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知雄守雌,複歸於樸

字數:4085   加入書籤

A+A-


    從亞武山到永濟普救寺不過六十裏地。
    夕陽西斜,普救寺的千年古塔在餘暉中投下長長的影子。靖九盤坐在寺後一株老槐樹下,樹身斑駁,樹冠如蓋,枝葉間漏下的碎光灑在四位弟子身上。尉烈紅發間夾著幾片槐花,尉能指尖撚著一枚銅錢,尉空的眼鏡片上映著經卷的倒影,尉淨則偷偷用腳尖撥弄地上的螞蟻。
    "今日講《道德經》第二十八章。"靖九展開竹簡,晚風掠過,簡上墨跡如遊龍浮水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為天下穀,常德乃足,複歸於樸。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製不割。"
    第一句知其雄,守其雌
    靖九忽然從袖中取出一枚銅錢,拇指一彈,銅錢在空中翻轉,最終落在掌心——是"乾隆通寶"四字朝上。
    "見否?"他指向銅錢,"世人隻爭字麵,卻不知背麵才是根本。"說著,他將銅錢按在槐樹皮上,輕輕一旋,銅錢竟嵌入樹身,化作一圈年輪。
    尉烈撓頭"師父是說,剛猛不如柔韌?"
    "非也。"靖九搖頭,突然一掌拍向身旁石墩,石墩紋絲不動,而三丈外一株野花卻劇烈搖晃,"守雌者,非軟弱,乃蓄勢。"
    第二句知其白,守其黑
    講經至此,靖九取來一碗清水,又滴入墨汁。黑墨在水中擴散,如煙如霧,最終整碗水化為漆黑。
    "白易見,黑難察。"他將碗傾斜,黑水竟自動分離,墨汁凝成一條遊魚,清水依舊澄澈,"世人求顯達,卻不知暗處藏真機。"
    尉能若有所思"就像八極拳的"藏勁"?"
    靖九頷首,突然將黑水潑向空中,水珠懸停,每一滴都映出完整的普救寺塔影。
    第三句知其榮,守其辱
    暮鼓聲從寺內傳來,驚起一群歸巢的烏鴉。靖九指向鳥群"鴉鳴雖噪,不掩月色。"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又取出雕工精美的玉佩,同時拋向尉空。
    "接哪個?"
    尉空下意識接住玉佩,璞玉落地竟化作齏粉。
    "榮者易碎,辱者長存。"靖九拾起粉末,吹向夕陽,粉塵在光中形成一座微縮的普救寺輪廓。
    第四句樸散為器
    晚霞漫天時,靖九折下一段槐枝,剝去樹皮露出潔白內裏"此可謂樸?"不待回答,又將其削成木簪,"此可謂器?"最後將木簪折斷丟入火堆,"複歸何物?"
    火焰中,木簪化為青煙,在空中寫出個"道"字。尉淨突然拍手"我懂了!就像我們吃飯的陶碗,本來就是泥土!"
    靖九大笑,袖中飛出昨日秦道長給的素餡餅,正好落入每人手中"嚼得碎餅,才嚐得麥香。"
    吃完餅,發現螞蟻已搬著餅屑排成"樸"字。靖九負手向寺外走去,道袍掃過處,折斷的槐枝抽出新芽。尉空回首望去,見師父留在塵土上的腳印裏,綻出一簇簇未名的野花,而普救寺的鍾聲正蕩開滿天星鬥。
    黃河在此拐出最溫柔的臂彎,將永濟攬作晉南平原上的一顆明珠。這座古稱蒲阪的城池,曾是大禹都城的候選之地,亦是堯舜"禪讓製"的活態博物館。而西廂古道旁的普救寺,則如一枚嵌入曆史血肉的相思扣,將中國人的愛情基因永遠鎖在了鶯鶯塔的月光裏。
    這座始建於北周的寺院,因王實甫《西廂記》的渲染,竟成了比丘尼淨土中的異數。山門前的"解怨釋結"匾額已斑駁,卻遮不住飛簷上那對交頸鴛鴦的彩繪——唐代工匠的叛逆,在鬥拱間藏了凡心。
