的"臥浪水"(含沙量恰好為每立方分米12克)燉魚,配以渡口特產的"彎腰青椒"——這種受河風常年吹拂的辣椒,辣度溫和卻帶礦物鮮味。老廚子堅持用槐木柴火,說是能逼出魚鱗中的"水府精氣"。
"渡口合絡麵"的工藝堪稱絕技。麵團要經黃河水三揉三醒,拉出的麵條細如琴弦卻久煮不爛。秘訣在於和麵時加入微量渡口紅黏土,使麵條呈現淡赭色,口感帶著微妙的顆粒感,暗合《齊民要術》中的"河上製麵法"。
最神秘的是"風陵凍酒"。將高粱酒裝入陶甕,冬至夜沉入黃河急流處,來年驚蟄取出時,酒液會凝成果凍狀。據化驗,這是特殊水文條件下形成的蛋白質膠體,老酒客卻說這是"河伯的唾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二月二的"龍抬頭"祭典上,船工會表演"漂河燈"絕技。用魚鰾製成的燈籠,能在漩渦中自主尋找航路,其原理至今未解。更神秘的是"喊渡"習俗,喪偶婦女在黎明時分麵河長嘯,聲波頻率恰好與河床共振,據說能喚回溺亡者的魂魄。
渡口博物館裏陳列著1949年解放軍的羊皮筏子,每張羊皮上都用針腳記錄著戰士姓名。x光掃描顯示,皮筏夾層中藏著入黨申請書與家書,墨跡被油脂完美封存,如同琥珀裏的史前昆蟲。
金庸筆下的"風陵夜話",發生在蒙古大軍壓境的寒冬。郭襄在此初聞神雕俠事跡,那夜渡口小店的燭火,或許照亮過黃河冰淩上的奇異反光。現存《解州誌》記載,南宋寶佑四年冬,確有"異人攜大禽宿於風陵",與小說時間線驚人吻合。
在現實的風陵渡,你會找到"誤終身"的地理注解渡口西側的愛情樹上,掛滿當代癡情人的木牌;黃河水文站的年輕技術員說,每年冬至前後,超聲波探測儀會錄到異常聲波,譜圖分析顯示其節奏與《九陽真經》的呼吸法暗合;更有老船夫指證,月圓之夜常見白雕影掠過河心——當然,這多半是月光在浪尖開的玩笑。
這座渡口的魔幻在於當你在新修的黃河大橋上超車時,橋墩正穿透元代沉船的桅杆;當你用手機拍攝落日時,鏡頭可能同時捕捉到羊皮筏子的殘影與風電場的葉輪。風陵渡就像黃河吐出的一顆混著泥沙的金屑,所有文明在此都是過客,唯有那永恒的浪湧,仍在複述著"一見楊過誤終身"的古老讖語——隻不過現在,它改叫"人生若隻如初見"。
喜歡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