    鶯鶯塔的聲學奇跡堪稱物理學的浪漫注腳。以石擊塔基,能聽到清晰的蛙鳴回響,聲譜分析顯示頻率恰與《西廂記》中"隔牆花影動"的"動"字古音相同。更奇的是,每年七夕子時,塔影會與月光在梨花深院投射出完整的人形輪廓,持續恰好一炷香時間。
    張生跳牆處的太湖石,經檢測含有異常高的磁鐵礦。地質學家推測,這正是"紅娘傳書"情節的物理解釋——磁性礦物影響了附近信鴿的導航係統。而那座被曆代情侶摸得發亮的"拜月亭"欄杆,微量元素檢測顯示含金量超標,原是唐僖宗年間信眾投擲金銀許願的遺存。
    藏經閣後的"梵王宮"壁畫暗藏玄機。紫外線照射下,飛天衣袂處顯現出褪色的胭脂紅,與《寺誌》記載的"貞元年間,有大家女以唇脂繪情狀於壁"相互印證。這些氧化殆盡的朱砂,成了最早的愛情塗鴉。
    大雄寶殿前的唐槐,樹幹上突起的樹瘤排列成《西廂記》工尺譜。植物學家發現,這是古代僧人用銅釘固定經板留下的創傷記憶。而簷角的銅鈴在西南風吹拂時,會奏出《霓裳羽衣曲》的片段——音律學家確認,這是因鈴舌特殊的青銅合金比例所致。
    開元鐵牛出土時,牛眼中的錫含量異常高。《蒲州府誌》記載這是為"夜引迷舟"特意添加的熒光材料,現代光譜分析證實其在月光下確實會發出微弱的藍綠色磷光。而牛腹中發現的開元通寶,錢文磨損方向揭示出唐代黃河主航道的確切位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雖然原樓早毀,但複建工程嚴格遵循了唐代"明三暗九"的規製。站在頂層眺望,會發現中條山輪廓與《河嶽英靈集》卷首版畫完全重合。更妙的是,落日時分,黃河水麵會形成一條金色光路,直指當年王之渙揮毫的案幾位置。
    多寶佛塔的十三級密簷,在特定光照下會投射出十二重影。建築學家發現,這是每層出簷角度相差15°的精心設計,暗合佛教"十二因緣"。塔頂銅刹在雷雨後常自帶電荷,觸摸時會聽到《妙法蓮華經》的誦唱回聲——實則是特定頻率的電磁振蕩。
    "鶯鶯麵"的寬度精確對應唐代"一束"(033厘米),澆頭必配永濟特產的"相思椒"——這種曬幹後心形紋路更明顯的辣椒,在《齊民要術》中就有記載。老麵館的規矩是情侶同食必須從同一碗兩頭開吃,中途不許擦嘴。
    "西廂豆腐"用模具壓成書卷形狀,暗藏三顆紅豆;"跳牆酥"的千層酥皮裏裹著玫瑰醬,對應"逾東家牆"的典故。最絕的是"待月茶",采摘寺院後山在滿月夜開花的特殊茶樹,茶湯會隨衝泡次數由青轉紅,模擬崔張愛情的顏色演進。
    "蒲津銀魚"通體透明,隻在鐵牛上下遊三裏的河段出現。用青花椒與沙地花生同炒,能嚐出鐵器與河水交融的金屬感。老漁夫說,這些魚的眼睛在暗處會發藍光,像極了鶯鶯夜讀時的燭火倒影。
    少女們用九種絲線在普救寺廊柱間穿針,最先完成者獲封"當代紅娘"。人類學家發現,那些複雜的花式針法,實際是唐代絲綢之路上傳來的波斯結繩記事的變體。
    青年男子戴著張生麵具翻越紙紮花牆,女子則持鶯鶯花燈在牆下接應。這項看似嬉戲的活動,竟完整保留了元代雜劇的舞台走位程式,被戲劇史家稱為"行走的《西廂記》身段譜"。
    僧侶與民間歌手對唱的特殊形式,將《佛說阿彌陀經》與永濟情歌混編。音樂學家指出,這種唱法的和聲規則,與敦煌琵琶譜中的"急曲子"存在基因性關聯。
    這座城池的魔幻在於當你在普救寺掃碼支付功德錢時,指尖可能正覆蓋著某個唐代女子用簪子刻下的情詩;當你在黃河濕地拍攝候鳥時,鏡頭裏掠過的大雁隊形,或許正是當年元稹筆下"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原始意象。永濟就像被愛情重新編碼的文明硬盤,而普救寺,永遠是其中最熾熱的那簇數據流。
    喜歡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